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从智能制造到高端装备,从生物医药到绿色能源,东北三省正加速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东北全面振兴提质增效。通过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东北老工业基地正焕发新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数智创新谱写东北新篇章
智能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翻转腾挪,AGV小车往来穿梭,中控室大屏幕上的数据不断更新……走进辽宁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真切感受数字技术让这家有着71年历史的制造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只是东北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并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此,记者深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调研发现,中国移动在数智创新上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谱写东北振兴新篇章。
加快制造业数智化改造
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迫切需要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走进辽宁本溪工具厂的车间,一辆辆AGV小车及无人地牛已全量替代了原有生产环节的人工物料运输模式,产线工人只需发送运输指令,这些无人设备就会将对应物料进行快速运输。在成品仓库内,通过5G无人叉车融合立体库位,已打造100%无人干预的智能仓储能力,实现快速出入库操作及更为科学有序的物料管理。这是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与本溪工具厂深度合作打造的辽宁省首家国家级5G工厂。
本溪工具厂副总经理夏长生介绍,“我们原有的模式是将成品物料堆放在地上根据客户订单找寻合适物料进行包装发货,库存准确性以及出库效率都存在一定问题,而通过5G叉车及立体库平台引入,在仓储环节的调度时间及呆滞库存成本大约降低了50%”。
本溪工具厂共有32条带状锯条产线,原有采用两名质检工使用游标卡尺轮询的质检模式,在效率和质量方面很难得到保障,而5GAI机器视觉质检完美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中国移动辽宁本溪分公司技术团队负责人说,“成品带状锯条对于尺寸的要求达到了十分严苛的微米级,技术团队通过引入工业相机,并采用光源投影成像进行锯条产品细节放大的模式,攻克了超高精度的微小缺陷质检难题,并相继引入中国移动上海研究院‘辽企惠’平台服务能力、云能力中心的边缘云计算能力、九天平台的AI自学习能力,打造了全套的多规格锯条质检解决方案,工厂次品率降低超90%。”
夏长生表示,通过5G专网及数字化转型应用建设,从生产调度、成品质检、仓储管理多个维度实现智能化,实现了企业发展的降本增效,过去三年产能逐年提升超15%。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中国移动扭住自主创新“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走进哈尔滨,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发现AI芯片国产化率100%,首次通过国产网络设备探索1.8万张智算卡单集群部署规模上限,可提供6.9EFLOPS(每秒690亿亿次半精度浮点运算)智能算力,融合分级存储达150P,创新应用GSE1.0,天池SDN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
“6.9EFLOPS智能算力相当于300多万台高性能计算机。”智算中心解决方案经理刘松涛介绍,中国移动投资建设算力“超级工厂”,从多样化算力生态、全栈智算产品服务体系、全链路监控运维调优到“九天”系列通专结合大模型矩阵,打造从基础设施到核心能力的开放AI服务,对内满足“九天”模型自训需求,对外面向千行百业提供一站式智能计算服务。
走进长春市,在试验路段乘坐自动驾驶汽车,看到一汽总部周边及内部道路设施实现5G自动驾驶应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车路云星协同工作组主任佟舟介绍,吉林移动与一汽红旗共同开展V2X车路协同示范区建设。在目标路段、区域部署摄像机及毫米波雷达等路侧感知设备、RSU直连通信设备等智能路侧设备,部署车路协同综合管理云平台。从5G基站、数据专线、5GV2X自动驾驶专网、软硬件平台服务等四个方面形成完备的开放道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测试环境和智慧出行交通管控系统。
吉林移动汽车产业研发运营中心行业总监张成明表示,吉林移动抓住产业地域核心优势,全面深入研究ToV产业未来发展,以5G新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及5G自动驾驶为切入点,与一汽集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智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进吉林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展示中心,看到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建设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的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简称“吉农云”);开发了手机客户端“吉农码”;开展了“数字村”建设应用;培育了全链条数字化应用合作社;形成了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的“云、码、村、社”一体化解决方案。“吉农云”建设运营商农信综合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原介绍,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吉农云”“共享元”服务联合体,合力打造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产业服务生态体系,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部全国玉米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在吉林试点之际,吉林移动规划建设玉米大数据实验室,结合“九天”人工智能和“海算平台”高算力,研发玉米大数据模型产品,重点围绕玉米产业的全链条主要环节开展技术服务、数据服务、交易服务。“通过示范应用,在玉米全产业链9大环节、10个生产阶段、35个生长节点,规范了每一生产节点的数据维度、传输频次、模型算法等全套标准。”吉林移动政企部行业经理宋鹏表示,他介绍,吉林移动通过示范应用,探索出了智能设施设备、农业专家技术和各类数据的“农机、农艺、农数”相结合的数字化应用模式。高原表示,玉米大数据平台采取以公益服务与增值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为农业大宗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农业产业的提质升级,探索出路径和模式,践行用数据解析农业未来,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辽宁本溪素有“中国枫叶之都”的美誉,走进本溪调研发现数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范式。在本溪水洞景区,中国移动辽宁本溪分公司技术人员介绍,“我们在不破坏溶洞原生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了5G在水洞景区的覆盖。游客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直观地了解景区全貌,这是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
大数据应用推动旅游产业从资源要素驱动向数据要素驱动转变,创新性地构建起智慧旅游产业的管理体系,推动着文化旅游供给侧的全面数字化升级。在本溪小市一庄景区看到,基于梧桐大数据,景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共享、数据共享,让景区的“数据大脑”成为文旅出圈、出彩的有力推手,大数据应用让本溪山水风光绽放数智光彩。
