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一阶半职
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说他在单位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年过五十,马上要退二线了,却感觉单位里的气氛变了,年轻人对他爱搭不理,领导对他也不像从前那样重视。
他问我,是不是年纪大了就该认命?
我问他:"你平时和同事聊天时,经常说'我们那时候'这类的话吗?"
他沉默了片刻,说:"怎么了,这有问题吗?"
问题大了。
单位这个地方很奇特,表面上看重资历,骨子里却是一潭死水等着新人来激活。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同志,如果不懂得藏拙,很容易从"宝贵资源"变成"边缘人物"。
你以为自己是在展示价值,实际上却在自我限制。
过了五十,在单位里绝对不能亮出的五张底牌。这些底牌,不是让你隐藏实力,而是让你别再自我作死。
底牌一:不要炫耀"我经历过的时代"。
我知道,你见过纸质通知,用过打字机,经历过无数单位变革。
但请记住,没人关心。
你每说一次"我们那个年代",年轻人心里就给你贴上一次"古董"的标签。领导听到这话,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这人适应不了新时代了。
你引以为傲的历史经验,在飞速变化的今天,可能已经完全不适用。
就像老式录音机在智能手机时代,除了怀旧,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底牌二:不要暴露对新技术的恐惧。
单位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当单位要换新的OA系统,或者推行电子签批时,千万别说"我不会用"、"能不能还是用纸质的"这种话。
这相当于主动告诉所有人:我已经跟不上了,你们可以绕过我了。
聪明的做法是什么?私下找个年轻人学,实在不行就装懂,然后偷偷补课。
记住,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态度。
底牌三:不要展示你的人脉网络。
你在单位内混了三十年,认识一堆处局bu,甚至有几个厅级老领导是你的老同学。这很好,但千万别挂在嘴边。
为什么?因为人走茶凉是铁律。你引以为傲的那些关系,可能早已风光不再。
而你不停地提起他们,只会让人觉得你活在过去。
更可怕的是,你无意中透露的那些关系,很可能成为别人对付你的话题。
今天的单位内,最忌讳的就是"小圈子",你越是强调自己认识谁,越容易给自己贴上标签。
底牌四:不要透露你对退休的期待。
临近退休,有人盼着解脱,有人害怕失去舞台。无论哪种心态,都别说出来。
你说"我真盼着退休了",领导听到的是"这人已经不想干了";你说"我退休后还想返聘",领导听到的是"这位老同志还想占着位子不放"。
在单位,你对退休的任何表态,都会影响你退休前最后几年的待遇和地位。
底牌五:不要暴露你的立场和价值观。
年过五十,阅历丰富,自然对社会、对单位有自己的看法。但请记住,这些看法最好烂在肚子里。
单位最看重的是什么?是稳定,是一致。你的独立见解再精彩,也抵不过一句"不合时宜"的评价。
见过太多,能力出众的老同志,就因为在会上说了几句"实话",结果被直接送去了其他地方养老。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敏感度的问题。
有人会问,这么多顾忌,那我在单位里还能做什么?
能做的多了。你可以做年轻人的引路人,但不是说教者;可以做领导的参谋,但不是决策者;可以做单位的记忆,但不是守旧者。
说白了,人过五十在单位,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降调做人,暗处用力"。
表面上退居二线,实际上依然能发挥作用。
记住一句老话:功成不必在我。
不要执着于证明自己还有多重要,而是要想着怎么把经验悄悄传给下一代。这才是一个单位内老人最体面的活法。
四个字:静水流深。
表面平静如水,内有暗流涌动。这才是单位里,年过五十的人最应该有的处世之道。
那种以为自己资格老就可以率性而为的想法,在今天的单位内,真的很蠢。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表内容及图片,标原创内容为本人原创,对转载分享的内容均标明了文章来源。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原创、转载和分享的内容只以学习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和错误,请联系删除或修改,欢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