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有一个人,李白是他的小迷弟,王维是他的忘年交。李白曾为他写下那句知名的送别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曾为他写下史上最直白的告白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你可知他是谁?他就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

从唐朝开始,长安的大雁塔会迎来每一任新科状元前来题字。待千百年过去,又有多少人会记得那些曾经光荣耀眼的名字?
但我们会在春日里想起那句家喻户晓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会在思念家乡时想起那句扣人心弦的“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会在看到洞庭湖时想起那句气势磅礴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也曾拥有凌云之志,却怀才不遇,终身不仕。
711年,23岁的孟浩然并没有急着追寻仕途,而是与好友一起隐居于鹿门山,年纪轻轻就过上了隐士的生活。正是在这段心无所恋的日子里,孟浩然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直到年近40岁时,孟浩然才远赴长安参加科考,然而他屡次应试却一直失败,这对渴望及第的孟浩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值得庆幸的是,孟浩然在人生低谷期与王维结为忘年交,他的诗歌更是名震长安,大受追捧。
一次,王维摆好酒菜邀请孟浩然来做客,两人饮酒作诗,不胜欢喜,没想到玄宗突然来访,明明是大好机会而孟浩然却吓得赶紧躲到桌子底下。

王维只能如实告诉玄宗,想借此机会提携一下孟浩然。玄宗要求孟浩然当场献诗,然而孟浩然脱口而出的却是他在考试失败后写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结果可想而知,孟浩然将如他自己诗中写的那样,“不才明主弃”,满腹才华也得不到明主的认可,只因他在人生关键时刻都未能紧紧抓住机会。而这又是多么的心酸和无奈!
人生短暂,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和最佳选择。回头再看,孟浩然虽然已经被皇帝列入“黑名单”,仕途注定止步不前,但大唐却从此多了一位淡泊洒脱的山水诗人。

四十五岁的孟浩然,最后一次赴洛阳求仕无果,自此沉醉于山水田园,专心创作。此时的他变得大彻大悟,不再为仕途奔波,而是选择云游四海,隐逸田园,还特意在鹿门山开辟出一个住所,总是趁兴而往,那首著名的《夜归鹿门山歌》便是创作于此时。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坐扁舟返回鹿门。
在鹿门的月光照耀下,我不知不觉中来到庞公的栖隐之地。岩穴的山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孟浩然笔下抒发隐逸志趣的古诗词有很多,但唯有这首诗短短56字,以绝美空灵的气质特点深入人心,每次读来便可抵抗内心的孤独和焦虑。

天色已晚,人们结伴回家,而我也要回我的鹿门,这样日落而归的生活是多么的悠然自得。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诗人说,深山老林如此寂寥的地方,除了孟浩然这种隐士,还有谁喜欢来呢?只有他觉得这里是一块宝地,觉得这里妙不可言。

如此淡泊清雅的“孟山人”,身在浮华,却心向清欢。他不像李白那般豪放,也不像王维那样深得君王欢心,但正是这样的他,连李白见过后都会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样的诗,也许李白都无比羡慕他那逍遥自在,醉卧松云的洒脱人生吧!
或许我们应该庆幸,孟浩然未入官场,只有如此,你我才能读到他那一首首清新空灵的的诗歌,而他那笔下的那缕清新之风足已拂却盛世浮华,飘散至今。

我们总说,人生在世,不应受困于物,但求无愧于心。孟浩然终其一生都未曾实现当官梦想,但当他转身走向他深爱的山水田园时,我想他已经得到了一份难得的释然,不必再频频回首。
所以今天,当我们读到孟浩然时,读到的不只是那些经典的诗句,还有远离尘嚣的宁静和那份超然物外的洒脱,尤其在我们感到身心疲惫时,那一首首诗歌就是给予心灵最温暖的慰藉。

在他的诗里,你会明白,真正的诗意并不在于人生需要达到一种多么成功的高度,而在于那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