建设数字政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走进黑龙江省政务服务大厅,大厅主管于永佳介绍,黑龙江高水平打造数字政府,坚持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一体推进,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一个平台”“一套软件”“一张网”,着力构建标准统一、运行规范、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梁惠玲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数跑龙江”为统领,全力打造“六最”特色营商品牌。“六最”就是打造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聚焦“六最”要求,通过“六办”实现目标场景化、具象化。一是突出环节最简“集成办”,二是突出材料最少“共享办”,三是突出时限最短“即时办”,四是突出费用最小“集约办”,五是突出便利度最优“掌上办”,六是突出满意度最高“暖心办”。
走进黑龙江省数字政府运营中心,中国移动集成公司郭毅峰介绍了数字政府的技术创新。黑龙江数字政府建设率先在全国应用海算平台,基于智能的“网状”架构,提升数据共享交换效率,实现数据赋能“智能中枢”。运用机器视觉、语音拟义、NLP(自然语言处理)三大类算法,支撑个人(企业)画像、智能搜索、智能推荐、知识图谱的场景应用。应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还在全国首创AI数据快速检索引擎“龙政智搜”,实现用数据对话、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推动领导决策更科学高效。郭毅峰说:“黑龙江省数字政府项目提升了省级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了企业百姓办事的便利度,还加快了数据汇聚治理。”
黑龙江以创新利企便民应用为主攻方向,围绕营商监测、市场感知、创新激励和核验督查四个方面,构建一表通考、一屏通览、一键调度的监测督导考评体系,实现营商环境监测、督导、考评、整改“四位一体”,多环节、全流程闭环管控,推动以评促改,查找短板弱项,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推动政府履职效能持续优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作者:郑大海
关注
辽宁沈阳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
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打响以来,辽宁省沈阳市坚持以创新发力,不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形成多元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格局,为沈阳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跑赢全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沈阳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韧性强、动力足是沈阳市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作为辽宁全面振兴的“跳高队”,沈阳市GDP增速已经连续10个季度超过了全国,跑赢全省。今年前三季度,沈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了16%,这个数字的背后充分彰显了沈阳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领域进军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作为沈阳高技术制造业代表,新松机器人最近接连迎来好消息,百余台移动机器人刚刚出口欧洲,新机型工业机器人又通过了欧盟CE认证。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介绍说,截至目前,新松已累计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为4000余家国际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新松正在加速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未来有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实力,推动全球新兴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彰显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力量。
产业投资为创新创业提供制度支撑
今年前三季度,沈阳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1%。其中,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锂离子电池、无人机、城市轨道车辆分别增长了39.8%、21.6%和32%。
沈阳还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壮大群体规模,由政府出资成立的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今年加大了投早投小力度,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专业项目。“我们最近探索了一种‘拨投结合’的方式,包括校园联投、投贷联动等一系列的机制,为沈阳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程凯文介绍说,目前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00家,主要是聚焦在沈阳的十大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加速落地
沈阳铁西区的高性能盘式电机产业化项目,正是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拨投结合方式引进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落地不到一年其自主研制的电机生产线年产能就达到了5万台。
盛科盘通动力科技(沈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博介绍,“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投资看重的是我们能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他们一开始不在意我们的销售额有多少,而是在我们把技术转化成生产线的最基础阶段给予支持,并在高科技转化的重要阶段为我们注入资金,让我们放心发展。”
今年,沈阳全力推动10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204个项目入驻15个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45%,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产业集群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总量今年有望超过万亿元。
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新质生产力蓄能
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的同时,沈阳还高效运转1705个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蓄势赋能。
沈阳细胞中心依托辽宁省细胞治疗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专注于干细胞、免疫细胞存储、制备和研发技术服务,成为辽宁省首家获得世界最高标准造血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全流程工艺和质量管理的细胞企业。前不久,企业又具备了为细胞产业提供种子细胞的资质。“沈阳细胞中心努力打造成为本区域行业领先的细胞治疗技术的服务平台,我们现在已经成为辽宁省内30余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细胞制备中心。”沈阳细胞中心质量经理葛昱彤表示。
目前,沈阳浑南科技城核心启动区已正式开园,首批50个重点科技项目集中入驻,29家大学科技园全面铺开,飞行器未来技术创新中心等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沈北。聚力打造“储能之都”“北方氢都”,总投资超800亿元的25个新能源项目全部开工,10吨级重载货运无人机项目也签约落地。
