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甜粽子和“南派”咸粽子,你是哪一派?

一只有深度的社会虫 2020-06-24 02:06:42

挑灯悦史

文/爱吃萝卜的兔兔

粽子本无派,咸甜各取之。

每逢五月端午粽子节,都是两派相争的时候。

为何?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酸甜咸辣,各有取之。

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咸。

甜的说甜的好吃,咸的说咸的好吃。由此便形成了两派。分别是“北派”甜粽子和“南派”咸粽子,各自占领着半壁江山。互不相让,互不低头,都想捍卫自己心爱粽子的王者地位!

5月18日,央视新闻新媒体发起话题组织网友参与甜咸粽子的调查,我们来看看南北两派如何评论心中的“最美味粽子”!

甜粽派:

喜欢吃甜粽的网友表示,包裹着花生、大枣等各种甜馅料儿,再裹着粽叶的清香,吃前蘸一点蜂蜜,大大咬一口,简直人间美味!只羡粽子不羡仙……

咸粽派:

喜欢吃咸粽的网友表示,选劲道十足的后腿肉,用筷子一戳,粽子里的肉香自然而然地飘散出来。一口咬下去,那口感,那嚼劲,那满足感,好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其实不论甜粽还是咸粽,总是寄予了对家的一种思念。

这时就有人说,粽子不是最早用来纪念屈原的吗?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大致在湖北宜昌。所以粽子是南方的产物啊,怎么会出现在北方?先前朝代,经济以北方为盛。后来经过三次人口大迁移,南方经济才后者居上。当时,虽说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但周天子还是名为天下共主。楚国身为诸侯国,也偶尔会进行朝贡。所以粽子便作为朝贡的产物送往北方。后来周皇室衰落,粽子也不专为皇家享用,沦为平民美食也有人说,粽子在春秋就有了,主为祭祀。但终究无人能考证。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又是一年端午将至,口味、式样不断翻新的粽子再次成为人们食用的焦点。中医概念中,用来包粽子的荷叶、芦苇叶能够清热解暑,粽子的主要组成部分糯米可以益气生津。端午节后气温继续升高,炎热难耐时食粽子确有解暑之功效。然而,粽子虽然好吃,但吃法也有讲究。

首先从健康角度来看,我们每吃掉一个粽子,相当于吃掉一小碗米。而糯米黏度很高,一次性进食过多会堆积在胃部难以消化。专家提醒,端午节切莫贪食粽子,患有胃部疾病的病人和胃肠功能脆弱的幼儿、老年人更应少食粽子。吃粽子时,可搭配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同食,帮助肠道蠕动,避免胃痛和消化不良,睡前最好不要吃。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吃粽子后不要进食冷饮、雪糕和寒性食物,以免造成恶心、呕吐和腹泻。

其次谈一下粽子的传承,粽子最早被人称为:“仙人之食”,在史料中,北魏《食次》有记,“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

到了盛唐,甜粽便是宴席贵重点心,地位很高。唐朝人烧尾宴(敬献唐皇的宴席)里有一道菜:“赐绯含香粽”,食用时便是用蜂蜜淋上,可以想象,吃起来甜美可口。

宋朝的资料就更加丰富了,盛唐留下来的诗以及富宋开阔的词,都有对粽子的记载。苏东坡就写过:“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欧阳修 写过:“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宋代陆游在《乙卯重五诗》中写道:“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春秋唐宋来,甜粽一直是主流,直到明清。出现了咸粽。

历史上是由袁枚这个人,好像是一位挺有情调的古人。而且是明清时代很有名气的一个美食家。他分享出新配方:扬州火腿粽子,取顶好糯米,拣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块,封锅煨一日一夜,薪材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米化。”

自此咸粽一骑绝尘,以多变馅料和丰富想象,把单一的甜粽甩在后面。

不管怎么说,不管甜粽还是咸粽,在我心中妈妈做的粽子最好吃。哈哈

五月端午粽子节,祝大家安康!

0 阅读:1

一只有深度的社会虫

简介:夜深人静,点一盏灯。思考社会反弹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