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角度考虑,为什么朱棣迟迟不立太子?

二狗说历史 2020-09-17 17:11:31

老子英雄儿狗熊。自古以来这个继承人的问题让多少一代明君头疼不已,千古一帝康熙,晚年也是被儿子夺嫡之争搞得是七荤八素,宋太祖的继承权问题到现在也是历史疑案。朱棣老皇帝也是为继承人的问题头疼不已。

三个儿子,没一个称心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得帝位。当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过了四个月,也就是十月十三日,才册封发妻徐仪华为皇后。至于皇太子,他更是迟迟不立,这让朝中大臣没有理由不相信

皇上对老大朱高炽很不满意啊!

当时,朱棣在南京称帝之后,老实人朱高炽还继续留在北京,父皇不让他来南京,他当然也不敢来。

虽然说长子继承是历史传统,但朱棣自己本身就是通过武力夺得的皇位,自然喜欢不按常理出牌。

他天生是一个 战士,骨子里流的是军人的血,战场上的拼杀,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负担,而 对朱棣则是一种享受。诗人的才华在笔尖上展示,战士的激情在刀光中挥洒。就算进了南京,当了皇帝,他内心那种战争的冲动,也依然无法完全抵制。

因为得位不正,对于朱棣来讲,他需要做得事情非常多。他需要像世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着雄才伟略的皇帝,他需要一个展示的空间,让大明王朝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有着空前的强大和发展。

他更需要向那些朱允炆的拥护者,那些嘴上不说,却冷眼旁观的那帮人来证明,由他代替朱允炆,是能够让大明王朝的统治巩固下去,他的统治是对大明王朝的子民来说是一件好事。

当然,他也希望自己干出的这一番天地,需要继承者能够把自己的基本国策更好的执行下去,让后世历代朱明王朝的继任者的作为,都以自己为榜样。

但是,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人。

那朱高炽是啥样的人呢?

用现在的话来说,朱高炽就是一个体格肥胖、饱读诗书的书呆子形象。和朱棣那种策马奔腾,叱咤沙场的形象相去甚远。说白了,在朱棣的眼中,自己的这个儿子倒是和他的侄子朱允炆在性格上有些相似。

还有一点,朱高炽为人比较保守,脑子比较直愣愣的。缺乏那种进去精神,朱棣实在不想自己死了之后这样的儿子把自己辛苦开创的天下给葬送了。

虽然朱棣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是在朱元璋却比较喜欢。可能朱元璋和朱棣不同,自己没文化却比较喜欢有文化的子孙。

话说有一次。

朱元璋命诸皇子分阅奏章,朱高炽专门挑出关于对军民生计密切相关的那些文件,并上告皇爷爷。但是对文中的错别字却根本不在意。于是朱元璋就好奇地问:“孩子,你看不出来吗?”(我一个半文盲都看出来了呀!)

朱高炽的回答又令老皇帝相当满意。他说:“我不敢忽视,但这种小过失不足以渎天听。”于是老朱又问:“尧汤之时发生水旱灾害,老百姓是靠什么活过来 的?”这孙子略作思考答道:“靠的是圣人有恤民的政策。”这回答把朱元璋说得大喜,认为这孩子有当皇帝的潜质。

说来也怪,朱高炽身上这种文人气质,朱棣是非常反感的,但朱元璋却比较欣赏,所以而比朱高炽更加迂腐的朱允炆,更是成了朱元璋的接班人。

朱高炽朱棣不喜欢,那老二呢?

朱高煦和自己那个傻胖哥哥简直是判若两人,朱高煦很有朱棣年轻时候的样子,在靖难的多场战争中表现的非常勇敢,而且性格比较果断,也有野心,朱棣比较看重这一点。

但是朱高煦毕竟不是朱棣,这哥们说白了就是一个愣头青,真强好胜不懂得收敛,而且头脑还简单。在治理国家、用人等方面,让人感觉就是个傻大个。朱棣自然也不放心这样的儿子继承皇位。而且朱高煦很多大臣都不喜欢。

两个孩子,都不能令自己满意,但发自内心地说,如果朱高煦是老大,朱棣就根本不用犹豫和费神了。可惜他不是。

至于老三朱高燧,一方面年龄比较小,朱棣登基的时候只有十三岁,而且生的瘦瘦小小的一点没有帝王之气,所以朱棣不予考虑。

有个好儿子,也是本事。

由于朱棣在老大和老二两个皇子之间犹豫不定,下面的大臣也就分成了两派。想着法的让皇帝选择自己支持的皇子。

朱棣知道,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派系之争,扰乱朝纲不说,万一下面的大臣怂恿自己的儿子干点什么傻事,自己是办还是不办?所以朱棣,决定要立一个太子,但是立谁呢?依然是个问题,所以找个明白人问问吧。

解缙是帮助朱棣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人选,首先解缙这人确实是一位大儒,深得朱棣的信任,同时他也不属于任何派系,意见或许比较中肯。

解缙知道,朱棣喜欢的是老二,但朱棣担心废长立幼,不仅不符合礼法,万一因为此事带来祸患,那真的是后患无穷。但是,选择老大吧,朱棣实在不开心,也不放心。

朱棣如果是一个尊重传统、循规蹈矩的人,他根本就不可能当上皇帝,也没有勇气开拓永乐盛世。废长立幼的事情,别人轻易做不出来,对于他来说,其实还真没有特别大的心理障碍。但朱高煦在治国能力上的欠缺与不成熟,确实也让朱棣很不放心。

朱棣向解缙诉说心中的苦恼,解缙明白了这位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皇上,您只能选择皇长子!”

