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锈地带走出的政治新星:詹姆斯・戴维・万斯的传奇人生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4-20 15:46:48

1984 年 8 月 2 日,俄亥俄州米德尔敦的医院里,一声响亮的啼哭撕破了病房的寂静。窗外,废弃的钢铁厂烟囱还冒着灰扑扑的浓烟,失业工人们垂着头在街道上晃悠。谁也没想到,这个在 “铁锈地带” 出生的小家伙,往后的日子会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文‖三棱心

1

万斯的家就像被摔碎的瓷盘,拼都拼不起来。父母早早分开,妈妈贝芙被毒品缠上,好几段婚姻都落了空。深更半夜,她常抱着年幼的万斯,祥林嫂似的哭哭啼啼,将“我的命真苦”当做口头禅,把生活的苦水全倒给年幼的万斯。

有时候,外祖父母心疼自己的宝贝女儿和外孙,会来照顾他们娘俩儿,张开手臂,把他搂在怀里,用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万斯的额头。老两口从肯塔基州阿巴拉契亚的农村来到米德尔敦,在钢铁厂干了大半辈子,他们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给万斯的童年带来一丝光亮。

上高中的万斯,整个人都陷在迷茫里。课堂上,他盯着窗外发呆,课本上画满乱七八糟的涂鸦;放学后,就跟着一群无所事事的伙伴在街上瞎逛。

眼瞅着就要辍学,2001 年的 “9・11 事件” 像一记重锤砸醒了美国。电视里,飞机撞上大楼的画面一遍又一遍播放,全国上下又悲痛又愤怒。远房表姐找到他,眼神坚定地对他说:“詹姆斯,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穿上军装保家卫国去吧,说不定能把日子混出个样儿来!”

2

2003 年,万斯一咬牙进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营的日子别提多苦了,天还没亮透,他就得在寒风里拼了命地训练,汗水混着泪水往下淌。可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2005 年,他被派到伊拉克前线当战地通讯员。

战场上,爆炸声震得耳朵嗡嗡响,子弹的 “嗖嗖”声地从耳边飞过,让他的心一次次颤抖。有一回,他们车队遭了袭击,身边的战友突然就倒在血泊里。刚才还有说有笑的生命,顷刻间各奔东西,那一刻,万斯才明白生命有多么的脆弱,也更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他豁出命去,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战场上的每一个惨烈瞬间。

退伍之后,靠着《退伍军人法案》的资助,得到了一笔可观的退役金,依靠这第一桶金,万斯走进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他感觉自己像闯进了新世界。为了补上以前落下的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常常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律知识。

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他一场不落,还幸运地得到机会,给当时的俄亥俄州议会参议员鲍勃・舒勒当实习生。在办公室里,他亲眼见识到了政治场上角逐时的复杂和魅力,心里那颗从政的种子,悄悄发了芽。2009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顺利考上耶鲁大学法学院。

3

在耶鲁,万斯遇上了导师蔡美儿。蔡教授的教学风格出了名的严厉,好多学生都怕她,但万斯却从她那儿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方法和独特的思维。作为《耶鲁法律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他常为了文章里的一个观点,和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

也是在耶鲁法学院,他遇见了未来的妻子乌莎。两人在一场学术讨论会上相识,乌莎的聪慧优雅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万斯,而万斯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也让乌莎心动不已。

2016 年,万斯写出了《乡下人的悲歌》。这本书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揭开了 “铁锈地带” 的伤疤。他在书里写:“我的邻居们,你们以前都是钢铁厂的顶梁柱,现在却在毒品和贫困里苦苦挣扎……” 该书一经出版便成为畅销书,让万斯名声大噪。在书中,他暗示了后工业化美国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白人工人阶级的社会病态,而非美国工业经济的衰落。《乡下人的悲歌》出版后,引发巨大反响,万斯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工人阶级的代言人。

可也有人挑刺,说他把贫困问题想得太简单,故意避开了种族主义的影响。面对这些争议,万斯没打算退缩,他坚信这本书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底层人的生活。面对这些争议,万斯没打算退缩,他坚信这本书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底层人的生活。

同年,他迁至旧金山,成为风险投资者,付身于美国著名风投资本家、“贝宝(Paypal)”在线支付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的风投公司。随后,他获得了蒂尔等人的投资,回到家乡俄亥俄州,创办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Narya Capital。

在风险投资行业做出点成绩后,万斯心里对政治的热情烧得更旺了。2021 年,他一头扎进政治竞选。这一路走得别提多艰难,每天都要在好几个城市间奔波,在简陋的礼堂里演讲。有时候台下就零星几个人,可他还是讲得热血沸腾。2022 年中期选举,他和民主党候选人提姆・莱恩杀得难解难分。到了竞选最后关头,双方支持率咬得死死的。万斯带着团队熬夜制定策略,自己更是马不停蹄地往社区跑,和选民们面对面唠嗑。

最后,他以微弱优势险胜,成功当选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

4

万斯在参议院站稳脚跟后,他那些和特朗普想法不谋而合的政治主张,慢慢进入了大众视野。他一门心思支持经济民族主义,在立法上态度强硬得像钢铁一样,积极掺和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法案。他参与起草《2023 年中国贸易关系法》,坚决反对外国收购美国企业,还公开喊话,阻止日本钢铁公司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说这会威胁到美国国防工业。他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觉得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这招儿简直妙不可言。

