【俄国史料】蒙古-喀喇沁部的前生今世

隔岸观史 2024-03-27 10:40:33

参考资料

Цыдендамбаев Ц. Б. Бурятские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хроники и родословные. Историко-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о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 Улан-Удэ: Бурятское книж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72

喀喇沁部(Kharchin)是蒙古的一个部落,形成于15世纪初。他们的起源是蒙古帝国初期,由蒙哥汗麾下将领带来的钦察人,北元后期成为独立的游牧部落的一个群体。

后因林丹汗西进而暂时解散,清朝时以原朵颜卫为核心重组,再整编成为喀喇沁旗、土默特左翼旗等形式继续存在。

据蒙古民间传说,喀喇沁蒙古族起源于三个支系:孛儿努德(Bornuud)、沙尔努德(Sharnuud)和喀尔努德(Harnuud)。

“孛儿”在蒙古语中是棕色的意思,孛儿只斤是成吉思汗的姓氏,孛儿努德-喀喇沁应该指的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领导的永谢布部。

“沙尔”在蒙古语中意为“黄色”,乌梁海人常被其他蒙古人称为黄头乌梁海人,

“喀尔”在蒙古语中是“黑色”的意思,过去的西辽契丹人也被称为喀拉契丹人,喀尔努德-喀喇沁,应该是指契丹人的后裔,由原契丹和女真和少数汉族同化而成。

喀尔努德-喀喇沁居住的蒙古东部,那里也是原契丹人的故乡。据中东史书记载,成吉思汗时期的西辽有数十万户人口。

原本也是游牧民族的西辽契丹人被蒙古征服后,长期与蒙古人混居,到了元代也逐渐被同化为蒙古人。在之后的北元时期,除达斡尔族外,契丹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存在。

“喀喇沁”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13世纪初,康里人和钦察人向蒙古帝国投降。因为他们以酿黑马奶酒而闻名,蒙古人称他们为“Kharachin”。喀喇沁人最早出现于大都(今北京)和其他中国地区服役的钦察卫队。

由于钦察人是新来者,他们为蒙古内战中义无反顾地战斗,并在多个叛乱事件中表现英勇。这些钦察人在1270年后的元朝,成为蒙古人的怯薛。由于他们是帝国中的少数民族,很快就被蒙古人和其他民族同化了。

1368年,明帝国帝攻陷大都,元朝皇帝大汗北逃蒙古高原,喀喇沁部随可汗一起向北迁移的。1389年,明朝在今天的内蒙古建立了行政机构。1448年后,喀喇沁人重新定居在离明朝边境更近的地方。

15世纪前半叶,喀喇沁部人孛来,在卫拉特蒙古的也先死后,统御蒙古东部诸势力,仿照也先汗,自称太师淮王。15世纪末,喀喇沁部成为亦卜剌统领的永谢布部十营之一,居住在今察哈尔部的领土上,首领姓兀良哈,是蒙古开国功臣者勒蔑的后裔。

1600年左右,喀喇沁人向东迁移,后于1626年向清朝投降,并入清朝的八旗制度中。一些学者还认为,喀喇沁人至少部分起源于今天伊朗和阿富汗历史上呼罗珊地区的哈拉扎人,他们是乌古斯或阿尔古突厥人的一个分支。

1 阅读:22

隔岸观史

简介: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