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走出的诺奖获得者崔琦:我宁愿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

趣史汇 2021-03-22 19:12:39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生总是需要咱们做出各种各样的抉择,很多时候两条路都叫人无法放弃,可是世间难有两全法,也就只能选择放弃其一。

闻名节目主持人杨澜说,在她这么多年的无数次采访当中,最让她难忘的是199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崔琦。

在采访期间,杨澜想引导崔琦阐述一些关于“假如人不接受教育,终身命运就会很贫困”这一观点的话,可是——农家走出的诺奖获得者崔琦:我宁愿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如此出人意料的答复,让这一次的采访,成为杨澜心目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场采访。

崔琦少小离家,荣归故里

1939年2月28日,崔琦出生在河南宝丰县范庄的一间砖瓦房里。

崔琦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在他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崔琦出生时母亲王双贤已41岁,父亲崔长生已45岁。老年得子给崔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但虽然目不识丁却深明事理的母亲没有娇惯自己的独生子。

6岁时,刚刚上小学的崔琦还不懂事,非常抗拒上学,无论如何都拒绝去校园。他的母亲不为所动,严厉斥责,所以崔琦也就不得不对严厉的母亲妥协。正是由于母亲的严格要求,崔琦从那以后,总是风雨无阻,努力学习,门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放假期间的崔琦也没有悠闲度日,除了完成老师在放假前留下的课业,还会在完成之后帮助母亲完成家里的许多家务。在农村,每家每户都会有许多农活要干,崔琦就会和父亲一起去田里施肥、锄地、浇水;农闲时又会去给家里的牲畜割草,或者去到邻近小树林里捡柴火。

崔琦的母亲从小就教训他说,人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行,否则长大就会一事无成。

1949年,崔琦从高隍庙小学毕业。因为当地没有中学,崔毅也就只好辍学在家,一边帮助爸爸妈妈干农活,一边在当地的一所小学担任代课教师。

1951年,王双贤为了儿子能够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做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毅然决定让12岁的崔琦远赴异乡,投靠于前两年去香港的姐姐完成学业。

在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分别,竟是永诀。

第一次到达香港的崔琦,还是一个对于外边的大世界一无所知的少年,人生地不熟,又语言不通,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崔琦遵循三姐的主张重新开始于六年级就读。因为种种困难,让崔琦感到压力巨大,常常感到孤单、苦闷,使得他格外怀念在家里的爸爸妈妈。

他两次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要求回家。母亲收到信后,请他人代笔,写信告知崔琦不要想家,好好读书,才是对爸爸妈妈亲最大的安慰,渐渐的,崔琦的心才安定下来。

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的崔琦,在度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之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一年之,崔琦考上了香港以自然学科非常出色而负有盛名的香港培正中学,为了解决学费的问题,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崔琦更是加倍的努力,每个学年成绩名列前茅,拿到了丰盛的奖学金。

1958年,中学毕业的崔琦不负众望地获得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的全额奖学金,于是出发前往美国,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以及在美国的日子。

那个年代,有能力和财力去赴美留学的华人十分少,可是崔琦凭借着自己沉稳的性子和一股坚定不移的韧性,每天可以说是卧薪尝胆,功夫不负有心人,让崔琦取得了全A的好成绩。

1961年,本科毕业的崔琦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提高自己,选择继续深造,于是挑选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母校——芝加哥大学。在那里,他深深地爱上了物理,1967年,崔琦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崔琦在美国期间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其中最为出名的除了在1998年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还有1984年获得的美国物理学会巴克利奖和1998年获得的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物理奖,都是不容人小觑的奖项

1998年,崔琦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因为发现且证明了“电子在强磁场条件下会凝聚成一种新的类似于超导体和液氦的量子流体”,以此获得了这一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夜之间,崔琦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亲情最是不能言喻

但在亲情面前,与自己的亲人的生命相比,与一家人团聚的期望相比,这一切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个时代,是一个压力巨大的时代,是一个鼓舞和刺激每个人都去追求成功的时代。

但在成功之上还有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人格,比如尊严,比如亲情和亲人的爱,这些其实都是人生中更加重要的东西。

在崔琦去美国之后不久,国内就迎来了一场损失巨大的大饥荒,那是一个十分动乱的年代,很不幸的是,崔琦的父亲没能幸免于难,被饿死在那场大饥荒中。

崔琦的父亲逝世后,他的母亲王双贤又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了十分不公的待遇和打击,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崔琦的母亲终究郁郁而终。

双亲的相继突然逝世,让远在美国的崔琦却没能见到爸爸妈妈最后一面,国内动乱的时局也使他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回国内。

崔琦深受打击,却久久没有归乡,或许是因为双亲逝去的音讯,让崔琦失去了对家里的挂念,没有了家的牵挂,那个家乡已经不是原来的家乡了。又或许是他不舍踏上那片故乡,只要他不回去,家园就仍旧是他回忆深处的那个家园,家还是那个家,人还是那些人。

崔琦母亲对崔琦的谆谆教导,对崔琦的人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母亲的重要性,对于崔琦来说可能不只是一份来自于家的牵挂,更是崔琦最初的人生导师。

崔琦与母亲

崔琦会远赴他乡求学,一部分是母亲的支持,或许也是因为,他想要做出一番建树成为母亲的骄傲,让母亲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谁都没能预料到之后发生的事情。

崔琦在当初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的时候,应该也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走了整整63年。2014年,已经75岁的崔琦终于再次踏上了家园的故乡,上一次,他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这一次,却已经年近古稀。

怀着满心的志向抱负去闯荡属于自己的人生,回到家时却已经是物是人非,最亲的亲人早已离去,也难怪他会说,甘愿自己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人,至少那样,能够坚持与自己的家人相伴,不留那么多的遗憾。

这似乎正好应了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73

用户11xxx73

4
2021-03-22 21:08

问题是他怎么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趣史汇

趣史汇

仅是一闲云野鹤之士,隐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