沈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继续攻坚发力。接下来,沈阳将加快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增企扩园,抓好481个重点集群项目,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成为全市第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我市新兴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黄超
声音
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
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
11月6日,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在沈阳市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沈阳上下强化市领导牵头、专班推进机制,齐心协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力促进了规划支撑和政策保障不断强化、规模体量快速壮大、项目支撑日益增强、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前三季度,10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695.5亿元,增长5.7%。围绕进一步推进沈阳产业集群建设——
要在抓科学谋划上下更大力气,对国家产业政策、逆势增长的行业企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保持战略敏锐,统筹当前和长远、一域和全局、存量和增量,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政策体系。
要在抓产业转型上下更大力气,强化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服务制造,构建“数字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形态,推动制造流程数字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知识产权、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要在抓重大项目上下更大力气,深入实施“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抢抓政策机遇谋划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依托产业图谱开展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商协会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持续扩大“冬季不停工”规模。
要在抓市场主体上下更大力气,积极引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行业骨干,鼓励中小企业深度融入龙头企业创新链和供应链。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渗透到企业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促进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变革。
要在抓园区建设上下更大力气,推动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功能集成构建、资源集约利用。
要在抓深化创新上下更大力气,聚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方向,外引内育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紧盯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325”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模式,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实用技术与应用场景精准匹配对接。
要在抓落实落地上下更大力气,完善市领导牵头、专班推进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堵点难点、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打造适宜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良好产业生态。
来源:沈阳发布
作者:李海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景荣:
四大产业集群构筑哈尔滨发展新格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景荣在哈尔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介绍,近年来,哈尔滨聚焦重点领域发展优势和潜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加力产业项目招引,推动六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哈尔滨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以锅炉厂、电机厂、汽轮机厂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环香坊区形成了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航空工业哈飞、航发东安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环平房区形成了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东北轻合金、航天海鹰(哈钛)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环哈尔滨新区形成了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利民生物医药园区,以三联药业、哈药股份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环哈尔滨新区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这其中,龙头企业领军拉动成效显著。目前,哈尔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培育百亿级企业2户、十亿级企业17户、规上企业539户,龙头企业成为拉动产业发展主力军。哈电集团大型水电机组占国产装机总量的1/2,煤电、核电主设备和重型燃气轮机均占国产装机总量的1/3;航空工业哈飞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机体相关部件重要供应商。
同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截至目前,哈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0户,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8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户,近三年支持研发省级首台(套)产品达到104个。在对外合作上,借助亚布力年会、哈洽会、太阳岛年会、世界5G大会、新博会等招商平台,近三年来共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50个,累计到位资金145亿元。其中,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黑龙江),共签约项目47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50%。
在下一步工作中,哈尔滨将通过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扩能增量、加力优质企业培育等多种路径方式,全面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8年,哈尔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较2023年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年均增幅,占黑龙江省比重55%以上。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刘首辰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11月18日 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