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与图书都是有很长历史的出版物。兼图书和期刊的出版单位,以前就有不少,并且至今依然存在。这样,在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等环节上,图书编辑工作与期刊编辑工作经常能够互相借鉴,彼此汲取成功的经验,彼此引入有效的方法,由此形成了大同小异的状况。因此,这里讲述的期刊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工作,也主要着眼于与图书编辑工作稍有差异的地方。
不同的期刊,包括组稿在内的编辑运作模式多有不同。如有些期刊采用采编合一、编撰合一的模式,即编辑、记者职能统一。选题确定后,稿件由刊物的编辑、记者自行完成,很少向外组稿。但是,大多数期刊需要向外组稿,并且与图书编辑相比,期刊编辑的组稿工作更为频繁。
期刊组稿工作有两大特点。
1、组稿对象更为广泛
期刊的两个特点-主题内容方向相对固定和目标读者群体相对固定-使得它的作者与读者相互交叉。一种期刊的作者往往也是它的读者,而期刊的读者也常常能成为它的作者。因此,期刊编辑在采用个别约稿方式的同时,还有可能大量采用社会征稿的方式向广泛的对象组稿,“征稿启事”甚至成为不少刊物的固定内容项目。
每本期刊因为都由多人的多篇作品汇集而成,作者数量就比较多。一般来讲,期刊编辑的作者数据库中,存储的足总和数量比图书编辑多得多,其中有已经建立相对固定关系的核心作者,还有大批外围作者。通过这些作者以往发表的作品,编辑已经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于是,在策划了一个新的栏目或者一个新的专题时,编辑就有可能根据这些作者的创作特长,进行了定向组稿。
2、组稿过程灵活高效
期刊编辑组稿的目标是获得单篇或数篇文章,并且通常要求主题单一,重点突出,篇幅较小。所以,稿件的结构、体例等也就相对简单,不像图书稿件那样复杂,写成后要进行修改、调整等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期刊稿件的这些特点使得编辑组稿的过程比较灵活,相当于图书组稿进行的“快进版”或“缩略版”。因为灵活,编辑组稿的效率也可以比较高,一次交谈或两三次通信内容联系,编辑与作者就能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商定稿件的内容主题、基本框架、大致篇幅等,基本确定约稿关系。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的期刊编辑,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性和对本刊宗旨、性质、特定的充分把握,常常能够在参加学术会议,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甚至在与一些专家、学者的个别交流中,就能捕捉到有价值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