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真正想匡扶汉室的人只有这三位,根本没有刘备和曹操

兜兜历史迷呀 2024-12-06 18:18:03

现在大部分人接触历史都是通过小说和影视剧,虽然也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但很容易和真实的历史出现偏差。

就像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想匡扶汉室的人是刘备,但历史上一心匡扶汉室的只有三人。

或许很多人听过他们的名字,但有人知道他们的下场吗?

三朝老臣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无数英雄揭竿而起,于是东汉进入了三国战乱时期。

这段时期是影视剧和小说最喜欢借用的素材,因为这段时期包含了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尔虞我诈、国仇家恨……

在后世大量的文学创作中,慢慢地出现了偏差,很多创作者将这些三国人物进行了脸谱化处理,给后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就像“匡扶汉室”这四个字一样,只要谁在东汉末年喊出这句口号,必然被贴上“正义之士”的标签。

而三国时期,各地分裂势力为追求战争的合理性,只要出征,必然会打出“光复汉室”的口号。

但经常看历史的人知道,那时候有多少人口是心非,嘴上喊着救天子于危难之间,其实私下里自立为王,称霸一方。

如果要论谁是自始至终站在了“汉天子”的身边,那必然是东汉末年的三朝元老——司徒王允。

很多人不喜欢王允,因为他曾用貂蝉挑拨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导致吕布怒起杀义父。

这一举动也让一代战神吕布背上了“三姓家奴”的骂名。

但历史上真实的王允是非常正直的,他出生在现如今的山西太原,家中世代为官,声名显赫。

在当时,民间一度流传着“天下王氏尽出太原”的说法。

出身在名门望族的王允,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忠君爱国”,为人要顶天立地,不可丢了王家人的脸。

在东汉时期,因为没有科举制度,所以想要做官就需要有人举荐。

当时,很多人为了能入朝做官,只能花钱打点。

虽然王允家族有钱有势,只要他点头,想在朝中做个一官半职是非常轻松的。

但王允断然不做这样的事情,并且还和那些德不配位的官员争辩,这让很多人非常害怕他。

于是,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最后传入了朝堂之上,最后被提拔为豫州刺史。

当时朝廷风气非常不好,汉天子喜欢宠信宦官,很多官员敢怒不敢言,只好委曲求全,低调做事。

但王允进入朝堂之后,经常和那些得宠官宦争论,丝毫不怵,即便对方用他的性命做威胁,他也丝毫不让步。

如果在汉朝其他时期,王允必然名留青史。

但可惜,他出生的年代是东汉末年,当时汉灵帝已经没什么权力了,而且又经常被奸臣哄骗。

这让王允几度被免职,落入大狱,险些赴死。

面对生命之危,王允又是否会一改刚直的性格?

忠于汉室

面对王允的强硬,那些陷害他的宦官依旧不肯罢休,担心他出狱之后会继续告御状,于是打算在狱中处死他。

当时有人劝他,不要再和那些官宦争辩了,不然会被折磨至死。

而王允面色坚毅,怒道:“我作为大汉臣子,皇帝想杀我,那就用极刑处死我,断不可能向奸臣求饶。”

朝中诸多大臣听闻这句话,纷纷为其上言,请求汉灵帝赦免王允,不该杀这样的忠良之臣。

在王允被赦免没多久,汉灵帝去世了,当时他痛哭流涕,洛阳城内的百姓无不为之感动。

随后,他辅助汉少帝登基,继续为汉朝鞠躬尽瘁。

无奈的是,当时董卓手握大权,独揽朝政,这让王允一度不满。

直到董卓不顾大臣阻拦,强行废掉汉少帝,拥护年纪更小的汉献帝登基后,王允彻底看清了他的目的。

董卓这是要学王莽,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本想直言进谏,大不了一死。但眼前弱小的汉献帝,让他醒悟过来。

