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寨里徐氏祖源考证

凌珍谈汽车 2025-02-14 18:07:33

寨里徐氏祖源考证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尽。我族家谱只记载了始迁祖迁出地以及名讳,若不追其渊源、考其族系,可能就会造成世系不明,很难与其他村落徐氏宗亲分清尊卑长幼。我们编修家谱,就有义务和责任,给我们的始迁祖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追溯到真正的生身出处。根据历史资料和其他族系记载资料以及走访很多本族老人口述,我们对始迁祖做了如下考证,不一定完全正确,还望我族后人,作进一步补充及修正。

一、祖籍考证

据《寨里徐氏家谱》记载,寨里徐氏之始祖,洪武二年自江南海州徐家大村迁来——《海州徐氏二千来前五十世先祖简抄》《徐氏族谱•序》:徐氏之始祖大公讳明辅,大公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长史,楚汉争锋时吾祖罢官回避秦乱,隐居海东云台山西坡徐家太平村(俗说当路,即徐家大(dai)村),老守田园,修立宗谱。至大宋末年,四十七世孙讳善堂公授任山西大同府,将谱带至衙内,敬奉楼上。逢盗贼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谱被火焚。先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修谱无法,大家公议立善堂公为宗。

综上,大家公认四十七世祖善堂公为徐家大村始祖,据《寨里徐氏家谱》记载,“寨里徐氏之始祖,洪武二年自江苏海州徐家大村迁来”,由此,寨里徐氏理论上应属善堂分支。

二、世系考证

根据老人口述,我们寨里徐氏世系素有“撇了四十世”之说,一说,撇四十是若木之后子盛祖系的血缘符号,子盛四十世后裔,元末明初响应全国大移民号召迁居各地,后代尊其为始祖从一世开始记世系,撇四十世是后代尊宗敬祖承先启后的具体体现。还有一说,据同治四年《龙王庙徐氏家谱》记载碑文抄录:吾族自周汉至明,已四十余世,由明及今,又二十余世,将近七十余世矣!从此看出,先祖对明代之前世系可能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准确数据,而大兴修谱流传下来的基本是明代开始,所以先祖们所说的“撇了四十世”,也许就是表明明代以前的世系撇掉不计,只用明代修谱之后世系计算。还有一个可能,“撇了四十世”也许是先祖们听从了旁支徐氏所说,人云亦云而已。此处论断既不知是先祖附和了人云亦云,还是另有缘由,现在已不得所知,只能暂以本次上溯到的善堂世系核定统一世系,若后世有新的线索,望加以更正。

三、始祖考证

善堂生一子从圣;从圣生二子:元文、元武;元文三子:仁龙、义龙、礼龙(即迁山东诸城县凤敦之始祖也);元武生三子:智龙、信龙、惠龙;仁龙生三子:宝公、宽公、官公;义龙生一子:宪公,一说义龙次子寅公(即迁山东莒南县徐家岭村之始祖);智龙生一子:宣公;惠龙生一子:寯公。

兄弟父子叔侄十二(十三)人,均在大明洪武二年遭洪军赶散之难,分散而逃。

仁龙公迁徐渎桥场煮盐;宽公迁西门镇(即今海州西七里桥);寓公迁赣榆县南庄;礼龙公迁山东诸城县东南(今胶南大场镇凤墩庄);宪公迁临洪镇(今太平庄);宣公居本址;信龙公迁河南太康县;寯公迁沭阳县下罾;其他诸祖遇逃难以枚举。

《海州徐氏源流》与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前草场村《凤墩徐氏族谱》记载,惠龙迁山东安丘县雹泉镇东北寨上庄(即寨里徐氏发源地)。根据善堂公后六龙排行,仁龙行一,字常一;义龙行二,字常二;智龙叔兄弟行四,字常四;信龙叔兄弟行五,字常五。依次推断,惠龙虽老谱记载字浦萼,但也有可能按排行有“常六”一说,联想我们村(寨里徐氏)始迁祖“徐陆”,此“陆”亦有可能即“六”的写法,所以可由此推断徐陆有可能即惠龙。

另一说,惠龙儿子寯公迁沭阳县下罾(“海州徐氏源流”说迁山东安丘塞上庄)。经查询,安丘没有“塞上庄”,有“寨上”这个村子,但没有徐姓。由此估计,“寨上”有可能就是“寨里”的别称,而“塞上庄”应该是“寨上庄”的笔误。因为“寨里”之前称呼就有“寨”“寨上”和“寨里”之说,也就是今天的“徐家寨”。联系到连云港仁龙支系宗亲,根据当地徐氏族谱记载,惠龙迁居山东安丘寨上庄。另一说,联系到山东高密阚家镇东松屯村惠龙公支系,其谱书《凤墩徐氏家谱》记载:惠龙生二子,长子聪,次子敏,圴由凤墩庄迁渠邱县寨上庄后分移夷安店子翱迁东武于哥庄店子,即高密现在住址。现只联系到高密东松屯敏祖后裔,多方联系没有对聪祖的任何记载。