“这是为何呢?”朱棣见他如此坚定,不觉得有些意外。

“陛下,两位皇子各有所长,难说孰优孰劣。不过陛下您要选的是大明未来的天 子,而不是出征漠北的统帅。治理天下,当然要让天下人信服。大皇子性格柔弱, 领军打仗也许会成为其弱点,但治理天下,爱民如子,天下人自然会拥戴他。况 且,大皇子也非一味软弱,当年镇守北平,也是相当果敢。”

“二皇子作战勇猛,在军中威信颇高,但于治国安邦却一无所长,况且脾气暴 躁……”解缙一边说,一边警惕地观察老大的眼神,见他并没有发火,底气也就更足 了,“王府之内责打后妃,朝堂之上羞辱大臣,这样的事情他可没少干。而且二皇子为人过于自负,远不及大皇子从善如流。

“爱卿,高炽自幼体弱多病,我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担此大任?”当皇帝才一年 多,朱棣对于这份工作的辛苦已经深有体会。

“皇上多虑了,您忘了一个人吗?”

“谁?” 解缙一说出口,朱棣那紧绷的脸上,居然露出了笑容。 到底什么话有这么大魅力呢?

其实,解缙只说了三个字。

“好圣孙!”

朱棣的长孙朱瞻基这时候还不满六岁,却已经表现得格外聪慧,异于常人。与大胖 子父亲小时候一样,他读书很努力;与书生气过重的朱高炽不同的是,他小小年纪 就喜欢打拳习武,舞刀练剑,让朱棣依稀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

事情到此,朱棣心头上的纠结也就到此了。解缙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即便朱高炽是个平庸的皇帝,哪怕身体虚弱,死的早点。只要皇位给了自己的孙子,自己的盛世也会继承和延续。

看来,爷爷爱孙子,皇帝也不例外。朱棣此时估计和朱元璋一样,疼孙子比爱儿子要多一些。

永乐二年(1404)四月四日,原本普通的一天,却成了大胖子朱高炽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就在这天,朱棣亲自在奉天殿主持了隆重的册封仪式,正式册封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同时封二皇子朱高煦为汉王,封地云南,三皇子朱高燧为赵王,封地河北。 至此,空缺达二十二个月的太子之位就有了主人,但这绝不等于说,围绕大明继承 权的斗争,就从此烟消云散了。恰恰相反,未来的斗争更加残酷,更加充满了变数。

两兄弟的斗争

虽说朱棣正式立了太子,但绝对不等于说,围绕着皇位继承人的争端可以告一段 落,事实上,斗争才刚刚开始。

刚才说了,朱棣把老二的封地封在了云南,朱高煦呢仗着自己在靖难的战功,赖在南京不走,朱棣估计也是心疼儿子,也就让朱高煦留在了南京,而且还给他送了套房子(汉王府)

老二在南京住了下来,朱棣也觉得把老二放在身边也没什么坏事。可朱高煦一天到晚都忙些什么?他四处纠结党羽,拉拢大臣,在朝廷中形成了一股与东宫唱对台戏的势力。这还不算完,朱高煦居然毫无底线、也毫无心机地自比秦王李世民,不把已经当上太子的大哥放在眼里。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也是隐忍不发。而朱高煦呜呜喳喳的,到处惹是生非,凡事都和自己的哥哥对着干,随便一个人都知道他脸上写着不服气三个字。

那个在他眼里又胖又蠢的老大,面对弟弟的挑衅,从来不发怒。最多不过是微微一笑,这微笑固然倾不了 城,但总让人捉摸不透。

朱高炽的胡闹,让朱棣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老二确实是匹夫之勇啊,让他治理国家闹大笑话倒是其次,捅出大娄子无法收拾可是灾难性的。

但是不管如何,这只是永乐二年的时间,在朱棣看来,继承人的问题无论如何已经解决了。太子朱高炽在面对自己的弟弟挑衅从来不在自己的父亲耳边说一个字,更多的像一个宽仁的大哥哥一样,让自己的弟弟继续他的表演。

至于老二的结局,那真的得等到才六岁的朱瞻基继位才画上句号了。

1 阅读:46

二狗说历史

简介: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