董卓正盼着自己死呢,而自己一旦死了,诛杀大臣的罪名反而会落在献帝头上。

于是王允不再执着死谏,在这乱世之中,不能只做愚忠的谏臣,而是要做匡扶汉室的谋臣。

于是王允假意逢迎董卓,然后暗中挑拨对方阵营的关系,经过长达数月的观察,还真的让他发现了破绽。

当时董卓的义子吕布,正因为一名婢女闹矛盾。

他抓住时机,放大两人的矛盾,让其反目为仇。

同时,他又拉拢朝中大臣,同仇敌忾,将董卓诛杀,让东汉王朝又延续了数十年。

只可惜,杀害董卓的事情败露后,他被其亲信诛杀,最后陈尸街头,没人敢靠近半步。

而王允死后,另一位立志匡扶汉室的董承站了出来。

他本是董卓女婿手下的一名武将,在董卓的亲信杀死王允后,他带领汉献帝拼死逃出洛阳。

好在叛军内部出现内斗,都在争相入主皇宫,无心追拿他们。

就这样,董承带着汉献帝四处奔逃。

当时天下大旱,根本找不到粮食和水源,董承即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保证汉献帝的安危。

最后走投无路,他只好带着献帝暂时依靠东方的曹操。

而曹操将天子迎进城池后,立马借着天子的名号,四处招兵买马,最后选择逐鹿中原。

为了保护天子安危,董承也自甘在曹操手下做了一名将领。

他本以为曹操一心向汉,直到刘备的到来,才让他看清了曹操的真实目的。

刘备究竟说了什么,能让董承幡然醒悟?

无力回天

在曹操迎接汉献帝后,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无时无刻在喊着“匡扶汉室,讨伐逆贼”的口号。

这让董承也颇为欣慰,他在曹军中任劳任怨,丝毫没有怨言。

直到刘备被曹操俘虏后,两人在庭院煮酒论英雄。

当时曹操对刘备吐露心声,说:“放眼天下,没一人可与你我二人相比,只有你我二人是为英雄。”

而刘备听闻这句话后,急忙告诉了董承。

董承这才知道,曹操早已不把汉献帝放在眼中,想要谋反。

于是他和刘备暗中密谋,随时准备杀掉曹操,以除后患。

没想到这件事情被曹操发现了,最后遗憾赴死,没能完成光复汉朝的大业。

董承慷慨赴死的情景,被曹军中一名谋士看在眼中,他就是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

荀彧早期在袁绍身边出谋划策,不过他很早就看出来袁绍心思不在汉朝,而是谋求自立。

为了汉朝,于是他主动离开袁绍,来到了曹操身边。

但是董承的死,让荀彧也看清了曹操的嘴脸。

他自觉于天下之大,竟无一位诸侯是一心一意光复汉朝的,这些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必然会想着拥兵自立。

但他也深知,如果自己现在站出来阻拦曹操,其下场也将和董承一样。

即便自己离开了曹操,又到哪里去寻找一位既有谋略,又有实力的汉姓诸侯呢?

于是他干脆留在曹操身边,接住他的力量,来达成光复汉朝的大业。

每当曹操打算自立为王的时候,他就想尽办法,阻拦对方称王。

但没过两年,曹操便认为他起了私心,于是将他幽禁在军中,不给吃喝。

荀彧也因此病重,最后恨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于是饮毒自尽。

荀彧死后,再也无人制衡曹操。

在第二年,曹操便封自己为公爵,自称“魏公”,从此大汉再无光复的希望。

而一直宣称自己要“光复汉室”的刘备,在夺下荆州之后,一路向西,占领了蜀地,成为一方诸侯。

在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称帝,刘备也只是痛哭流涕,并未出征一兵一卒,反而在川蜀称帝。

而汉献帝最后被曹丕幽禁至死,汉朝彻底成为过去。

虽然历史中的人物早已成为了过眼云烟,但我们依旧要铭记他们的忠肝义胆。

0 阅读:0

兜兜历史迷呀

简介:识历史,学知识。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