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1: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永哥历史 2024-08-01 19:57:10

1、乔托(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 意大利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其宗教画突破了拜占庭美术僵化形式的束缚,注入了自然主义新观念,创造出有真实三维空间和浓厚生活气息的画面,将西方艺术带入写实的道路。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西方绘画之父"。

2、乔托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韦斯皮亚诺村中,他的家庭背景比较卑微,父亲是农夫,童年时的乔托就要去放羊、到处帮工等。据说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为师有一天路过他家,看到10岁的乔托在石头上画羊群的样子,觉得他很有天分。之后,乔托从1280-1290拜其为师开始学画。

3、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是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小城阿西西,并于1215年创立方济各宗派的基督教圣徒。圣方济各苦修布道,说宗教并非只是一种应该崇奉的主义,而其神圣的传说、庄严的仪式、圣徒的行述、《圣经》的记载,都是对于人类心灵最亲昵的情感的表现。他颂赞自然,颂赞生物,他要人们认识充满着无边的爱的宗教而皈依信服,奉为精神上的主宰。

4、乔托童年时,已在荒僻的山野描画过大自然,这使得他一出老师的工作室,便能下决心摆脱传统的成法,回到他从大自然所学到的单纯与素朴上去。而这样简洁的手法、无猜的心情,又最足表彰圣方济各的纯真朴素所爱所信仰的宗教。

5、乔托一生重要的壁画分布在三所教堂中,其中二所都是方济各派的寺院。在阿西西教堂中,就有乔托描绘圣方济各的行述的壁画二十八幅。在帕多瓦城阿雷纳教堂中,乔托描绘圣母与耶稣的传略的三十八幅壁画,也还是充满了方济各教派的精神。

6、乔托在教堂的墙壁上,把方济各的动人的故事,可爱的圣母与耶稣、先知者与使徒,一组一组地描绘下来。他致力于在这一幅幅作品中融入情感元素,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感人。相比于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乔托的作品更富有情感,人物表情更加生动自然,这是他的一大创新点。

7、所以,乔托的画就成了天真的动人的诗。在《圣母之诞生》中,许多女仆在床前浴着婴儿,把他包裹起来。这情景,圣约翰、圣母、耶稣,已不复是《圣经》上的“圣家庭”,而是像英国批评家罗斯金(John Ruskin)所谓的“爸爸、妈妈与乖乖”了。再比如他画的《圣方济各之死》也是一样。

《圣母之诞生》

《圣方济各之死》

8、这种亲切的诗意最丰富的,要算是《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的那张壁画了。画中圣方济各离开了他的同伴,走到路旁,头微俯着,举着手,他正在劝告小鸟们“要颂赞造物,因为造物赐予它们这般暖和的衣服,使它们可以借此抵御隆冬的寒冷,并给予它们枝叶茂盛的大树,使它们得以避雨,得以筑巢栖宿”。小鸟们从树上飞下来,一行一行地蹲在他面前,仿佛一群小孩在静听“基督教义”功课。有的,格外信从地,紧靠着他;有的,较为大意,远远地蹲着。笨拙的素描中藏着客观的写实与清新的幻想。

《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

9,尽管画面中圣者的手,描得很坏,小鸟也画得太大,飞鸟也飞得不行,画中的树,像纸板做的一样。但是我们看了圣者向小鸟说教,小鸟谛听圣者布道的情景,我们感动到忘了它一切形式上的笨拙。因为所有这些技巧,只要下一番功夫就可做到的。

10、在描写历史或传说的绘画中,最重要的是选择能够归纳全部故事的时间。画家需要把衬托故事使其愈益显明的所有细节搜罗完备、细心组织;更当把一幅画的故事题材,凝聚在一瞬之间的事实状态之上。不仅如此,乔托还更要传达故事中的热情来感动观众,因此,他不独要选择可以概括全部事实的顶点,并且还要使画中的人物所表现的顶点的时间,同时是观众们感动得要下泪的时间。

11、比如,在《圣方济各出家》一画中,这一个时间便是方济各脱下衣服投在他父亲脚下、阿西西城主教把一件大氅替他遮蔽裸体的一幕。他父亲的震怒,使旁人不得不按住了他,阻止他去鞭挞他的儿子。路上的小儿,亦为了这幕紧张的戏剧而叫喊着,在两旁投掷石子。

《圣方济各出家》

12、而在《基督在十字架下》一画中,乔托选择了圣母俯在耶稣的脸上、想在他紧闭的眼皮下面寻找她孺子的最后一瞥的时间。

《基督在十字架下》

13、如果要一幅画能够感动我们,那么还得要有准确而特殊的动作,因为动作是显示画中人物的内心境界的。在这一点上,乔托亦有极大的成功。比如他创作的《圣方济各在苏丹廷上》这幅壁画。

14、据记载《圣方济各在苏丹廷上》讲述的是:圣者一直旅行到信仰回教的国中,大家都佩服他的德行,他们的苏丹想把他留下。圣方济各受了神的启示,就说:“如果你答应崇拜基督,那么,我为了爱基督之故就留在你们这里。你如果不愿意,我可给你一个证据,使你明白你的宗教与我的宗教孰真孰伪。生起火来,我答应和我的弟兄们走到火里去;你那里,也同你的僧徒一起蹈火。”苏丹声明他相信他的僧徒中,没有一个敢接受这种真理的试验。圣方济各又说:“你答应放弃对于穆罕默德宗教的信仰罢,我们可以立刻踏到火焰中去。”这时候,他已撩起衣裙,做着预备向前的姿势。然而苏丹没有接受他的条件。

《圣方济各在苏丹廷上》

15、乔托的壁画,即是描绘那“撩起衣裙,预备向前”的一刹那。画中一共有六个人,都带着极强烈的而又互相不同的情绪。六个人个个都在准确明白的姿势中,表出他们的心境。苏丹的僧徒们,正在惊惶逃避,他们大张着衣裙以避炉火的热度,并可借此看不见圣徒蹈火的可怕的情景。圣者的弟兄们做着惊骇的姿势。苏丹,在王座上,命令他的僧徒不许离去。

16、在这般生动的描绘中,你能感受到乔托作品中另外二个创新突破点。其一,是在细节处理上他通过精湛的明暗对比来刻画人物服饰的褶皱,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其二,是在绘画中首次引入了人物眼睛注视方向的变化,人物的目光自然地注视着不同方向,与中世纪绘画中所有人物都注视观众的传统不同,展现出更真实、自然的状态。

17、要强调的是,乔托的壁画是通过湿壁画的创作方法来完成的。湿壁画是一种在墙面上使用湿润的石灰浆进行绘画的技术。具体来说,首先在墙面上涂抹一层湿润的石灰浆,然后在石灰浆未完全干燥之前进行绘画。这样一来,颜料会与墙面结合在一起,使得画作更加持久稳固,不易褪色。

18、然而,湿壁画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墙面潮湿的情况下很难绘制精细的图案,石灰浆干燥后可能会出现色差,而且由于石灰浆的水性成分,画家无法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因此大多数湿壁画呈现出粉嫩的色调。

0 阅读:1

永哥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