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个街道竟然是老北京发源地!

妙语又连珠 2024-08-02 00:29:47

月坛街道,是现在北京市西城区15个下辖街道之一,地处西城区中西部,东起复兴门南、北大街及阜成门南大街与金融街街道相接,西至三里河路与海淀区羊坊店街道相邻,南到莲花池东路与广安门外街道相望,北抵月坛北街与展览路街道毗邻。

那说到月坛街道,有三个概念可考。第一是“老北京的发源地”。因为北京建成之初称为蓟,蓟的得名,源于蓟丘,而

蓟丘位于月坛汽南社区。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现在的汽南社区仍有一座大土丘,上面散落着许多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片。直到70年代,土丘才在城市建设中慢慢消失。原先小区东门外立有一块标明这里是古蓟丘旧址的铜牌,2015年时,铜牌和石质底座都不见了。有人曾向西城区文物部门询问,据说是铜牌被人盗走,一时还没有补立。

第二是“皇家祭坛”月坛。明清时期,月坛为皇家祭拜神灵之所,经过近500年沧桑巨变,成为普通人的休闲公园场所。第三是“行政核心区”。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国家部委集中地,因此得名。那如果您到月坛街道,想要寻觅一些地标性打卡地,您要去哪里呢?

和天、地、日坛不同,月坛给北京人的印象是低调,并且,自从北京职业介绍所和月坛邮市搬出之后,月坛沉寂了,成为天地日月四大祭坛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一个,那这是为什么呢?

说说月坛的前世今生!

月坛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做夕月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夜明之神,也就是月神、二十八宿神、金木水火土五星之神和周天星辰之神的场所。是北京著名的九坛八庙之一。现在也是人们中秋赏月的极佳之地。有趣的是历史上所有的皇家月坛都没有月下老人的一席之地,但月坛公园却有一处月老祠,来历不凡。如果您感兴趣,不妨在中秋之夜顺便看看。在秋高气爽,圆月当空的夜晚,漫步在绿草茵茵的园中,走过月坛蟾宫、揽月亭、霁月亭、月桂亭等那些以月为主题的景点,来到曾经帝王祭祀月亮的地方赏月,再许上一个心愿,我想也是一种美好并且是最有仪式感的赏月之举吧。

摄影:张茹

月坛整体建筑坐西朝东,与朝阳门外的日坛,古称朝日坛相对。皇家每次祭月时,都要黄土垫道,净水泼街。看街的差役老早就上岗净街了,驱赶行人、摊贩,不许停留。就连临街的店铺都得上板关门。尽管如此戒备,也仍然有不少贪热闹的人或是躲进相熟的店铺里扒着门缝、透过窗缝单眼吊线地朝外看,或是爬在光恒街两侧坛墙的墙头、缺口处观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王朝被推翻,月坛同其它各坛的祭祀活动也就永远地终结了。

1955年,市政府批准将月坛建成公园,对外开放。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月坛公园初具规模。1983年月坛公园扩建,将南侧原果园改建为新园,新建天香庭、爽心亭、揽月亭、霁月风光亭、夕月亭、嫦娥奔月等多处景点。1984年5月,月坛被市政府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月坛公园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主要特征;而南园则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并且,这里形成了以月文化为主题,具有中国古典山水风格的公园。其中月华池和天香庭,是公园唯一有水的地方,池塘里有金鱼。伴月广场的成语接龙,必须有月字,十分有趣。这里是南园最大的广场。咏月碑廊,是以咏月为主题的大型碑廊。碑廊石刻精选历代著名诗人咏月的诗词佳话,由当代书法家书写。而光风霁月亭是北京所见到唯一露天的亭子,可以是承接了日精月华。还有其它好几个小亭子分布在南园。邀月亭、夕月亭、静月轩、揽月亭等等,所以,您到这里去赏月,可说是应时应景。正是因为这些特色,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2006年6月,月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帝当年并没有每年都来祭月!

