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竞争极为激烈,总会有一些人会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完全背离公认的“游戏规则”。遇见这样“没有底线”的小人,在现实职场之中几乎是大概率事件,即便我们极力避免与他们的交集,也可能避无可避。那么怎么与之周旋,才能够不为其所伤呢?细读下面案例,咱们就能够理清头绪。
【案例原文】初,思绾少时,求为左骁卫上将军致仕李肃仆,肃不纳,曰:“是人目乱而语诞,他日必为叛臣。”肃妻张氏,全义之女也,曰:“君今拒之,后且为患。”乃厚以金帛遗之。及思绾据长安,肃闲居在城中,思绾数就见之,拜伏如故礼。肃曰:“是子亟来,且污我。”欲自杀。妻曰:“曷若劝之归国!”会思绾问自全之计,肃乃与判官程让能说思绾曰:“公本与国家无嫌,但惧罪耳。今国家三道用兵,俱未有功,若以此时翻然改图,朝廷必喜,自可不失富贵。孰与坐而待毙乎!”思绾从之,遣使诣阙请降。乙丑,以思绾为华州留后,都指挥使常彦卿为虢州刺史,令便道之官。
【案例剖析】本案例中,已经退休的老将军李肃,就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但他的退休生涯难以惬意,甚至会危及自己的子孙后代。那么什么问题这么棘手呢?一个叫赵思绾的险恶之徒希望投奔他,并不断拉近与他的私人关系。那么对于这个难题,他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呢?很幸运,他有一个出身名门,富有谋略的老婆(即张氏),给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那么张氏提出的策略有何高明之处呢?其揭示了与阴险小人周旋的三大原则。
1.不深交,防牵连。
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与居心叵测的小人交往过密,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处事方式和行为轨迹。本案例中,退休将军李肃对识人之术颇有研究,他一眼看出赵思绾“目乱而语诞,他日必为叛臣”的本性。如果同这样一个极可能成为“乱臣贼子”的小人关系过密,必然会被他人视为“同党”而遭受牵连,而被抄家灭门。因此,李肃在这种情况下果断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坚决不与这种小人“深交”,尽可能避免与之发生任何交集。
2.不决裂,免报复。
远离是非,规避风险。这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能够做出的抉择。然而难就难在,小人往往是阴险的,如果他发觉你不愿与之为伍,往往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人生漫长,每个人都会遭遇起起伏伏,一旦当我们处于低谷期,这个时候小人出来打击报复,难免会使处境雪上加霜。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张氏提醒李肃“君今拒之,后且为患。”也就是说,必须在“不决裂”的前提下,争取实现双方关系的“软着陆”,这样就能避免得罪对方。怎么实现这一点呢?李肃最终选择了“破财消灾”,通过资助赵思绾大量“金帛”的方式,引荐对方“另谋高就”。这样一来,即便对方来日发迹,也不至于刁难自己。
3.慎表态,避嫌隙。
正如李肃所料,多年之后赵思绾果然走上叛乱之路,成为主宰长安城的割据势力。而这个时候,李肃也恰好闲居住在这座城市。由于感念当年“资助”之恩,赵思绾多次拜见李肃,并且“拜伏如故礼”。由于赵思绾此时“乱臣贼子”的身份已经坐实,他与李肃走得越近,对李肃的危害性越大,以至于李肃都有通过“自杀而避免灭九族”的念头。
而这个时候,其妻张氏的谋略智慧又发挥重要作用,她指出在“与狼共舞”的敏感时刻必须要慎重表态,既要规避与对方产生的嫌隙,又要循循善诱地讲对方拉回正确的轨道上,以免“玉石俱焚”。那么原则确定了,具体怎么操作呢?那就是规劝赵思绾在朝廷危难之际投诚归国,利用现有的“筹码”(即割据的藩镇)换取平安着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既缓解了国家的“燃眉之急”,又保全了赵思绾的高官厚禄,更避免了李肃被株连之祸。
总而言之,遇人不淑在职场和生活中是常有的事情。面对突然闯入生活的“不速之客”,心志成熟的人既不会张皇失措,也不会听之任之,而是冷静地思考对策,慎重采取行动,尽可能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 信 公 众 号 “谋略与兵法”,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