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王震因病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谁也没有想到,王震此次一去,就再也没能从医院里走出来。经过诊断,王震被确诊为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而且病情严重,医院立刻做好抢救的准备,同时向中央作了汇报。
很快,中央领导和王震的老战友们纷纷赶来医院探望,大家的鼓励给王震增添了不少的力量。每当病痛发作,王震总是咬紧牙关,紧紧地攥着拳头,即便如此,王震仍要求秘书每天向自己做一次汇报:
“你可以少报一点,但有两个必须报告:一是重大事项,二是社会上的尖端反映。”
经过专家研究,决定给王震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手术过后,王震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慢慢地,王震可以在搀扶下下床走几步,之后又改为自己拄拐,最后实现独立行走。
到了1992年年中,王震每天都可以在室内走上千步,而且还能连续谈话两个多小时。眼看着秋冬季节即将到来,医生们决定让王震转移到广州继续治疗,出发前,薄一波特意赶去医院探望。
在两位老人的交谈中,对于第三代领导集体充满了信心,对中国的光明前途充满了无限信念。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会是两位老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到了广州之后,王震在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下,身体一度有了较大的起色,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思考国家前途和命运。每当中央来人探望,王震总会与他们进行长时间的谈话,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们进行交流。
1993年春节过后,王震在几次呕吐之后,肺部感染引发并发症,病情开始转重。尽管医疗小组对王震全力救治,但仍没能够挽回王震的生命。追悼会结束后,按照王震的遗愿,骨灰被撒在了天山之上,和天山永远融为一体。
王震病逝之后,中宣部请薄一波写篇悼念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由于时间紧,薄一波特意找来了王震的秘书,请他帮忙查找核对资料,先整理个初稿,并和他谈起了自己与王震的接触和交往。
1943年,薄一波同罗瑞卿一道前往延安参加七大,过了黄河之后便受到了王震的接待。尽管二人是第一次见面,但王震的热情周到让薄一波对他很有好感。后来由于七大会期推迟,薄一波干脆要求参加整风运动,和王震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
通过和三五九旅官兵的交谈,薄一波发现大家都很敬佩王震,尤其在开发南泥湾的过程中,王震从不只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亲自干,手上的老茧和战士们的一样多。
同时薄一波也发现,王震对于部队的管理有时候也过于严格,甚至严到有些不近人情,但王震处处以身作则,别人也不好发他的牢骚。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震主动要求去新疆戍边,将南泥湾精神带到了新疆。两年多的时间里,王震率部在天山开垦了上百万亩土地,兴建了八大水利工程,还用节约下来的军费兴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
1953年,王震调任铁道兵司令员,后又担任农垦部部长,整日奔波于四野八荒。薄一波很少有机会能和王震见面,却能够不断听到有关王震的好消息。
1963年,薄一波和王震在昆明偶遇,才知道他在工作上很不顺心,与农林口和农垦部的个别领导同志始终达不成一致。薄一波直言不讳地指出王震的缺点,劝王震要能经受得住委屈。
这一次谈话,两人整整谈了两个多小时,真正交了心,王震也愉快地接受了薄一波的劝告。可惜从1967年开始,薄一波就受到了监护,直到1978年底,才和王震又有了见面的机会。晚年时候,薄一波和王震更是时常往来,相处甚得。
1984年春天,王震陪同邓小平到沿海各城市走了一圈,回来后写了一个报告。在后来讨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会议上,王震的这一报告被印发下去,薄一波看过之后,给王震写了一封短信,谈了自己的想法,两人还多次约谈如何支持邓小平扩大对外开放的问题。
1985年,中央决定提议王震进入中顾委,并担任副主任一职,薄一波主动将王震的名字排在了副主任名单第一位,将自己排在王震之后。在此之前,薄一波一直都是中顾委副主任第一位,主持日常工作。
王震看过拟定的副主任名单之后,觉得如此排名不妥,薄一波在党的八大时期就是政治局候补委员,而且在党、政、军、财等多个方面能力都很出众,自己不能排在他之前,便将薄一波的名字又圈到了自己的前边。
两人因为排名一事推来推去,最后薄一波不得不搬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常务,有这个权力坚持这个提议。”就这样,王震排在了中顾委副主任的第一位,两人在同一屋檐下工作,往来就更多了。
1986年4月,薄一波前往湖南访问,王震听说之后,特意找来薄一波的秘书,请薄一波顺路去毛主席的家乡韶山看看,也可以去刘少奇的家乡走走,以体现他一贯的政治家的风度。
薄一波听说王震的建议后,当即表示“英雄所见略同”,因为他本就有此打算。到了韶山之后,薄一波不顾旅途疲倦,在参观的过程中,多次肯定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休息室,薄一波挥笔写下了“永远按照你所诠释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进”几个字。写完,薄一波说:“我只想说这个。”
参观完毛主席故居和毛主席纪念馆,薄一波又参观了滴水洞。当看到老一辈在滴水洞的留言石刻,站在高处俯瞰滴水洞一号楼时,薄一波高兴地说:“这是个很好的地方,一定要保护好,在这里投资花钱是值得的。”
回到北京之后,薄一波又约王震见面,讲述自己这一次到韶山的经历。王震听过之后很高兴:“四项基本原则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很重要。中国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就是灾难!”
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中央成立了七人人事安排小组,由薄一波牵头,王震作为成员之一,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务。
“很可惜,王老不该走的,他若活着,有很多事要做。”面对王震的秘书,薄一波不无遗憾地说道。
在撰写纪念文章的过程中,只要想起有补充的地方,薄一波立刻就找来王震秘书,两人前前后后谈了近四个小时。后来这些对于王震这位老战友的回忆,都被收录在了薄一波的回忆录中。
参考文献:
[1]李慎明.王震与薄一波的交往和友谊[J].百年潮,2008,(04):44-47.DOI:10.16624/j.cnki.11-3844/d.2008.04.016.
[2]薄一波与开国元勋们[J].先锋队,2007,(05):30-43.
[3]薄一波著.领袖元帅与战友.人民出版社, 2002.
[4]刘建国,杨建乔,罗隆军等著.韶山的昨天与今天.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
[5]宋绍明著. 王震传奇:从工人到国家副主席. 北京:长征出版社, 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