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江苏也自愧不如,这些地方,同一个村的才能算老乡

数据读城 2025-02-14 21:31:51

“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14亿民众一家亲,但从认老乡的角度来看,各地的散装指数就再也藏不住了,我国十大散装省份,散装程度各不相同。

在广西、安徽、陕西、湖北和广东,同一个市的才能算老乡。

先说两广地区,虽说一边是靓仔靓女,一边是表哥表妹,其实广东和广东之间的差距比广东和广西的差别还大。两广就像个大粽子,五色米包着馅,然后从中间的地方一分为二。惠州以西一直到湛江云浮和广西南宁以东到梧州玉林这一大片地区,自古称为岭南,文化、语言、饮食更为相似,以说白话、吃白切鸡,红包5块钱和遍地的靓仔为主。

惠州以东包括惠州,一部分东莞、韶关、梅州、河源,这片地区以客家人为主,客家话和白话不相通。广东最东边的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相似度大于岭南地区,潮汕话和白话也不相通,湛江的雷州地区说的话属于闽南话的分支。广西则是南宁以西说壮话居多,南宁以北桂柳地区说官话居多,和川贵地区习俗相近,喜欢吃酸、吃辣。

再看安徽,安徽南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主打一个温婉细腻,而安徽北部则粗犷豪放多了,让皖南和皖北互称老乡,那是万万不能。再分细碎一点,黄淮、淮西和江东,三大区域谁也不服谁。有个顺口溜把散装安徽说得到位,“皖北黄淮无首领,整体倒还算一致。皖中淮西合肥大,只是南京诱惑强。皖南西吴地盘小,自己也被淮西化。皖南徽州影响大,无奈多不在省内。皖西大别很过渡,安庆只有半个弟。”

陕西的散装,更多是画风不同,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南部的秦巴山区,一个是黄土高原、粗犷豪放,一个是林密水急、熊猫出没,一个还带点江南婉约气息,“东北三省像一省,陕西一省像三省”岂是浪得虚名。

湖北的鄂东南矿产资源丰富,单姓村多;鄂东北是湖广的头号读书种子,仕宦者多;鄂西南少数民族多,热情奔放;鄂西北靠近中原、陕西,性格内敛,不好空谈;湖北还接收了大量的移民,比如两个工业省辖市沙市和黄石,轻工业以江浙沪移民为主,重工业以华北东北移民为主,散装指数进一步提高。

福建也是散装的,没有福建老乡,只有闽南老乡、闽东老乡、莆田老乡、福州老乡……弱市强县的现象福建也存在,只是不那么明显。

浙江的散装特色是省级认同度高、地级认同度低、县级认同度高,也就是说,浙江人除了不认地级市之外,对其他行政单位还是很认同的,比如,义乌不服金华,慈溪不服宁波,但是他们都认同自己是浙江人。

散装江苏最出名的段子,就是公务员招录考试,江苏13个城市,各自发布招录信息,13个报名地址,13个独立的系统,可以注册13个账号,然后在每个城市报一个职位,13太保各审各的,只要符合要求就都能给通过。注意,是一张身份证报十三次,没有注册一个地方13个地方通用这一说,至于通过了缴费是不是十三次,不差钱的可以试试。

最顶级的散装省,湖南和江西有话讲,这两个最爱吃辣的省份散装程度爆表。江西的九江总想跟着武汉混,上饶总想跟着浙江混;萍乡表示要积极融入长株潭城市群,认了长沙做大哥,赣州锚定南昌一个劲儿的怼,“我才是真省会!”

湖南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湖南境内苗瑶土家等各族杂居,湘西风貌与中原文化习俗截然迥异,湘南长期受大湾区辐射,湘北受武汉影响更大,省会长沙所辖的县级浏阳市却是赣语区,在文化上与江西更接近。这还是市级层面的,这两个脾气火爆的省份人们在外面相遇,同一个村子的才能算老乡。

哦,对了,东北大概是散装程度最低的地方,在大东北,除了大连全是老乡。

最后,甭管差异不差异、散装不散装,面对外来者的时候,合体的中国人从来都是猛得要命。

0 阅读:4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