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最受喜爱的一首诗,藏着人生智慧,读懂受益无穷

江忆北谈过去 2025-02-15 14:07:05

你是否放弃过一件坚持很久的事?在漫长的时光里,我们常常执着于某个人或某件事,倾尽心力一路坚持,然而,并非所有坚持都能换来期待的结果。当坚持失去意义,当坚持得不到回报,你是选择继续等待,还是决然放弃?

1076年,46岁的王安石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宰相之位,远离朝堂,放弃了自己坚持了大半辈子的理想。

晚年的王安石回到江宁,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在此时期他创作了不少经典诗作,比如那首著名的《梅花》,还有下面这首最受世人喜爱的《北陂杏花》,藏着人生智慧,清醒通透,读懂受益无穷: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池塘里的春水围绕着杏花,岸上的花和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的动人。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当它飞入清水中,也远胜过路旁那些被车马碾作灰尘的落花。

1.纵被春风吹作雪

人生在世,无论你过着怎样的生活,总会有人对你评头论足,就连北宋时期才华横溢、清正高洁,一生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改革家王安石也不例外。

王安石从小就是学霸,21岁考中进士后,直接步入仕途。为了推行变法,他每日工作到深夜,废寝忘食,然而即使这么努力的他,即使思想理念都相当优越超前的他,到最后仍要一边忍痛接受变法失败的结果,一边忍受着古今世人的争议。

但王安石会感到悔恨吗?绝不!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都会坚持内心的信念。在冗官冗员的大宋,人人都想当京官,而王安石几次推脱中央的征召,一心只想在基层干实事,坚持外任。他先后在扬州等地做过县令等官职,率先提出低利息农业贷款,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用力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做他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走自己认为善良的路。更何况,他变法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利泽天下。

可惜的是,他鞠躬尽瘁想去挽救一个王朝的命运,但到半路回头发现只有自己在踽踽独行。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启“熙宁变法”,新法推行初期效果明显,但是变法这件事注定会动别人的奶酪,很快,这场变法遭到众人反对,朝中司马光、苏轼等人纷纷离京。

1074年,北方大旱,一位与王安石有师生情谊的官员向宋神宗递送一幅《流民图》,并奏报,新法已致天怒人怨,只有罢免王安石,旱情才能减轻。如此一来,支持变法的人被迫变成反对派,这次变法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2. 绝胜南陌碾成尘

心灰意冷的王安石,终于决定远离朝堂,过起了写诗种地的平静生活。此时,王安石的内心一定十分孤独,他写下那句孤独而又自傲的“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向世人倾诉,即使他深陷困苦,被东风吹落,也绝不会低头,任人践踏;即使命途多舛,他也始终不改君子之德。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前,写下这首名传千古的怀乡之作。那时的他,也曾遥望明月,深情地问:月亮啊月亮,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终归故里?

果然没隔多久,从1076年10月主动辞去相位,到1086年离世,王安石一直退隐钟山。而钟山,正是他心心念念想要回归的地方。

在这里,他不问政事,专注学问,著书立说,游山玩水,会亲访友,尽情享受朝堂之外的大千世界。他喜欢出游,便雇了一个老兵为他牵驴。每次出游,他都是兴之所至,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停留,夫人还为他准备了一个布袋,里面装了干粮和书。

在钟山,王安石结交了许多高逸之友,当然其中也包括曾与之有过不快的苏东坡。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乘船路过南京,王安石特地骑驴过去迎接。由于当时王安石是穿着粗布衣服,还留下一段布衣政敌兼诗友的佳话。行遍千山万水,只为来看望昔日的劲敌,可见在苏东坡心中,王安石是一位值得真心对待的朋友。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苏东坡在诗中说,听说您最近生了一场病,但我想起的都是您曾经精神焕发的样子。您劝我买房子归隐田园,远离官场是非,这要是十年前您对我说该有多好!

苏轼大抵是对自己过去冲撞王安石的言行表示歉意。不管功与过,曾经的王安石在政坛上有多风光,不得志以后又得在钟山漫步多少次才能真正释怀。或许功成名就本就不该是文人唯一的追求与目标,梭罗有瓦尔登湖,王维有辋川,那么王安石也有他的钟山,懂得安抚自己的人总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当你放弃了坚持很久的目标,又该如何解开心结,也许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经历过大起大落,才有大彻大悟,待阅尽千帆,看透世事,相较于那些利禄功名,关注身边的人和实现自洽的生活或许更为重要。正如王安石那一辈子,成为别人眼中的谁并不重要,做好自己,心无所憾,就足够了。

0 阅读:17
江忆北谈过去

江忆北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