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次权威出版——伊秉绶和他的秋水园书轴|中鸿信2024秋拍

星鹏评文化 2025-01-28 05:06:33

在当代演艺圈,孙俪不仅以出色的影视作品被观众熟知,也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尤其是书法收藏和学习,获得广泛关注。

她时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书法临摹作品,更让人惊叹的是,她居家环境中的书法珍品,包括一件伊秉绶隶书对联。伊秉绶,这位清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屡创下高价,广受藏家追捧。

孙俪收藏的这件伊秉绶草书立轴,据了解,此作曾在西泠印社2012年春拍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中,以207万的价格拍出,从合影来看,这幅作品似乎是被孙俪买走的,此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清雅自然之气,笔势灵动中饱含力量,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伊秉绶(1754-1815) 隶书五言联

成交价:RMB 2,070,000

西泠印社2012年春拍

伊秉绶(1754—1815)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府宁化县人,因官职与名望,被后世尊称为“伊汀洲”。他一生履历丰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出身,先后担任刑部主事、广东惠州知府、江苏扬州知府等职。为官清廉正直,颇受百姓拥戴。

伊秉绶的书法作品以隶书著称,隶书风格遒劲有力、沉稳厚重,是清代隶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评其隶书“品在邓石如上,在清一代首屈一指”。由此可见,他的隶书艺术地位之高。然而,正是因为其隶书盛名在外,使得伊秉绶的草书作品更为罕见,显得尤为珍贵。

伊秉绶(1754~1815) 行草临董其昌诗

伊秉绶草书立幅,水墨纸本,高136,宽37cm。书:“欲持一尊酒,远飞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款识:“临香光书,雨窗四兄过余秋水园属作并正,默盦弟伊秉绶。”钤印:“墨卿”(朱文)、人书俱老”(白文),鉴藏印:“硕果亭”(朱文)。

0865伊秉绶(1754~1815) 行草临董其昌诗 镜心 水墨纸本

136×37. cm. 约4.5平尺

RMB: 300,000-500,000

【出版】1.《默盦集锦》珂罗版第一册, 商务印书馆 ,1933年。

2.《伊秉绶书法选》荣宝斋编辑出版,1988年。P3。

3.《伊秉绶书法大观》第8页,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年。

4.《伊秉绶书法选集》福建美术出版社1991年。

5.《默盦集锦,伊秉绶书画集》,第108页,台北市蕙风堂,2005年。

6.《伊秉绶法书集粹》页47,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8年5月。

7《梁同书伊秉绶逝世百七十年记念展观图录》,第21页,谦慎书道会,1985年。

8《伊秉绶·赵之谦·徐三庚 清朝书道名品选 第四集》页43,二玄社,1960年

9.《伊秉绶书法精品选》,第136页,西泠印社,2013年。

10.《伊秉绶书风字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4年。157、233、249、482、556、597页

11.《墨迹大成》下册,天津美术出版社2004年。1页

12.《支那墨迹大成》日本兴文社1937年。第八卷,条幅, P181

13.《中国墨迹大成》条幅卷八 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

14.《中国书法家全集伊秉绶陈鸿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P77

15.《伊秉绶书画集》,第一集,海外图书公司,1970年。

16.《伊秉绶年谱》,378页,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

【说明】上款人为闽浙总督阿林保。

【释文】欲持一尊酒,远飞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款识】临香光书,雨窗四兄过予秋水园属作并正,默盦弟伊秉绶。

【钤印】墨卿(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312页,第9方印相符】、人书俱老(白文)

【鉴藏印】硕果亭(朱文)

【上款人简介】阿林保,字雨窗,满洲旗人,曾任闽浙总督,著有《适园诗录》。

【藏家简介】李宣龚(1876~1952),字拔可,号墨巢、观槿,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官江苏候补知府。入民国任商务印书馆经理。著有《硕果亭诗》等。后人辑有《李宣龚诗文集》。

此件草书立轴的艺术价值,除作品自身的流传背景与稀有性外,还在于其受到海内外书法界的高度评价。此作自民国22年(1933年)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印刷《默盦集锦》第一册之后,相继有日本兴文社1937年出版于《支那墨迹大成》第八卷等,海内外出版约16此之多,可见此作颇受艺林器重。

