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仁宗”皇帝这个庙号在中国历史上有了点“神化”的味道,说到“仁宗”,很多人似乎就会想到这个皇帝不爱打仗,光靠尧舜一样的仁德就让天下呈现出了治世太平。而事实上的历朝诸位“仁宗”都是非常悲凄和辛酸的主,也并没有后世幻想出来的“祥和光环”。
只不过被冠以“仁宗”庙号的帝王们,比起一般的守成之君还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今天小编就斗胆来给历史上的仁宗们排一排名次,看看对他们的功过评价公允不公允?
第1名,汉仁宗孝怀皇帝刘禅,又名蜀汉或季汉后主,字公嗣,号阿斗,在位40年。刘禅的“仁宗”庙号有可能是“匈汉”光文皇帝刘渊给追封的,这是因为当年他在平阳起兵反叛西晋的时候,自称中原的江山当从汉朝直接转给他刘渊来继承,所谓“兄终弟及”者也。
也就是说,他认为蜀汉后主刘禅才是东汉最后的一个皇帝。而他刘渊的父亲刘豹原是南匈奴的左贤王,自称具有汉皇宗族的血统。刘渊称帝后,为四百多年汉朝设立了“三祖五宗”,三祖即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五宗则是汉太宗孝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帝刘彻、汉中宗孝宣帝刘询、汉显宗孝明帝刘庄、汉肃宗孝章帝刘炟。同时他又给了刘禅“孝怀皇帝”的谥号,至于庙号“仁宗”,并未见史册明文记载。
可“仁宗”之号对于刘禅而言,是完全实至名归的。他在巴蜀称帝长达四十年之久,先后起用了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贤臣名将,稳稳当当守护了蜀中四十载,最后魏军直抵成都,原本刘禅还可以利用手中的兵马拼死一搏,但他不想自己和成都军民再受刀兵之祸,于是毅然选择了献城投降。
作为敌国的权臣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对他非常敬重,并且优待备至,刘禅最后获得了安乐县公的爵位,在洛阳寿终正寝,他这个仁宗是真正做到了“仁至义尽”。可以说刘禅是历史上第一个仁宗,也是最完美的“仁宗”,在位40年未枉杀一人,而使天下免于战祸,为人君者,止于仁也。
第2名,明仁宗朱高炽,在位9个月。别看朱高炽在位时间如此短暂,但他这个“仁宗”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他在做燕王世子的时候,就完全替父亲明成祖朱棣居守北平,特别在靖难之役的时候,而且是凭一己之力为朱棣坚守了孤城大本营,后来明成祖朱棣做了皇帝,在位22年,五征漠北,全都是作为监国太子的朱高炽为穷兵黩武的朱棣打理江山,他在朝野军民当中有着极大的“仁君威名”,如果没有这位“仁德被于四海”的监国皇太子,恐怕残暴成性、好大喜功的朱棣早就步了隋炀帝的后尘了。
不过朱高炽做皇帝后也挺可怜的,明成祖朱棣的丧礼还没有彻底结束,明仁宗朱高炽就莫名被江西籍的御前侍讲李时勉数落了一番,不久便病重不起,临终前还可怜巴巴地对内阁辅臣们说道:“李时勉在朝堂上辱吾也!”这个李时勉后来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一直做大官做到了明景泰帝年间。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实在太短,但他成就了其父的“永乐盛世”,也成全了其子的“宣德之治”,仁宗之号得其所哉也!
第3名,宋仁宗赵祯,又名赵受益,在位42年。他在位时间在历朝历代皇帝当中,算是相当长的了。宋仁宗也确实是一个仁人君子,和大臣们开会口渴了不敢问宫女要水喝,免得宫女犯错。大晚上肚子饿了,不敢问侍从要宵夜吃,免得朝廷上下兴起大晚上吃喝之风。和大臣商议国事,被大臣拽住衣角不让下班,也不敢生气,谈得兴起,臣子喷皇帝一脸唾沫星子,宋仁宗也没有任何责怪。
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宋仁宗在守成之君当中确实是脾气极好的,也是守成当中有大成的好帝王,不过关于他的“仁宗”庙号,恐怕还差那么点味道!他的仁义之名,主要推手还当属敌国的天子辽道宗耶律洪基,这是因为宋仁宗驾崩的时候,辽道宗哭着拉住宋报哀使的手,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辽人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也就是说宋仁宗在世,保持了辽宋两国四十二年没有过战事。
但这样大的功绩,并不是宋仁宗手创的,而是其父宋真宗赵恒搞出的澶渊之盟,才换来了辽宋之间百余年的和平,宋仁宗只不过是继承者而已,而且他继承得也不是非常好,澶渊之盟原本是双方势均力敌下的产物,可到了宋仁宗手里,他反而因为宋夏交战,受到辽国一点点恫吓就赶紧给辽人送上了额外增加的巨量岁币,还被辽人改为岁赐,在礼仪上矮化了宋朝的地位,虽然后世史家说宋仁宗大度,实则是他软弱无能所造成的。
宋仁宗的“大度”却没有展现在对西夏方面,当李元昊悍然称帝的时候,宋仁宗却没有半点耐心,很快就发动了对西夏的战争,可结果北宋三次大败,宋朝损兵折将,西北军民大受伤害,最后宋仁宗又是拿出巨额岁赐买来了宋夏之间不稳定的和平。看看其父宋真宗的“澶渊之盟”有多稳定吧!宋仁宗虽然在位时间长,治国手段确实比不了宋真宗。作为“仁宗”,仁德输于刘禅,能力逊于朱高炽,排行第三,位居季军还是可以的。
