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收益率正式进入2%时代,如何看待低通胀预期?做多国债的风险在哪?

犀牛北交之星 2024-12-05 17:47:52

本周,又是信息量爆炸的一周,但浮光掠影的信息流之中,最备受关注的,要属十年国债收益率跌破2%这个事。

国债收益率跌破2%,背后信息量巨大

十年期的国债向来被誉为无风险收益率之锚,市面上的所有债券都是以它作为锚点来定价,其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深刻影响着整个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这也是第一点,为什么十年国债收益率下降至破2%的基准会引发那么广泛的讨论,因为其影响的是整个市场利率水平。

其次是利率下行的背后逻辑。从2015年上市以来,可以看到在过去10年国债期货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债券价格与利率反向波动,国债价格一直涨,收益率一直降。

这里稍微再梳理一下价格和收益率的逻辑。国债在一级市场发行后,以期货的形势在二级市场内交易,票面的初始价格和利率是不变的,变的是二级市场内的交易价格。所以当二级场内价格上升时,意味着买入成本上市,但到期兑换的利息恒定不变,所以收益率就下降,这就是国债的价格和收益率成反比的逻辑。

回到话题,这一轮国债收益率的下行,最初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曾经银行贷款的主力军都不贷款后,贷款大规模萎缩,银行的资金就投不出去后开始出现资产荒。

叠加后面政府为了刺激内需开始大幅化地方政府债和降息后催生的提前还贷潮,大幅减少了银行资金的投资出口的渠道,银行就只能跑到债券市场疯抢国债,来对冲银行存款端需要兑付给储户的利息。

所以复盘这轮国债收益率下降。先是贷款主力军的衰退导致出现资产荒,再是环境变化,化债成为政府居民不约而同的短期目标后,银行贷款规模持续下滑,加剧银行的资产荒问题,国债恰逢其时成为最优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国际资金也趁虚而入,做空人民币汇率的同时大量买入国债对冲,以此来无风险套利,每年从央妈手里薅走大量羊毛。

9月份央妈下场做空国债稳汇率后,虽然短期国债价格出现跳水,利率得到快速回升,但随后国债利率又重拾跌势,直到近期跌破了2%的重点位置。

而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国内当前阶段的基本消费品处于“过剩”状态,消费支出较为低迷,与此同时,因为房地产经济的熄火,经济复苏迟迟没有到来,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央行很可能需要更有效、更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例如进一步的降息降准,更大规模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帮助化债等……

从这个角度,未来资金流入国债市场的预期仍然存在,那么国债价格就会继续上涨,收益率则会继续下行,通缩的阴霾则将继续在上空笼罩。

以日本为例,债市的低收益率时代意味着什么?

日本1990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及股市泡沫破灭,经济增速大幅下行,GDP增速中枢趋势性下移,1992-2023年日本平均实际GDP增速仅0.8%,可谓是失落的三十年。

那个阶段的日本债市是什么样的走势和表现?

自1990年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三十年,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启长期下行:

首先,在经济增速中枢性下移和宽松到底的货币政策作用下,国债收益率和经济增速下行的走势明显是有一致性,不过中间也会因为积极干预出现阶段性变化。

1990年-2003年期间,日本10期国债收益率从高点的8.27%一路下行至0.5%,当然中间也曾出现过经济的小幅复苏。

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启新一轮超过10年的下行,从2.0%降至2020年的-0.1%。近两年因为通胀抬头,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抬升。

其次,只有政府债务是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特别是人口明显负增长时,企业及个人债务规模增长可能停滞。截至2023年末,日本债市规模约1364万亿日元,其中,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占比高达92.5%,企业债券占比仅6.6%,金融债占比0.3%。

这里是不是有点熟悉感,万亿国债后政府赤字破3%、人口负增长、企业个人债务的增长停滞,都是中国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比照日本从8%左右的国债收益率下降至1%区间徘徊的情况,目前国债收益率跌破2%的情形似乎像极了日本的上半场。

这个比照当然相当单薄,但近年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都有2.2%,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居然跟日本接近,这足以说明市场对经济的预期有多悲观了。

目前,国债价格上涨几乎成为市场共识,跌破2%的收益率或许只是开始,但是不是就意味着追进买入国债能稳赚不赔?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最好的例子便是去年顷刻倒下的硅谷银行。

从硅谷银行的兴与衰看当前做多国债的风险

硅谷银行无脑买国债而破产的惨况还历历在目,虽说国家的债市利率和一家银行的兴衰史没什么可比照的空间,但中间发生的追涨、贪婪和侥幸的人性却是值得世人学习的。

2020年3月为了应对疫情,美联储将利率降到0,并开启无上限量化宽松。在此期间大量存款涌入银行,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从2019年底的630亿美元暴涨到2021年的1,900亿美元,翻了三倍。

和当前国内情况一样,因为经济低迷,美国居民和企业都不贷款,美国银行存款增加了5万亿美元,但只有14%变成了贷款,银行的钱贷不出去就只能买债券,为了高收益甚至买了大量长久期的国债,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时,美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规模高达4.6万亿美元,较疫情之前增加了53%。

这一点和国内银行疯狂涌入债券市场,买入国债的情形也很相似。

加息后仅用一年时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一路加到了5.45%(2023年3月),利率上升、国债价格不断下跌:

硅谷银行的问题在于客户类型单一,美联储停止大放水之后,科技企业融资难度增大,开始大量消耗银行存款,这导致硅谷银行的存款规模快速下降,其活期存款规模从峰值时的千亿美元规模骤降近500亿。

加上债券投资激进,之前在低利率时买了一堆长久期的美国国债,叠加后续联储利率快速上升,在债券价格下跌之后,硅谷银行账面出现了巨额浮亏。

才有为后面为应对储户大量取钱,不得不把债券卖出去,结果导致巨额亏损、轰然倒下的结局。

虽然国内现在加息的可能性极低,保内需稳就业稳增长是政策主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债价格就能维持疯牛的走势。

一是市场出现一致性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比较危险的时候;二是国债和汇率息息相关,很难保证在收益率超跌后,国家会不会再像7月份那会一样,再出来宣布做空国债。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低利率时代确确实实已经来临,来得比我们想象的更迅速和猛烈。

0 阅读:3

犀牛北交之星

简介:分享北交所知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