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自1927年秋收起义之时就跟随着毛主席,至1963年去世,36年风雨同舟,矢志不渝,被毛主席称为:“一生共事的人。”
毛主席对罗荣桓非常的器重,而且十分信任,很多重大的决策都曾听取过罗荣桓的意见,比如非常重大的开国将帅名单拟定工作就是罗荣桓负责的。
在罗荣桓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就曾用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来表达对罗荣桓的信赖之情。
而在1959年,当彭总卸任国防部长之时,毛主席也曾想询问过罗荣桓的意见,他也直言不讳地表示了反对,并且推荐了一个人。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去询问罗荣桓意见?罗荣桓推荐的人又是谁呢?
一、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
老实,这是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最稀缺的品质。老实就意味着容易上当受骗,老实就意味着容易受人欺负。
但是,在过去,老实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老实人是无私奉献的人,是为了顾全大局而愿意自己吃亏的人,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值得信赖!
罗荣桓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毛主席曾亲自提名罗荣桓为红四军前委委员,并且建议任命他为第二纵队党代表
当时,毛主席这样说:“为什么让他当党代表呢?就是因为他老实。”
第四次反“围剿”后,罗荣桓曾被短暂调离部队,但是罗荣桓毫无怨言,依然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为此,毛主席评价罗荣桓说:“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
正是罗荣桓这种老实的品质,才令毛主席对他非常放心,于是在后面将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给罗荣桓来做。
二、讲真话的罗荣桓
毛主席之所以信赖罗荣桓,除了他老实之外,还在于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讲真话。
1958年,天津一农村据说有一个亩产20万斤的卫星田。罗荣桓得知后,亲自前往天津考察,在看到农民们用鼓风机吹那些密不透风的稻棵时,他立刻指出:“这样做不科学,不能推广,你们这样做是在栽‘盆景’,不是种粮食,种田不讲究科学是不行的!”
在之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罗荣桓明确表示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任何理论研究都要从实际出发。
在针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时,罗荣桓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不计报酬的劳动不对!”
在当时的背景下,说出这样的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但是罗荣桓就是坚持真理,敢于说真话,他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人!
在1943年的山东整风运动中,山东有些地方放弃领导,搞极端民主化,罗荣桓对此坚决不同意。
他说:“这样搞不行,搞乱容易,收回来难。在敌后紧张的分散的战斗环境下,这样搞要出问题。”
之后,罗荣桓以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的身份,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对军队进行全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一举扭转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被动局面。
在罗荣桓卓越地领导下,至1945年大反攻之时,他麾下汇聚了超27万正规军,占我党军队的三分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也成为了我党最为强大的抗日根据地。
对于山东抗日根据地如此强盛的局面,毛主席不禁感道:“山东只换上了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正是由于罗荣桓敢说真话,总能在关键时刻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因此也令毛主席对他极其信赖。
三、第一个倡导毛泽东思想的人
1944年7月,罗荣桓发表文章《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文中他系统地提出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也令罗荣桓成为第一个倡导毛泽东思想的人。
在这片文章发表后,全军上下都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风潮,人民子弟兵的思想境界也在这次深化学习中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历史证明,这一次开创性地倡导,令毛泽东思想成为了人民军队在后续的战斗过程中的制胜法宝,无论遭遇多困难的战斗,有这伟大的光辉思想在,人民军队总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而更重要的是,罗荣桓所提出的学习和运用方式,并不是盲目的,他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提出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961年,罗荣桓又提出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
对于这一态度,历史也再度证明了他的正确。
四、罗荣桓反对林总当国防部长
正是基于以上罗荣桓的诸多优异品质,毛主席历来对罗荣桓的意见是非常重视的。
1959年,彭总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对于由谁来接任,毛主席思索了良久,最终选择了林总。
当毛主席将这一想法告诉罗荣桓时,他立刻表达了反对意见,并且推荐让贺龙来担任国防部长一职。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罗荣桓的这一次反对足可见他是多么的刚毅!
只可惜,毛主席没有赞同罗荣桓的意见,这也为后面的重大变故埋下了伏笔。
在这次谈话结束不久之后,罗荣桓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他虽然与病魔斗争了三年多,但是依然未能有所好转。
1963年12月15日,罗荣桓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虽然医生们全力抢救,但最终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享年61岁。
罗荣桓元帅是开国将帅当中第一位去世的,他的离世令毛主席一连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觉。
后来毛主席在罗荣桓的追悼会上写下了著名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并且在诗中发出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的感慨。
如今,当我们从头去回望那段历史,突然就会理解当时毛主席的心情,罗荣桓的那一次建议的背后,确实是有着引人深思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