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中兴名将:他的功劳不比霍去病小,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友绿评历史 2023-06-10 03:09:03

作者:芒砀山民

毛主席说:“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他主张在西北设屯田军,最初赞成者中有十之一二,反对者十之八九。他因坚持真理,后来得到胜利,赞成者十之八九,反对者十之一二。”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勤,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

苏轼:“赵充国、冯奉世,名臣也,而老于为将;娄师德、郭元振,儒者也,而乐于守边。”

赵构:“史谓赵充国沈勇有大略,其用兵以全师保胜为策,乃汉中兴良将也。"

黄震:“赵充国老成持重,为国家计,为民生计,而功名之念不入其心。

汉世诸将,孰能与比?其谓明主可与忠言,谓老臣不以余命壹为陛下明言,谁当复言之者。笃信力行,不迁就、不回挠,凛然古大臣之风烈,又非特才智而已也。呜呼,使充国得任天下,当如此兵矣,奈何独使之参兵谋而已耶!”

在汉朝烂若群星的将军里,赵充国虽然没有韩信、卫青、霍去病那么耀眼,却也绝对是一颗巨星!

在西汉时期,在繁忙的丝绸之路上,除了匈奴还有另一个让汉朝头痛的对手一一西羌。西羌人当时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一带活动,也是个作风强悍的战斗民族。由于大漠自然资源贫乏,为了部落的生存,西羌人性刚毅勇猛,常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并且艰忍耐寒,哪怕女人怀孕生孩子也从不避风雪,身体素质非常好。如果说匈奴是当时最强悍的草原骑兵,那么羌族就是当时最强悍的山地步兵。

汉昭帝时,汉朝为了进一步稳固帝国西陲的边防,于公元前81年在西羌河湟故地增设了“金城郡”,金城的意思是希望此地如金铸成,坚不可摧。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辖今甘肃省兰州市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的广大地区,并迁移了大量汉民过去生活,以壮大其力量。

汉昭帝

从此,湟水流域二十年太平无事,直到公元前62年,湟水两岸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巨乱。

这一年,汉宣帝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为义渠部落后裔)出使西无羌,宣导汉朝的民族政策。西羌先零部落的酋豪便趁机向义渠安国提出了一个居心叵测的请求,想渡至湟水北面,那里自然资源丰富,生活更容易些。西羌自从迁徙到青海湖一带后,日子过得很艰苦,始终惦记河湟故地那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他们保证,只要能让他们回到家乡,绝不侵扰农田。他们只想在汉民族弃耕的荒地上放羊牧马。义渠安国一听到“家乡”这个字眼,立马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淳朴的要求啊,简直被感动得不行了,他二话不说,立刻答应了羌人的请求,然后回到长安向宣帝报告了这个情况。

然而,赵充国听到后,立刻感觉大事不妙,因为汉朝的大臣中,没有人比赵充国更了解西羌了。

赵充国

赵充国(公元前137年一公元前52年),是陇西上邽县(今甘肃天水)人,最初担任骑士,后来作为擅长骑射的六郡良家子被补授为羽林卫士。他为人沉着勇敢,谋略过人,且自少喜好将帅的气节,研习兵法,通晓“四夷”事务。

元狩四年(前119年),随着汉武帝取得第三次大举征讨匈奴的胜利,汉廷大举移民,屯居于东起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的地区内,以加强北方边防,赵充国就是在这一年,全家移居金城郡的令居县,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令居是汉族和羌族之间的要塞,赵充国一家常年跟羌人打交道,最了解羌人的习性。他们这下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地避开汉人农田去放牧:于是赵充国立刻给汉宣帝上书:义渠安国感情用事,奉使不敬,擅作主张,招寇生事,其心当诛也!

汉宣帝看了赵充国的上书,内心也有一丝慌乱,但他还存着一丝侥幸,也许事情不会糟糕成那样,只要汉朝对羌人善加抚恤,用关爱打动他们,或许就能让他们与汉人和睦相处呢。然而汉宣帝想错了,事情很快就变得无法控制。西羌各部落以汉使有言在先为由,不顾汉军阻拦,强行渡过湟水,如潮水般涌入金城、武威各郡县,汉朝军队拦都拦不住,这下可真是成了“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汉宣帝没辙,只好吩咐河西各郡县严加监控西羌各部落移民,然后等待下一步指示。然而,不久河西各郡县传来了一个更可怕的消息:本来不共戴天的西羌各零散部落,竟然结成了联盟。原来,西羌在渡过湟水对岸后,先零部落首豪马上就站出来牵头,召唤周边各羌族部落开了个重要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大大小小部落首领共两百多人,达成了拼弃前嫌,交换人质,订立盟约,齐心协力为美好生活奋斗的联盟。原本一盘散沙的西美,其战斗力顶多与西域一小国力量相当,然面团结紧密的西芜联盟,其实力绝不会比匈奴差。

汉宣帝有点蒙,又召来赵充国来商量。赵充国一见面就告诉汉宣帝,事情恐怕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因为根据以住的经验来看,这个羌族结盟的背后主使一定是匈奴,估计已经筹划好多年了。

赵充国的建议是:如今匈奴力量不如以往,属国尽叛,西羌是他们现在最后的希望了,这会儿肯有匈奴人秘密潜到了西羌部落中,策划里应外合,准备拿下河西移民地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早作防范,把他们的计划扼杀在胎腹之中。

汉宣帝一听很有道理,赶紧吩咐河西各郡县,严密监视匈奴动静。一有风欢草动就立刻报告。一个多月后,河西情报人员传来可靠消息:西羌某部落狼何派人向匈奴借兵,准备攻打楼兰与敦煌,切断汉制与西域交通枢纽,拿下郑吉带领的数千西域屯田兵。

