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层视网膜灌注是否可以预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晚期转化?

有眼的视野 2024-08-01 01:25:08

编者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作为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病程管理成为眼科研究领域的热点。在2024年美国眼科与视觉研究协会年会(ARVO 2024)上,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视觉科学的眼科专家Lisa Nivison-Smith教授等人,分享了AMD早期视网膜内层灌注与厚度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这些变化与晚期AMD转化的潜在关联。这一发现不仅为深入理解AMD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临床评估AMD进展风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概览

为确定视网膜内层变化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晚期AMD转化的关系,Lisa Nivison-Smith教授等人设计了一项研究,共纳入了79只中度AMD眼。这些眼均具备≥2次的就诊记录,其中,7只眼在随访过程中转变为AMD晚期,将其定义为“转换眼”,而其余72只眼未发生转变,被归类为“非转换眼”。研究人员利用OCT体积扫描(512x128)来计算每年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计算其每年的灌注量和每年的厚度(每变化1%)与晚期AMD转化的比值比,调整年龄、性别、种族、心血管疾病状态、屈光度、眼压、高质量图像所显示的眼球体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另一只眼的状态。

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视网膜灌注随时间的变化时,所有眼的表层灌注量普遍呈现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在中央旁区域(图1.A-B)。然而,在黄斑外和鼻侧区,视网膜灌注量却有所增加(图1.A-C)。与非转换者相比,转换者在中央区和鼻侧区域的灌注率/年增加(图1.D-E)。在观察视网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时,发现除了中心区域外,其他位置的厚度/年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图2.A)。转换者的视网膜厚度/年在旁中心区域出现了增加(图2.B-C)。对于视网膜内层区域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变化趋势,但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

图1

图2

研究启示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晚期AMD患者视网膜内层的灌注情况和厚度变化,揭示了其动态的空间变化率。这些在空间上明确界定的变化模式,为预测AMD患者是否可能向晚期发展提供了潜在的预后价值,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讲题: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rfusion & thickness changes of the inner retina is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 to lat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作者:Lisa Nivison-Smith, Yoh G. Tee, Rene Cheung, Janelle Tong and Matt Trinh

0 阅读:1

有眼的视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