月坛原名“夕月坛”,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城西南礼士路附近。距高楼林立、极尽繁华的金融街商圈近在咫尺,与车流拥堵、人声嘈杂的儿童医院毗邻。月坛公园那高大厚重、飞檐斗拱的东天门、北天门,也许会为行色匆匆、奔波忙碌的人们带来些许内心的安宁。

我国自古即有敬天礼地、祭祀日月的传统,到周朝祭月逐渐演变为王室专属祀典。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夕月便指在夜晚祭月拜月。古人认为,五谷丰登离不开月亮的滋润照射,所以在秋天要答谢月神的护佑,通过祭月来祈祷国家的长治久安。祭月是在秋分这一天,并且是在秋分日的亥时,也就是大约在21点到23点之间,古称“人定”,这是要祭月迎接月出。

月坛是京城五坛八庙之一,但规模较小,影响也较小。对于天坛、地坛等,人们都较为熟悉。以故宫为中心,日坛在东,月坛在西,地坛在北,天坛在南偏东,先农坛在南偏西,呈对称分布。天地日月原合祀一处,明嘉靖时期,为完善礼制分祀日月,所以于1530年自天地坛(今天坛)分设祭坛于阜成门外,即“夕月坛”。

月坛是明清两代帝王于秋分日祭拜夜明神和诸星宿的地方。清承明制,每三年,由皇帝亲祭,其余由武官代祭。《明嘉靖祭祀》也有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

如今的月坛公园分南园与北园两个区域。祭月坛及具服殿、钟楼、神库、祭器库、宰牲亭等一系列为祭月典仪服务的古建筑都在北园。

从北天门往东南行一百多米,便来到具服殿,当年皇帝祭月时就在此处更换衣服、临时休息。具服殿现辟为办公区,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三扇朱红宫门紧闭。轻轻地推开东侧的小宫门,可见院内修葺一新的正殿与东西配殿。正殿三间,坐北朝南,殿前两株茂盛的翠柏掩映着六扇木格栅红门,殿正上方悬挂金色镶边竖匾额“具服殿”,门前有对联。殿顶碧绿的琉璃瓦,檐下金色的金凤和玺彩绘,殿外设朱红色宫墙,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严气度。

走出具服殿,从北天门往西南便是钟楼。眼前犹现2011年复原的“皇家”祭月仪式,主祭人就是在具服殿换上祭拜服饰后,行至钟楼,在此鸣钟祈福。钟楼保存完好,共有两层,楼顶绿琉璃筒瓦歇山顶,檐下彩绘旋子彩画。通面阔17米,进深14米,通过内部的木栅券门可登上二层。在楼下抬头仰望,透过红木格栏,悬挂在二层的黄铜大钟清晰可见,据说高3米、重达2吨。明代铸造的大钟现于大钟寺保存,此钟为根据原状复制的仿品。

从钟楼出来沿甬道南行,便是祭坛所在地。但面前的祭坛被围墙紧紧封闭,一座庞然大物——电视发射塔赫然矗立其间,无奈的人们只能望而却步了。据介绍,原祭坛拜台14米见方,高1.5米,白石砌筑,原来四周都有坛墙和棂星门。坛面铺设白色琉璃,代表月亮,与日坛祭坛的红色琉璃相对。现今,只有正东的棂星门基本保存完好,有三门六柱,棂星门的门楣、门柱均为汉白玉石制成。

这座建于明代、清代逐渐荒废的祭坛,于1960年被拆除。1969年又在坛址上建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塔。发射塔高180米,为央视备用发射塔,至今仍占据着祭坛坛址。除了一小部分明坛墙被保存在西墙边,游人透过玻璃可亲眼看到外,为祭月典仪服务的宰牲亭、神厨、神库、乐器库、祭器库,至今都被央视发射塔封闭占用,不对外开放。

神圣祭坛是如何破败的?