然而实际上,狼何部落远在阳关(玉门关之南)西南,并没有什么实力,他们居然敢打汉朝屯军的主意,这一定是匈奴人搞的鬼。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赵充国的判断是对的。汉宣帝让赵充国出主意,赵充国认为:匈奴与西羌某些小国已经统一目标,但他们暂时不会出兵,等到秋天马肥之后才会有所行动,赵充国还建议汉宣帝应立刻派使者巡视边塞,囤积粮草,加强守御:同时区别首恶,严打首犯,采取分化离间的方式,瓦解羌族联盟,应先下手为强,破坏匈奴的阴谋计划,并推荐了当时的酒泉太守辛武贤出使边疆。

汉宣帝接受了赵充国的建议,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他不吸取教训,又一次自已拿主意,选择让丞相魏相与御史大夫丙吉来谋划此事。

魏、丙二人不同意让辛武贤出使,反而决定让义渠安国戴罪立功。汉宣帝不知怎么想的,居然同意了,还给了义渠安国调兵的虎符。吩咐他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自己做主。

赵充国又一次气炸,义渠安国这个不靠情的人,这次出使肯定又会岀事。果然,义渠安国继续发扬”不靠谱”精神,把赵充国的建议抛弃脑后,决定跟羌族死磕,把他们全干掉算了。

公前61年在义渠安国率两千骑兵,来到羌人聚居处附近摆了一出“鸿门宴”,假装请先零等三十多个西羌部落首领前来开,会开到一半,义渠安国忽然翻脸,大开杀戒,把这三十多个羌人部落首领全部杀了。

这还不算,他又之趁羌人不备,发兵攻打羌人聚居区,一口气斩杀千余无辜羌族百姓。可是,羌族并没有全部跟匈奴人勾结,比如以糜当儿、糜忘为首的一部分羌人首领,他们是主张归顺汉朝的和平派,与汉人在河湟地区和平共处,与匈奴勾结的只是小部分羌族人。

义渠安国的鲁莽行为刺激了已经归顺汉朝的先零首领杨玉等人,带着满腔愤怒脱离了汉朝,甚至号召包括靡当儿、靡忘在内的西羌各部首领揭竿而起,向汉朝边塞城邑发动猛烈的攻击。义渠安国这下惨了,他的部队在浩(音高门,在今甘肃水登县西南、大通河东岸)这个地方遭到羌军袭击,伤亡惨重,所有的武器和粮草全都丢失。这位安国君一口气逃到令居,闭城拒守,赶紧向长安求援。

接到救援信号的汉宣帝让当时的御史大夫丙吉挑选有能力的人出征,丙吉就找到老将赵充国商量,谁知道赵充国听完之后就推荐了自己,并且强烈建议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了。丙吉当场傻眼,当时的赵充国已经古稀之年,76岁了,是属于国宝级的人物,让“国宝”带兵出征恐怕不太合适。但丙吉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去把赵充国的话传达给汉宣帝。汉宣帝听了也很惊讶,但他也没说什么,主要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于是让丙吉再跑一趟,去找赵充国确定一个问题:将军能否预测目前羌人的势力,打算带多少兵马去?

丙吉无奈,只好再跑一次腿。赵充国在听完汉宣帝的问题后,书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这句名言就是“百闻不如一见”。汉宣帝听了赵充国的回答后,爽快地答应让他出征。

赵充国到前线后,审时度势,认为当务之急并不是组织军事进攻,而是要从内部逐渐瓦解羌人并不牢固的同盟关系,能不攻自破最好。但是长安的主战派给汉帝上书,说最好在七月水草好的时候进攻,带上三十天口粮就能完成出击,即便不能消灭敌人,也能抢一些农业品回来,打击他们的生产力。若等到冬天,不仅天气不合适,而且战马也发挥不出优势,打赢的概率会减少。汉宣帝把这个建议传达给了赵充国,没想到赵充国立刻提反对意见:如果每人每马带三十日口粮的话,则每匹马又要驮米人又要驮人,还有衣服兵器等,负重太多,跑不快,不仅没有法追击敌人,而且还有被关门打狗的风险。

汉宣帝没办法,只好又任命许延寿为强驽将军,主战的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参与对羌作战,并再一次督促赵充国出战。为了说服赵充国,汉宣帝甚至搬出了天象大法,说如今五星出东方,是大吉的预兆,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一定会凯旋,你要是不出战那就凶多吉少。但是老成持重的赵充国吃了秤砣铁了心,不但不接受汉宣帝的洗脑,反而苦口婆心地劝宣帝接受自己的策略。

同年秋天,赵充国生了病,宣帝除了慰问之外,又下令让破羌、强驽将军主动出击羌人。病中的赵充国看到羌人归降的已有一万余人,估计将来归降的会越来越多,此时更不能轻举妄动,于是他上书反对出兵,而且要求大规模屯田,以镇西羌。这个时候汉宣帝耐不住性子了,质问赵充国:如果按照将军的办法,这羌族什么时候才能拿下?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赵充国一直劝汉宣帝,汉宣帝每次收到赵充国的上书都拿去给大臣们看,让他们讨论,一开始赞同的只有三成,慢慢地有一半人同意,到最后八成人都赞成赵充国的意见。最终,赵充国的策略慢开始发挥作用,羌人内部逐渐分化瓦解,并归附汉朝,赵充国还朝。

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设立西城都护磨监护西域诸城郭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改权,这一举动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为我国现在的疆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赵充国以76岁高龄主动请缨,率兵万余往平西羌叛乱。这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却为百世师!

赵充国在平叛战事中,以“贵谋贱战”为方针,伐谋、伐交为手段,攻心与攻城并举,对羌人成功地实施了分化瓦解与安抚、集中打击顽固者的策略。这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就是到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

0 阅读:8

友绿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