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大年初七,也是高速免费通行的最后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回城的路上。
很多人在城里赚了一年的钱,在春节返乡的这几天,几乎全都花完了。
接下来我帮大家把这个账单简单的捋一下。
第一项支出,来回的交通费。
数据显示,春节前夕机票价格普遍上涨。
但据说今年的火车票,比往年更容易抢到了,有部分线路的高铁空座挺多。
省内的短距离流动,拖家带口的一般是靠私家车。
但远距离返乡的朋友,往返交通费花掉几千块也很正常。
第二项支出:仪式感。
返乡的标志之一就是大包小包的给家人们带福利。
这个家人是真家人啊,不是直播间里主播的那几百万家人们。
给家里人带礼物,是春节回家的仪式感,必不可少。
除了从城里带回老家的尖货,过年走亲戚串门也得大包小包。
这时候,县城里一年不开张开张准备吃一年的商户们,早就磨刀霍霍的等待着呢。
你去超市转了一圈发现“六个核桃”早没了,只剩下了“九个核桃”,而且价格还高的吓人。
没办法啊,整条街方圆几公里都一样,只能硬着头皮掏钱了。
毕竟人家多了“仨核桃”呢。
另外,和亲戚朋友和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总得安排吧。
现如今县城的饭店春节也正常营业了,一问,随便一家都满满当当需要提前预订。
再一看价格,嚯,仿佛置身于北京和上海的知名餐厅。
县城的餐饮消费水平绝对让你开眼。
吃饱喝足了,亲戚朋友间打牌打麻将这些过年的必备活动,也必须安排上。
玩儿嘛,大家乐呵乐呵很正常。
问题是老家这些亲戚,人家天天搁家练着技术娴熟,而自己一年到头也玩不了几次。
只要上桌就是交学费的命,还好,肥水没有流了外人田。
还有一个大支出是给小孩发压岁钱。
这个因人而异,如果自己没有小孩的,基本上就是只出不进了。
几天下来,你会发现出门走个亲戚,你的钱就走到亲戚钱包去了。
第三部分支出,遇到硬抢的小生意。
在城里呆了一年,回到农村老家后发现,从买菜到吃饭从生活到娱乐,要花的冤枉钱可太多了。
平时舍不得花的钱,在过年这几天全都花了一遍。
比如买年货。
在城里早就习惯了电商APP购物,像对联、窗花这些,一眼望去都是几块钱的东西。
但在老家,一副对联卖20,还是看在熟人的份上,老板连说不赚钱。
孩子们喜欢的灯笼和孔明灯,老家卖20一个30块俩,其实网上也就三五块钱,还包邮。
搞不好还能整个仅退款。
你明知道这些小生意是硬抢,但没办法。在物流不发达的县城乡镇,过年买什么东西都得涨价。
加上春节期间网购商家打烊,物流快递停运,许多人网购的年货,如果买晚了不能按时送达,只能在本地多花钱买个年味儿。
这年头,信息差依然赚钱。
还有烟花爆竹。
老家人最看重春节放鞭炮,加上乡镇农村的烟花管制相对城市更宽松,大家能从腊月开始天天放,一直放到过了十五。
所以老家的鞭炮生意最好。
也因此,鞭炮烟花的价格就张嘴随便要了,说难听点,宰一个是一个。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收割年轻人情绪价值的。
现在的十八线小县城,也是遍地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了。
不知名奶茶店的奶茶,春节卖15,25一杯,山寨品牌的火锅店人均轻松上100。
县城里唯二的两家电影院,春节期间人多到要加凳子坐在走道上。
购票大厅里,经常能看到两女一男站在屏幕前,80块一张的电影票,30块一桶的爆米花,20块一杯的奶茶,帅哥刷起手机来毫不迟疑。
很明显,这仨人应该是相亲来电影院见面的。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过年嘛,怎么说呢,不适应也只是嘴上抱怨,实际上每一笔钱都花得你情我愿。
毕竟过年不把钱花光了,又怎么会想回城里赶紧打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