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花正在剥花生,闻言抬头笑道:“咋又想起这茬了?可不就是!你当年救了老爷子,老爷子给咱们牵线搭桥,咱们又一起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这不就是好人有好报嘛!”
王海涛哈哈一笑,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1990年,他三十岁,在县城纺织厂当工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披星戴月地往返于工厂和宿舍之间,就为了每月那点微薄的工资。那一年夏天,天气格外闷热。一天傍晚,王海涛下班回家,走到半路,看见一位老人躺在路边,像是中暑了。他赶紧跑过去,把老人扶到阴凉处,又把水壶递过去。“大爷,您喝口水,感觉怎么样?”
老人喝了几口水,缓过劲来,摆摆手说:“没事儿,歇会儿就好。小伙子,谢谢你啊!”
王海涛腼腆地笑了笑:“大爷,您客气了,谁碰上了都会帮一把。”
几天后,老人竟然找到了厂里,说是要感谢王海涛。更让王海涛没想到的是,老人提出要给他介绍对象。王海涛心里直打鼓,之前相亲过几次,都因为家境贫寒而告吹。他婉拒了老人的好意,但老人坚持,说他外甥女不嫌弃他穷。盛情难却,王海涛只得硬着头皮去见了老人的外甥女——李小花。
李小花长得清秀,性格开朗,说话也实在。“王大哥,我觉得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志气。只要咱们肯努力,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李小花的话让王海涛心里暖洋洋的。
两人开始交往,李小花心灵手巧,教王海涛种菜养鸡,日子虽清贫却也温馨。两年后,两人感情日渐深厚,王海涛想结婚,却又为彩礼发愁。那时候,村里结婚彩礼至少也要几千块,对王海涛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正巧厂里来了个大订单,需要加班加点,王海涛二话不说就报了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希望能尽快攒够彩礼钱。
可就在这时,李小花突然回了老家,说是父亲病重需要照顾。王海涛心里七上八下,担心李小花一去不回。他茶不思饭不想,工作也总是走神,车间主任批评了他好几次。大半年后,王海涛终于攒够了彩礼钱,正准备去找李小花,没想到她回来了。
“王大哥,对不起,我不该一声不吭就走了。”李小花红着眼眶说,“我爸现在好多了,我就赶紧回来了。”
王海涛一把拉住李小花的手:“傻丫头,你有什么对不起的。咱们结婚吧!以后你爸就是我爸,我们一起照顾他。”
两人很快结婚了,婚礼虽然简单,但充满了甜蜜和希望。婚后,他们一起种地、养鸡、做手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像老话说的,肯干的人,日子不会太差。他们种西瓜那年,遇上了大旱,眼看着西瓜苗都要枯死了,夫妻俩天天在地里浇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村里人都笑话他们傻,说他们在做无用功。可他们硬是凭着这股韧劲,把西瓜地救活了。那一年,他们的西瓜是方圆十里最甜的,卖了个好价钱。
好景不长,王海涛在厂里干活时,不小心被机器夹伤了腿,医生说可能会落下残疾。王海涛躺在病床上,心灰意冷:“完了完了,我这残废了,小花肯定不要我了。”
李小花知道后,二话不说辞了工作,来医院照顾他。她每天细心地给他擦洗、换药,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王大哥,你别担心,咱们一起熬过这个难关,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李小花总是这样安慰他。在李小花的悉心照料下,王海涛的腿慢慢好了起来,虽然有点跛,但已经能走路了。
出院后,他们决定不再去厂里上班,而是专心种地养殖。他们贷款买了几亩地,开始大干一场。刚开始的几年并不容易,有时候遇到天灾,辛苦种的庄稼颗粒无收。但他们从不灰心,总是互相鼓励,来年再战。凭着勤劳和智慧,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还盖起了新房,养育了一双儿女。
儿子在镇上开了个小超市,女儿在县城当老师。孩子们虽然不在身边,但经常回家看望他们。每次孩子们回来,家里都热闹非凡。王海涛和李小花也喜欢去镇上帮儿子看店,或者去县城看望女儿。
前些年,王海涛在地里干活时,又遇到了当年救助的那位老人。老人还是像几年前一样,躺在路边。王海涛赶紧跑过去,把老人扶起来。
“大爷,您怎么又躺这儿了?” 王海涛关切地问。
老人笑呵呵地说:“哎呀,我这不是专门等你吗?听说你们夫妻俩干得不错,我来看看。”
王海涛这才明白过来,连忙邀请老人去家里做客。席间,王海涛跟老人讲述了这些年的经历,表达了感激之情。“大爷,要不是您当年介绍小花给我,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漂着呢。”
老人摆摆手:“别这么说,是你自己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我啊,就是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事儿。”
王海涛看着眼前的一切,感慨万千。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和懂事的儿女。他明白了,善良和勤劳,终究会有回报。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年那个不经意的善举。正如李小花所说,这就是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