第4名,夏仁宗李仁孝,即西夏仁宗皇帝李仁孝,在位54年。他本来没有资格做皇帝,他是一个名叫曹氏的汉女所生,而他的兄长太子李仁爱则是辽国的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可后来女真金国平起崛起,灭了辽国和北宋,成安公主和西夏太子李仁爱百般乞求夏崇宗出兵救辽国,可夏崇宗李乾顺在权衡利弊之下,决定出卖辽国,讨好金国,为西夏获取最大的利益,于是就对成安公主和太子李仁爱的乞求完全不理会,最后成安公主与李仁爱全都抑郁而终。
李仁孝这才有了做皇帝的机会。而夏崇宗失去成安公主之后,册立汉女任氏为皇后,任皇后的父亲任得敬后来成为了中书令、西平郡公、相国,甚至得封西夏楚王,即西夏历史上的最大权臣。任得敬还想将西夏国一分为二,自己来做皇帝,就派人前往金国,请求金世宗册封他为王,可金世宗完全不理会他,只承认夏仁宗李仁孝一个西夏皇帝,最后在李仁孝纠集宗室力量的努力下,最终斩杀了任得敬,西夏也由此走向了全盛时期。
李仁孝在位时间很长,这是西夏难得安宁的时刻。他在金国、南宋等强国之间善于斡旋,使得一方百姓免于战祸,他又推行汉化,使西夏的文化也达到了鼎盛。可以说李仁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守成之主,对西夏百姓颇具仁德,是为“仁宗”。如果他是大一统王朝的帝王,恐怕都可以媲美汉宣帝和宋仁宗了。
第5名,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又名寿山,在位9年。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真金太子的孙子,即真金次子的第三子,元成宗铁穆耳的侄子。成宗驾崩的时候,原本身在大都的寿山是可以自己做皇帝的,他得到自己老妈答己太后的支持,可由于他的亲大哥海山在漠北手握重兵,所以最后他决定自己不做皇帝,北上迎接大哥来做皇帝,于是海山就做了天子,即元武宗。
为了报答弟弟的让位之恩,他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可是册立弟弟寿山为皇太子,为什么不是皇太弟?至今还是一个谜。后来元武宗驾崩,寿山顺利做了皇帝,按照兄弟的约定,他原本也要把皇位还给大哥的儿子,可他偏偏私心作祟,不想像第一次那样让位了,就没这么做,而是把哥哥的儿子们都流放到了很偏远的地方。元仁宗在位时间不长,十年都不到,他有过很多治国想法也都没有实现,不过他没有和亲大哥为了皇位兵戎相见,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可他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却最终害了儿子元英宗。元英宗本来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想有作为的皇帝,可由于老爸传位之时,就已经人心不服了,后来他还是在北巡途中被人弑杀在南坡这个地方,史称“南坡之变”。元仁宗仁义成就兄弟美名,而他后来再传位时,心怀不仁,结果却害了子孙后代,呜呼!其“仁宗”之号实在让人唏嘘!
第6名,清仁宗嘉庆帝颙琰,在位25年。嘉庆帝其实是一个相当平庸的皇子,也是一个相当平庸的帝王,在位期间几乎要接不住自己父亲清高宗乾隆帝的江山,天理教作乱打进紫禁城,导致他把皇宫之中除御花园外的所有树木全都拔除了,“嘉道中衰”是对他的帝王生涯最直接的写照,有人说他是热河承德避暑山庄被雷击所杀,也有人说他是因为中暑后心血管疾病突发而亡。嘉庆帝之后,清王朝就进入了最为至暗的时刻。他被冠以“仁宗”的庙号,就有点名不副实了,他的处境更像是唐德宗、唐僖宗那样,看官们认为呢?
第7名,辽仁宗耶律夷列,在位7年。女真金国灭掉辽国和北宋之后,辽国的宗室耶律大石带着自己的部属一路西行,逃到了西域,并征服了整个沙漠和草原,成为了西域的霸主,但他的国号依旧是“辽”,史称西辽,耶律大石就是辽德宗。
大石驾崩之后,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代夫主事,儿子耶律夷列在七年后才正式掌管西辽,这个夷列就是辽仁宗了。辽仁宗在位十三年,西辽极为稳定,军民安乐,仁宗驾崩后,因其子幼小,由仁宗妹妹耶律普速完当国,西辽从此走向衰败。辽仁宗没有什么建树,但还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庙号“仁宗”,虽然言过其实,但在整个辽朝历史来看还是可以的。
TiAmo
你把朱高炽排第二,就没看你这文章了!低劣
史魔南歌子 回复 03-04 15:25
朱高炽在位九个月,掌国二十三年,抵得了一个汉文帝或唐太宗了,看来你确不懂史也!难怪!
用户10xxx03 回复 03-23 14:40
明吹认就行,依明吹论调朱棣功绩要减大半。
史魔南歌子 回复 03-07 19:40
你确信夏言是永乐朝人?且正如你说的太子没有决策权,一个六部之一的尚书有决策权?
tb514251001
宋忍宗,汉扔宗。[笑着哭][笑着哭]
史魔南歌子 回复 03-19 23:19
妙哉!忍宗最妙!
用户11xxx24
岁币改岁赐不是抬高自己的地位么,给下级的叫做赐,给上级的叫做贡
史魔南歌子 回复 03-04 22:31
额,是岁币以赠改纳,结果宋朝在外交礼仪上矮了辽国一截,宋仁宗不想多事,忍下了这口文字恶气!
eg52011
一看就是宋吹,宋朝何德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