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江南的温暖晴日持续在线,路边的海棠花在阳光下显得清冷而又自带一种粉面含羞的古典美,完全不逊色于樱花。这一刻,终于懂得古人为何那么钟爱海棠,因为她真的是人间值得!
当春风执笔,蘸取一滴胭脂,在江南的烟雨中挥毫泼墨,盛开的海棠便成了诗行里的惊鸿客。

陆游写下细雨中傲然独立的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李清照写下风吹雨打之后的海棠:“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唐寅写下花落人寂中的海棠:“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接下来要与大家分享苏轼笔下一首著名的“海棠诗”,深情又富含哲思,开头第一句就惊艳千年,也让前人的“海棠诗”黯然失色。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拂着,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在朦胧的雾气里飘散,月光悄悄转移过回廊,洒下一片清辉。只担心夜深时分海棠会睡去,于是点燃蜡烛去照亮她的美丽姿容。

1080年,苏轼刚被贬至黄州。在他当时居住的定慧院,正好有一棵长得极美的海棠。海棠本是蜀地名花,不仅天生丽质,而且不畏风催雨折,敢与命运抗争,只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落到这偏僻的黄州。于是,本就独在异乡倍感孤独的苏轼,与偏僻之地盛开的海棠花建立了一种深刻的联系。
1084年,苏东坡即将离开黄州之时,写下这首《海棠》,他对于海棠的深情,可见一斑。

在我看来,《海棠》是一首充满浪漫情怀与人生哲思的小诗。诗人通过对夜晚观赏海棠的描写,展现出自然之美与生命之活力,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诗的开篇“东风袅袅泛崇光”,用“东风”和“崇光”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春日海棠在白天盛开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

“香雾空蒙月转廊”,这句进一步深化氛围,通过视觉和嗅觉的结合,将夜晚海棠的香气与雾气融合在一起,透露出春夜的神秘与朦胧美。“月转廊”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也写出了夜已深,为后文“故烧高烛照红妆”做铺垫。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两句写得极为巧妙,诗人明明是担心自己会在深夜睡去,无法欣赏海棠的美,却偏偏说是害怕海棠睡去。在苏轼眼里,那柔软翩纤的海棠定是一位美人,所以才会惹起他心底的怜爱与珍惜。于是为了守护这份美,他燃烛照红妆,让海棠在夜色中依然绽放光彩。

这首诗并未直接抒情,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美的追求。诗人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海棠不容忽视的美,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一首海棠诗读来,心旷神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无论人生起起伏伏,心中的诗意都会被海棠的美好点燃,这些词也暗含着苏轼的人生态度,那便是在逆境中也要保持乐观,寻找生活中的亮点,勇敢面对困境,并珍惜每一刻的美好。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机会邂逅这样纯粹的美好,也许是某个清晨透过树叶的一缕阳光,也许是陌生人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这些瞬间就像海棠的崇光,照亮平凡的日常。
当苏轼在观赏海棠时,或许也感慨着人生如月光流转,美好稍纵即逝。此时,你是否会想起曾经那些珍贵的时光,无论是与家人围坐的温馨时刻,还是与朋友漫步畅聊人生的惬意时刻,都在岁月中渐渐远去。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常常忽略当下的珍贵。

苏轼笔下的海棠,不只是自然美景,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映照。他一生多次被贬,仕途坎坷,却能在一棵海棠上发现美好,寄托情思,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怎不令人动容?无论生活给予他多大的苦难,他都能从细微之处寻找到乐趣,用乐观的心态面对。
对我们而言,生活或许忙碌琐碎,充满压力与挑战,但若我们像苏轼一样,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便能在平凡中找寻到那些如海棠般美好的瞬间。愿你我都能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珍视身边的人和事。当我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微光,就能将平凡的日子过成诗,在人生的旅途中,怀揣着热爱与希望,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