二〇二三年初,赣榆宗亲徐明昌发来资料,惠龙儿子寯,行一,配陈氏,洪武二年迁沭阳下罾科标。生三子,长子贤、次子圣、三子俊。贤行一,迁山东安丘寨上庄,圣行二,守本籍沭阳,俊行三,云台板浦太平庄另立支谱未详。诸城徐松自己收集资料显示,寯行一,配陈氏,生三子:长子贤、次子圣、三子俊。俊失考葬东潮河学堂村,圣配尹氏,生子二人:长子荣,次子贵。贵配丁氏,生一子希祥。希祥配武氏,生一子善友。善友配于氏,生二子品才、品一,兄弟皆由下罾迁赣榆仙坵铺庄。至此,多方寻老谱佐证未果,也未寻到后人,实难继续论证。但出现了一个疑惑,惠龙儿子名“寯”,寯生三子,其中一个儿子叫“俊”,父子名讳虽不同字但同音,这似乎有悖常理,由是联想,此处是否存在失误?

或者根据徐明昌所提供资料,惠龙儿子寯迁下罾生三子俊、圣、贤,贤迁山东安丘寨上庄之说,如果把寨里徐氏始祖徐陆比作惠龙,这个俊、圣、贤,是否应该是寯(大臣)、圣(大亨)、贤(大贤)?

据《海州徐氏石羊沟支谱》记载,惠龙,举茂才,配单氏,生一子寯;据《高密风墩徐氏家谱》记载,惠龙,监生,娶奚氏,生二子聪、敏。由此论断,惠龙应是娶两房,共生三子,寯、聪、敏。如果把寨里徐氏始祖徐陆看做惠龙,那么寨里徐氏徐陆所生三子大臣、大亨、大贤,也许就是寯、聪、敏?

此处,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断,惠龙应该是娶了两房,并且都有子女。按照老谱表述“惠龙,举茂才,配单氏,子一,寯”和“惠龙,监生,娶奚氏,生二子,聪、敏”这两种说法,“配”代表原配,正房,“娶”代表继配,偏房。所以,惠龙应是两房子女,逃难时仅带正房儿子“寯”一个人来了寨里,后来继配的两个儿子又投奔父亲而来,生计所迫,兄弟两人又辗转迁到了高密居住。

以上论证中,由当年逃难的“六龙”和他们的子侄们分移记载,只有惠龙有迁“安丘寨上庄”一说,综上,基本推断“惠龙”就是寨里徐氏始祖——徐陆。当然,这仅是推断,不以为据,望后人继续探索论证。

四、迁徙考证

迁徙源于洪军赶散。有宗人徐寿辉率部占据东海郡。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后,不当僧人,离寺招集英雄据守一方。后又率部来投徐寿辉部,一同义举。后因双方意见不合,发生恶感,竟将朱元璋之军全部改编,实欲害朱,以免后患。朱先觉其不良,竟乃脱祸潜逃,后与郭子兴、李文忠、徐达等,赖诸将用命,夺据金陵称帝。二年,政治达东海,帝旨下令徐寿辉率全部来降,辉恐帝记恨前仇,不敢来降,率部保守境土,坚持不降。帝三令五申,奈辉势不敌,即瓦解。因此,郡民遭洪军赶散之难。吾先祖同遭洪军难,东西南北迁逃,各自图安,世代年远,支派繁衍。失迷者更夥,虽嫡支近派视同路人。一脉失迷,真正可叹!

以上论据不一定正确。但在本次续修家谱时,以尽量多的收集祖源信息为本,更本着续修家谱就是为了敦亲睦族的联谊精神,在难以精准确定祖源的前提下,在天下徐氏是一家的指导思想下,为了相互见面能尊卑有序、长幼分明,只好迁就于一个节点,把世系做一个统一,本次我们暂且以江苏连云港海州徐家大村的善堂世系为依托,以六龙中的惠龙为寨里徐氏一世祖延绵接续,待后人如有新的线索,再予以更正。

寨里徐氏二十一世会鹏

于公元二○二五年

阅读 173

0 阅读:1
凌珍谈汽车

凌珍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