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个姓氏,排名第33位,人口超700万,却不在百家姓内

正说历史秘闻 2024-04-13 17:01:27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讲:“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

姓氏的起源

中国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者女字底。传说黄帝住在姬水之滨,所以以姬为姓;炎帝住在姜水之旁,所以以姜为姓。而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代的甲骨文。

当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时期,姓氏的演变就更丰富了。有的以祖先的图腾崇拜为姓氏,如:熊、马、牛、羊、龙、花、叶等;有的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如:宋、赵、黄、吴、秦、郑等;有的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如:东郭、东门、西门;还有的以部落的名称为姓,如:慕容、尉迟、宇文,总之姓氏的来源不一而足。在此基础上,便有了北宋初期的《百家姓》。

查无此姓

说来奇怪,在宋代《百家姓》收录的四五百个姓氏中,有一个姓氏并没有收录进去,那就是“肖”姓。2019年公安部发表的全国姓名报告中,这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位第33,人口超过700万。

这个姓氏并不是罕见字,而且我们身边很多亲戚朋友也都有姓“肖”的,比如影视明星肖战,当然不也乏一些历史名人,比如开国大将肖劲光。

但是当我们在百家姓中寻找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肖”这个姓氏,找到的是另一个读音相同的“xiao”字,即“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还要从一些历史原因说起……

二简字推行,“萧”变成了“肖”

对汉字进行简化,最初的目的是好的,简化汉字的字形同时精简数量,可以便利于人们的识字教学,同时也方便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机械处理汉字,这其中就包括了“萧”字。

但是在进行汉字简化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姓氏这个问题,因此并没有特别标注姓氏不在简化之列,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很多人的姓氏都变成了“肖”,更严重的是“萧”字的所有义项都合并到“肖”上了,仿佛“萧”姓从此消失了,也只能在香港台湾或海外华人地区才能见到“萧”姓了。

其实历史上还真出现过“肖”这个姓,但是它不读一声,而读作四声,并且与“萧”也不是一支,明代《万姓统谱》中记载过肖姓:“肖:汉,肖安固……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不过也是寥寥几笔。

而“萧”作为姓氏却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汉朝的萧何,南朝的齐梁两国都是萧姓人打下的江山,这一时期也是萧姓人口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简字废除,改姓成了难题,影响至今

当时二简字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所以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以及入学手续时,经常把“萧”写成“肖”,后来国家正式废除了二简字,有些人出于方便的考虑并没有将其改回来,但是有些人在进行改姓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

当时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相对规范,认为这并不属于错误登记,所以没有改回来。

但是2020年有人成功将“肖”姓恢复成了“萧”姓,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萧家大院的一位村民找到当地公安部门,拿出了自己的“资料”,他们村百余名村民历史上一直姓萧,祠堂、族谱等历史资料记载的也都是萧,经过综合考量,最终恢复了他的萧姓。

无独有偶,一位河南荥阳的苟姓村民也找到派出所希望恢复祖先姓氏,他的祖上原本姓“敬”,为了后晋皇帝石敬瑭的名讳才改成了“苟”,虽然审批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是经过逐级上报,整个村子的“苟”姓全都恢复成了“敬”姓,可谓皆大欢喜。

如果都能向上述两个地方这么通情达理就好了,今年3月份,一位网友在申请恢复“萧”姓的时候被行政机关驳回了,听起来确实比较惋惜。其实个人认为姓氏是祖宗流传下来的,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基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姓氏更改,难道不能参照既有案例予以恢复吗?

0 阅读:316

正说历史秘闻

简介:历史研究院文史专家,带你回味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