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不高,而低压高,问题出在哪里?用不用吃降压药,该吃哪种?

铠甲护士 2023-12-01 16:11:11

导语:我国是高血压大国,目前患者大概已超过3亿,而且曾经这个属于中老年群体的慢病现在正逐渐向年轻人扩张。

通常大家判定高血压的标准主要看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高压)高于正常水平就表明血压高了,而舒张压(低压)低了就表明血压低了,但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高血压还分很多种情况。

最近,我科室接诊了一位梁先生,他的情况有些特殊,他的收缩压为135mmHg,而舒张压却高达120mmHg。在我们的交谈中,他告诉我,前段时间他的眼帘长了一个硬结节,就医眼科后被诊断为眼睑囊肿,医生建议他进行手术治疗。

在预约手术后,他进行了相关的术前检查,其中便包括基础的血压检查,当时,医生告诉他他的血压有轻度偏高,建议他在术后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医。

但是,梁先生看到当时的监测数据为116mmHg/90mmHg,并没有高血压的迹象,因为在他的记忆中,超过140mmHg才是高血压。

因此,他并未将医生的建议放在心上。在术后休息了一周后,他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中。由于他在一家大厂从事的是技术行业,因此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同时三餐也不是很按时,往往通宵为提神还会点一些炸串之类的外卖。

大概两个月后,他开始出现疲倦、头晕、乏力症状,而且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工作,他只能请假半天到医院就诊,但此时他的收缩压已经到了135mmHg,而舒张压已经达到了120mmHg。

结合梁先生的情况,医生判定他为中度的高血压,而他近来的症状也是由于高血压所引起的,梁先生十分不解,不是140mmHg以上才是高血压吗?他明明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医生提醒他看一下低压,他虽然高压并没有超过正常高值,但他的低压已远远高于正常值,临床上,就算高压不高低压高也是高血压。

生活中像梁先生一样对于高血压的认知应该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特殊类型的高血压“高压不高,而低压高”的诊治要点,并提高大家对它的认识。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管的阻力。

首先,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原动力,当心脏收缩时,它会把血液泵入血管中,这个泵血的过程会产生压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血压,心脏收缩时产生的血压会随着血液的流动而逐渐降低,这是因为血液在流动过程中会遇到阻力。

血管的阻力是血压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血管的直径大小、长度、弯曲度以及血管壁的弹性等都会影响血液的流动和血压的形成,如果血管的阻力较大,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才能克服阻力,血压也会相应升高。

在探讨高血压的问题时,我们经常关注收缩压和舒张压,即高压和低压,当高压不高但低压高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差异,高压也称为收缩压,是在心脏收缩时测得的血压。

而低压,也称为舒张压,是在心脏舒张时测得的血压,当高压不高但低压高时,这可能表明身体在调节血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血管弹性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会逐渐降低,这使得血管在心脏收缩时无法有效地扩张,导致高压不高但低压高。

2. 心跳频率不规律:心跳频率的不规律会导致血液在心脏舒张期时无法充分回流到心脏,从而引起低压升高。

3. 血液黏稠度高:血液黏稠度高会使血液流动变得不畅,这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低压升高。

4. 肥胖和压力:肥胖和长期的精神压力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导致低压升高。

当血压中的低压过高时,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以下是五个可能的影响:

心脏负担增加

低压高意味着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这会导致心脏负担增加,从而可能导致心脏肥大或心脏衰竭等问题。

血管损伤

持续的高血压会对血管壁造成压力,这可能导致血管损伤,从而增加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

脑血管事件

低压高还可能增加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这些事件可能导致瘫痪、失语或其他神经功能缺损。

肾功能下降

高血压可能导致肾脏损伤,进而导致肾功能下降,这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眼睛损伤

高血压也可能对眼睛造成损伤,导致视网膜病变、出血、视神经萎缩等问题,这可能会对视力造成永久性的影响。

因此,低压高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血压,以减少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危害。

在临床医学中,对于血压是否升高的衡量标准并不是基于一次偶然的测量结果,通常,如果一周内多次规范测量血压后,发现高压或低压高于正常血压水平,则被视为高血压。

然而,在“高压不高,低压高”的情况下,这种情况通常更常见于自身控制能力不足的人群,常常受到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因此,对于低压≤95mmHg的患者,建议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干预,从改善生活和饮食方式开始。

在饮食方面,建议减少盐的摄入量,控制饮食中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平衡。

此外,适当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血压,在生活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减轻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非药物治疗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通过调整生活、饮食习惯等方式积极改善后,早期轻度的“高压不高,低压高”症状通常会得到有效缓解。

然而,如果经过三个月以上的生活干预,血压仍然无法降至理想水平,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在临床上,针对该类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利尿剂: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排尿异常并伴有水肿的情况,如氢氯噻嗪等。

2.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具有抑制兴奋、镇静作用,如比索洛尔、阿罗洛尔等。

3. α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具有兴奋神经作用,如哌唑嗪、多沙唑嗪等。

4. 钙拮抗剂:这类药物具有抗动脉硬化、减少上压与下压压差的作用,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5. 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这类药物包括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ACEI(如雷米普利等)和阻断管紧张素Ⅱ受体的ARB(如厄贝沙坦等)。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压不高,低压高”通常伴有心率增快、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高等病理生理特点,所以针对单纯的“高压不高,低压高”问题,临床上建议:

当患者心率大于每分80秒时,可以优先选择服用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降低心跳速率从而降低舒张压的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

当患者心率小于每分80秒时,可以优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ACEI以及阻断强效血管收缩剂的生理活性的ARB,但要注意两个不可联用。

其他三类降压药的作用机制与上述两类相反,会增加心率、促进血管紧张素Ⅰ、Ⅱ的合成,因此不建议临床使用。

6 阅读:3797

铠甲护士

简介:每日分享护士见闻,传播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