说到月坛给人感觉一直很低调,是和早在清末民初,月坛就已经开始出现破败之相有关。

其实,在清王朝被推翻以前,大小坛庙就已经逐渐地荒废了,月坛也不例外。尤其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大肆烧杀淫掠,古都满目疮痍。月坛岂能逃过劫难。

究竟月坛里边荒废和被毁的情况如何,周边的平民百姓进不去,无从知晓,但是,月坛大角门外光恒街两侧坛墙惨遭严重拆毁是有目共睹。坛牌楼下边的大木栅栏也毁坏了。光恒街不再是封闭式的神路了。看街的差役也早就另找饭辙去了。人、马、车、轿可以在这条曾经的神路上任意穿行。

到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光恒街西坛墙越发坍塌成断壁残垣,有好几个大小不同的豁口。有的地段的残墙时刻都有坍塌的危险。黑夜中仿佛是一头头巨大的怪兽蹲踞成一线,令人生畏。其中一个大豁口正对着西夹道的岔道口。豁口里侧街边上开了一家茶馆代卖酒与小菜。屋外摆几张长条桌子,可以在这儿喝茶、饮酒、下棋、歇腿儿。提笼架鸟的主儿也爱在这儿比赛鸟叫,山侃海哨。茶馆旁边有一个专卖清油大饼炸丸子的摊儿。

那时节,坛牌楼柱子上的漆皮已大部剥落,顶部斗拱的油漆彩画也已大多模糊。白天看,显得灰不溜秋的;晚上,在昏黄的路灯和菜市几盏汽灯的映照下,牌楼门楣以上至顶部又变成黑咕隆咚的,再加上夏夜难以数计的蝙蝠上下乱飞,更显得异常神秘,令人不敢仰视。

月坛曾经建过菜市场和兵营!

月坛菜市是上世纪20年代起逐渐形成的,由几家私营菜行组成。一水儿的灰顶平房,在坛牌楼迤南光恒街两侧南北排开。即现南礼士路北口红绿灯至北京银行与华远大厦之间路口的位置。在这个位置稍南一点儿曾有一个井窝子,这里的甜水除了供菜市用,还供应附近的居民。井窝子迤南街两侧是停车场,即现华远大厦北半部的位置。

送菜的各种车辆和拉车的马牛驴骡都在这儿过夜。当然当年可没有汽车、拖拉机、农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都是简易的推车。虽然从傍晚到深夜人喊马嘶驴叫牛哞哞,骡子只会喷响鼻,吵得住在附近的人家难以入睡,但是谁也没怨言。因为各家菜行的职工住家就在附近,当然,也有住在阜外大街,南、北营房,南、北礼士路和瓜市营房的。当年,谁都希望来送菜的车多,车多菜就多,第二天早晨卖的就多,分到职工手里的份儿钱就多一点。那是因为当年的菜市只批发不零售,并且,菜市每天都给职工分发份儿钱。整个菜市几百名职工、千把多口子家属都指望着这行吃饭呐!

日本侵略者占了月坛后,把这里当成一处兵营,在大角门外设了岗哨的木阁子、沙包堆、拒马子,把守的特严。老百姓甭说走近了,连看都不敢看。他们还在大慢坡下边路边上修筑了一个洋灰地堡。北边的射击孔对着菜市和阜外大街,西边的射击孔对着大豁口、岔道口,东边的射击孔对着大慢坡、至原南礼士路的方向。他们还在外坛墙东南角修了一个圆形的大碉堡,以监控南至真武庙、西便门,东至护城河,北边顺着南礼士路至阜外大街、北礼士路。整整八年,月坛周边的老百姓可不得安宁了,三天两头地“查户口”,大白天戒严更是常事。

好不容易熬到日本侵略者投了降,人们欢天喜地放鞭炮、游行、看民间花会。欢庆胜利的热乎劲还没过去,一车又一车的国民党中央军又开进了月坛。那时,还能看到衣裳破碎、浑身是伤。戴着手铐、蹚着脚镣的人在十几个官兵的押解下从南边走来。他们高唱《国际歌》,昂首挺胸过了月坛牌楼又向西拐去,直到看不见他们的影子。那是当年的革命者。

两年后,北平解放了。不久,驻扎在月坛里的大兵都开拔了,听说是他们接受和平改编去了。欢庆解放的锣鼓响起来,欢乐的歌声唱起来,人们纷纷学起扭秧歌、年轻人学起打腰鼓,小孩们学习打霸王鞭。月坛的坛墙上,居民的院墙、山墙上刷上了大标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和我们一起传播京味文化

徐徐道来话北京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5:30,《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新闻资讯 |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0 阅读:0

妙语又连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