这些想法和特朗普 “美国优先” 的理念简直一模一样,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不光在经济政策上想法一致,在俄乌冲突的态度上,万斯和特朗普也像约好了似的,心有灵犀,暗通款曲。万斯好几次投票反对给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他觉得俄乌冲突最后肯定是俄罗斯控制乌克兰部分领土,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得靠和谈。他甚至口无遮拦地说 “美国不该给每个来讨钱的人发福利”,对泽连斯基跑到华盛顿求助这事满脸不满。这种务实又保守的外交军事观点,和特朗普之前主张的避免过度卷入国际事务、优先考虑美国利益的想法,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万斯还一个劲儿地呼吁清洗公务员队伍,想让特朗普的心腹都上位。他大喇喇地说:“我觉得特朗普就该把美国所有中层官僚、公务员都炒了,换上咱们自己人!” 这份对特朗普阵营的耿耿忠心,还有帮特朗普组建政治班底的决心,让特朗普心花怒放。

5

2024 年 7 月的一个下午,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万斯的人生。

电话那头,特朗普的声音又响又亮:“詹姆斯,你对工人阶级的了解,还有在贸易、外交上的见解,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我就需要你这种懂底层人、知道美国病根儿的人,跟我一起让美国重新站起来吧!让我们携起手了,并肩战斗吧!”

万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拿着电话的手一直抖个不停,好一会儿才慢慢镇定下来。这一刻,他透过玻璃仿佛看到了世界更大的舞台。

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当他被正式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时,台下的掌声像炸开的雷,而这一刻,他好像什么也听不到了,只听见自己砰砰的心跳——这一刻,他盼了太久太久。

副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那天,演播厅里的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万斯和民主党对手沃尔兹针尖对麦芒。沃尔兹指责他的移民政策太强硬,会毁了美国的多元文化。

万斯立马回击:“我们得先护好美国公民的权益,边境安全就是国家稳定的根儿!” 两人就经济、堕胎、枪支暴力等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这场辩论吸引了全美国的目光。最后,万斯凭借出色的表现,帮特朗普团队赢得了选民的支持。

6

2025 年 1 月 20 日,万斯站在国会大厦前,手按着《圣经》,郑重宣誓就任美国副总统。

他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从 “铁锈地带” 的叛逆小子,到海军陆战队的战地记者;从耶鲁大学的学生,再到美国副总统,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而有扎扎实实。

可他心里清楚得很,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当上副总统后,万斯在国际舞台上频繁露面,风头日盛。2 月,他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谈,会议室里,双方为了安全保障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泽连斯基想让美国多给点军事援助,万斯却谨慎得很,在支持乌克兰和不惹恼俄罗斯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3 月,他跑去格陵兰岛美军基地,结果当地民众举着抗议标语,大喊着反对美国干涉,让他们滚出格陵兰。万斯站在基地的高台上,看着下方愤怒的人群,心里头有一万头草泥马飞奔,说不出的什么滋味。

今年4 月,他又不知道哪根脑筋搭错,因为一句关于 “中国乡巴” 的不当言论,被中国外交部狠狠批评。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严肃地说:“这种话是对中国人民的不尊重,也破坏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人民更是义愤填膺,扒遍整个地球地去寻找这厮的生父。万斯这下慌了神,赶紧召开新闻发布会,想尽办法挽回局面,但已于事无补。

在国内政策上,万斯提出的每一项主张都争议不断。他推动制造业复兴的政策,虽然让一些传统产业工人看到了希望,但环保组织却强烈反对,担心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他反对堕胎的立场,更是把女权主义者都得罪了。在一场女性权益集会上,抗议者们举着标语,扯着嗓子喊 “我的身体我做主”,要求他改变想法。在 AI 监管这件事上,科技巨头和学术界分成两派,为了他提出的政策吵得不可开交。

7

万斯的人生,就像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

从最底层混社会摸爬滚打,一路登上权力高峰;从饱受争议的作家,变成备受关注的政治人物,每一步都走得坚定又充满挑战。

美国前总统拜登在一次党内会议上,语气里满是不屑:“万斯就是特朗普的翻版,自己没半点主意,就知道跟着喊那些极端口号。他那些政策,只会让美国越来越乱!”

肯塔基州州长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直接开炮:“万斯嘴上说着代表阿巴拉契亚文化,实际上就是拿这当噱头给自己捞政治资本,就是个道貌岸然的家伙!”

普通老百姓对万斯的看法也是两极分化。在俄亥俄州的一家钢铁厂,工人约翰・史密斯满怀期待地说:“万斯说不定真能让咱们这儿重新热闹起来!他提的制造业复兴政策要是能成,大伙儿就都有活干、有钱赚了!”

可纽约的大学生艾米丽却直摇头:“他反对堕胎的政策太没人性了,根本不把女性权利当回事。还有那些偏激的移民政策,哪像大国领导人该有的样子?真让人对美国的未来发愁。”

社交媒体上,支持他的和反对他的人吵得热火朝天,万斯就这么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在这充满变数的政治舞台上,詹姆斯・戴维・万斯还会写下怎样的故事,咱们就等着瞧吧。

THE END

0 阅读:2
三棱心爱文学

三棱心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