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年冬,长安城外西汉皇陵的封土被铁锹层层破开。三十万赤眉军手持火把,将汉武帝的金缕玉衣从棺椁中扯出,吕后遗骸被随意抛掷。这支曾高举反莽大旗的农民军,在攻占长安后彻底失控,用盗墓暴行将自己钉上历史耻辱柱。
公元18年,山东莒县盐工樊崇目睹王莽新政下"一斤盐换三斗糠"的惨状,带着百余名流民遁入泰山。这支最初只为求活的队伍,以朱砂涂眉为记,用"杀人偿命、伤人抵罪"的朴素规则凝聚数万饥民。成昌之战中,他们用竹矛捅穿新朝太师王匡的大腿,意外击溃十万官军,就此跻身反莽主力。
公元27年崤底之战,刘秀部将冯异令士兵染赤眉混入敌阵。当两军混战时,汉军突然亮出本色衣甲,致使赤眉军自相践踏,八万人投降。宜阳决战前,刘秀列阵展示缴获的茂陵珍宝,赤眉军士气彻底崩溃。投降仪式上,樊崇交出的传国玉玺沾着汉武帝陵的泥土,而他们劫掠的珍宝最终成为光武中兴的军费。
赤眉军的暴虐背后藏着乱世求存的无奈:他们为替城阳王系复仇而辱吕后尸骨,因军粮断绝被迫盗墓求生。但当樊崇将刘邦斩白蛇剑熔铸为金饼时,这个集团已彻底丧失政治理想。刘秀的怀柔政策颇具深意:诛杀樊崇等首领,却保留二十万降卒充实边防,既惩戒罪恶又利用其战力。这种务实态度,正是赤眉军最缺乏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