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中路路通策划书让人很生气:高志垒并不是普通人,他的人生也不是普通人的人生

微操作 2025-02-07 10:10:27

2025年,在北京飞往广州的高空中,出于打发时间的目的,看了一部2024年上映的电影《逆行人生》,徐铮饰演78年出生的高志垒,同济大学高材生,互联网大厂骨干级程序员,被裁员后,投了1000多份简历,找不到工作,在生活的重压下,选择了送外卖,一路逆袭成为单王,最后,放下阶层执念,重新定义人生的现实主义呈现;

经常出差,飞行途中,空间狭小,睡不好,就想让自己放松一点,选择看看电影,找欢乐些的,带喜剧色彩的,上一部是《年会不能停》,这次是《逆行人生》!

中年,孩子,养老,家庭,房子;工作,裁员广进,大数据算法;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供着房子,活在一个算法牢笼中,做着牛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裁员广进;

当这些颗粒度拉通对齐后,给人的不是啼笑皆非,而是后脊发凉;

《逆行人生》有一段高潮,在高志垒妻子的鼓声中,高志垒、老抠、杨大山、晓敏抢外卖单王,如果我们再加上大黑这个休息中的单王,你会发现,每个单王都有执念,看起来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杨大山要做单王挣钱娶媳妇,因为爱情;

老抠要做单王挣钱给女儿凑手术费(晓敏可能设定是一个单亲妈妈吧,要抚养孩子),因为亲情;

大黑要做单王挣钱替兄弟也替自己还债,因为友情;

唯独高志垒要做单王,是挣钱还房贷,是为自己被社会认定的城市精英阶层强加的重负(妻子全职妈妈、女儿要上国际学校、全家人住一起的大房子),做单王,因为这个强加的房子底线;

大黑、杨大山、晓敏、老抠,有着底层普通百姓最朴素也无可退路的单王初心,屈服于算法,拼命工作;但影片中,老抠在冲刺单王的最后,收到女儿可以马上手术的消息,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立刻,头也不回地下线了,放弃了单王的竞争,就那么一下子,不再是一个大数据算法下的外卖员,无声地呐喊,如同新生;

而高志垒不行,哪怕高志垒的父亲不去康复医院,不需要4000元一个月支出,哪怕高志垒的妻子复出教孩子打鼓,去美甲店打工,补贴家用,但只是还房贷,就得逼着高志垒每个月做单王才行,谈何容易!

高志垒先是被社会算法算死一个身份,然后又要依赖于算法成就这个身份,这样就是一个死循环,这样的人生不存在顺行或者逆行,是环形的,是一个巨大的卷;

所幸的是,影片埋下几个小场景,高志垒通过了外卖平台的微笑验证,高志垒再也没有认为送外卖到原公司是丢面子的事,高志垒获得了外卖站里其他同事的认可,高志垒穿着外卖工服在台上发言“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直至最后影片给了一个温情的片段:高志垒带着家人搬离那套房子,高父中风后自行训练恢复得很好,女儿没去国际学校但觉得周末的时候依然可以见到读国际学校的同学也非常好,妻子也夸奖说高志垒很棒做什么事都能成;

高志垒放弃了一个社会算法给予的精英身份,破了一个卷起来的死循环,这样的人生,说是顺行也好,逆行也好,终究是可以遵循自己的心意在行走。

特别不喜欢最后出现的路路通策划书,这种开放式的结尾,看起来是高志垒又有机会重新回到城市精英阶层,这会让人很烦躁,高志垒确实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同济大学的高材生,会写代码,居然做出一个比高德更有用的路路通,借助于大数据,借助于算法,用来帮助外卖员更好地送单,不知道这是帮外卖员呢还是让外卖平台更好地压榨外卖员;所以,很生气,高志垒并不是普通人,他的人生并不是普通人的人生;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第二个阶段是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第三个阶段是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考不取同济大学,不会写代码,跑外卖也做不了单王。

2 阅读:12
微操作

微操作

企业管理软件,职场故事,差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