出版图

而从款识内容“雨窗四兄过余秋水园”可以大致确定其创作年代为1809年至1815的6年之间,即伊秉绶56岁到62岁离世之前的晚年阶段。而书写地点为其晚年终老之所—宁化秋水园。上款人为时任闽浙总督的阿林保。

本幅钤印对比图

据伊襄甲《秋水园记》 中“邑志所谓南山倒影者,今无影矣,而北山入焉”记载可知,秋水园的位置大致为今宁化一中操场。时问往前推移两百一十年,1807年九月,伊秉绶年已七十九岁的父亲伊朝栋猝然离世,伊秉绶依例去官守制。1808年丁忧里居,开始营建秋水园供母游憩,园未成而罗太夫人卒,大约1809年五月左右园成,他将其一部分改为家墊供伊氏子弟读书,榜其柱日:“未能将母园何用,且望成才园有灵。”为宁化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伊氏饱游京城、惠州、扬州,对皇家园林、江南园林耳濡目染,加之他高超的艺术修为,琴书诗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在他任扬州太守期问,正是江南园林大兴之时,所以,他完全可以在宁化造上佳的园林艺术杰作。

伊秉绶(1754~1815) 行草临董其昌诗(局部)

扬州是南北枢纽和盐漕要冲,是万商云集的商业重镇。《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轻”之句,在乾隆嘉庆年间,园林最美在扬州,而不在苏州。当时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来建造美丽精致的园林。像个园、芳圃、冶春园、明月楼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秋水园具有扬州园林的影子,叠山理水,尤其是大面积的用水,发挥了云水情趣,间以亭台楼阁,植以松竹荷梅,度以舟梁廊桥,饰以书画楹联,朴素淡雅,空灵剔透,四时风景流转,气象万千,极富文人心目中的诗情画意。

伊秉绶(1754~1815) 行草临董其昌诗(局部)

伊秉绶的书学道路应该说是受到了当时乾嘉学派极大影响启发。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府宁化县人,故学人称“伊汀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出为广东惠州知府,后又为扬州知府。以廉吏善政称,士民钦慕。又承其父学,曾建丰湖书院。

清 伊秉绶 行书五言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伊氏出身于书香门第少时即喜书画 治印、亦工诗文。后拜刘墉为师楷、行得力于颜真卿,又能遍临各碑。写楷行书时能融人篆、隶笔意。关于他专攻汉隶,深求碑学,后成为清代最有成就的乘书大家实有阮元的点拔之功。《中国书法简史》:“伊秉绥曾师从刘墉学书,亦步亦趋,酷似不让。刘很不满意,对他说:“世上不可能出现刘石庵第二.要出一个伊乘绥。伊秉绶写了封长信给阮元,请教变化之道。阮元复信明确指点他从碑法寻求出路。于是伊秉绶遍临碑版金石,从汉代篆字碑额学篆隶相参的朴实吉质,从古典中寻大小篆的遗踪旧迹,终以独具个性的汉隶名于当世。

伊秉绶(1754~1815) 行草临董其昌诗(局部)

不仅如此,伊秉绥在扬州与乾嘉学派许多学者和客籍在此的文化名人有艺事交流。客观上为他的成名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焦循是位自恃甚高的乾嘉学者。其《雕菰楼集》对伊秉绥书法评日:“公之起居言笑,蔼然君子儒也。时活墨作隶书,如汉、魏人旧迹。此后对伊秉绥的隶书,不乏佳评。

伊秉绶(1754~1815) 行草临董其昌诗(局部)

按年代列众家之说,可见他的隶书颇负盛誉。其生平主要书迹有《默庵集锦》,凡三集。伊氏所写隶书极富个性。法度森然,气势磅礴。笔画粗细大致均等,在圆润劲直中饱含篆籀笔意,他所追求的金石之气绝非斑驳残缺。恰恰相反,他善于浓墨,乌亮如漆,字画光洁精到。

伊秉绶(1754~1815) 行草临董其昌诗(局部)

其晚年,臻于“人书俱老”。他的行、草书如此件作品,古意可掬与隶书风格尤为接近。马宗霍评日:“世皆称汀洲之隶,以其古拙也。然抽诚有之,古则末能,独其隶笔作行书,遂人鲁公之室。”

0 阅读:36
星鹏评文化

星鹏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