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很有意思的皇帝,他半生英明,半生昏庸,以至于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才好。
很多人觉得唐玄宗后来的昏庸是因为宠信杨贵妃,其实不然,他早年就干出过一日连杀三子的荒诞事情。
而且此事也与一个女子有关,此女便是唐玄宗的第四任宠妃武惠妃。

既然武惠妃是唐玄宗的第四任宠妃,那么她前面自然还有三任宠妃。这三人分别是赵丽妃、皇甫德仪以及刘才人。
这三人为了唐玄宗的圣眷,平时没少明争暗斗。然而自从武惠妃进入唐玄宗的视野,他们三人都失宠了。
这武惠妃的出身可不一般,她乃是恒定王武攸止的女儿。而武攸止又是武则天的堂侄。因此,这武惠妃实际上是武则天的亲族。
虽说出身高贵,但是武惠妃的运气并不是那么好。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武攸止便去世了,按照惯例她被抱进宫中抚养。

一个没有家人撑腰的女子,在宫中自然备受冷遇。然而谁也没想到,当初不起眼的小姑娘,长大后竟然变得亭亭玉立、国色天香起来。
很快,她便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被唐玄宗纳入后宫。
多年的宫廷生活,使得武惠妃很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她也凭此很快就俘获了唐玄宗的心。
也就是说,武惠妃得宠,并非仅仅因为美色,更是因为他很懂唐玄宗,彻底将对方给拿捏住了。

不得不说,武惠妃不愧是武则天的亲族,她和武则天一样很有野心。她不满足于只做个贵妃,他想要当皇后。
恰好当时的皇后王皇后迟迟未能诞下子嗣,因而备受唐玄宗冷遇。反观武惠妃,她为唐玄宗诞下了3子1女,其子嗣数量在众嫔妃中位列第一,这皇后的位置怎么看都应该是她的。
可惜唐玄宗刚在朝堂上提起此事,想要探一探大臣们的反应,结果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对。
大臣们的意思很明确:皇后可以换,但是绝对不能是武惠妃。至于原因也简单,就一个,因为她姓武。

此时的朝堂上正处于谈“武”变色的状态。
一方面,武则天当年以周代唐,想要篡夺李唐江山。另一方面,武则天死后,武三思和武延秀又祸乱朝政,意图谋反。这使得大臣们对于武家人十分敏感。
唐玄宗虽然是皇帝,但是武家做的那些事情他也是清楚的。说难听点,要是武则天或者武三思等人成功了,这皇位也就轮不到唐玄宗来坐了。所以他实在是无法反驳大臣们。
到最后废立皇后之事自然没有下文了。

对此,唐玄宗觉得愧对武惠妃,因此对她及其子女大加封赏,以此来安抚她。
可惜武惠妃不肯善罢甘休,这皇后之位他是势在必得。不久之后,她就想出一个办法,虽然麻烦点,但是照样能让她成为皇后。
而此事也直接导致了唐玄宗一日连杀三子。
唐玄宗一日连杀三子武惠妃这个办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那就是让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一旦她的儿子成为太子,他自然顺理成章能成为皇后。

正常来说,太子只能是嫡长子,至少也要在嫡子里选。
可惜唐玄宗这情况特殊,皇后无子,因此唐玄宗虽然子嗣众多,但是却都是庶子。这也就导致了唐玄宗时期的太子可以在庶子中选。
唯一的麻烦是,唐玄宗此时已经立了太子,正是赵丽妃所生的李瑛。
而想要对付李瑛并不容易。

太子无过,不得随意废掉,否则又将引起群臣的反对。
更何况这李瑛并非一个人,他身边还有两个兄弟帮助。此二人分别是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
这李瑶乃是皇甫德仪之子,李琚乃是刘才人之子。
自从唐玄宗独宠武惠妃后,赵丽妃和皇甫德仪、刘才人便结为盟友,一起对抗武惠妃。

受母亲的影响,他们的儿子也变得亲密起来,共同进退。
李瑛这个太子有两个兄弟辅佐,实在是不好对付。
想要对付李瑛,就必须一次性将三人一同除掉。否则只要漏掉一个人,到时候都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武惠妃一方面让自己的女婿杨洄密切关注太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向她禀报。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说太子等人想要害死她们母子。

类似的话说个一次两次,唐玄宗没啥反应。但是日积月累说多了,唐玄宗不得不信,于是他动了废立太子的心思。
武惠妃是个聪明人,她熟读史书,她可不想重蹈戚夫人的覆辙。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当年戚夫人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于是怂恿刘邦行废立之事。最终因为群臣反对没能成功。
武惠妃这次要让群臣无话可说,于是她决心设计陷害太子,势必将李瑛三人一网打尽。

武惠妃以宫中有贼人擅闯为由,请太子等三人入宫帮忙抓住贼人。
虽然李瑛等人与武惠妃不对付,但是他们依然答应了此事。毕竟宫里能进贼人,这是大事。如果他们能抓住贼人,那可是大功一件,能增加父皇对自己的好感。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武惠妃的圈套。
太子等人刚进宫,武惠妃就跑到唐玄宗面前,说太子等人夜闯皇宫,这是打算谋逆。

按理说唐玄宗应该选择相信自己的儿子才对。但是都怪唐太宗李世民,他当初弄出个“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父子反目。以至于后来李唐的皇帝天然对皇子,尤其是太子缺乏信任。
在唐玄宗看来,这是太子打算效仿李世民。
不过唐玄宗也不能仅听武惠妃的一面之词,他还是派人去查看了一番。那人回报:太子等人身穿盔甲,收纳武器,带着一众士兵进入了皇宫。
废话,太子等人是来抓贼的,敢闯入皇宫的贼人自然不简单。太子等人全副武装也在情理之中。

可惜唐玄宗不知道这些,他以为太子真的反了。于是下旨调动禁军,将太子等人全都诛杀。
这便是唐玄宗一日连杀三子的全部过程。
只不过武惠妃没想到的是,她所做的一切,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武惠妃虽然有武则天的野心,但是却没有武则天的心理素质。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后可以大开杀戒,脸色都不带变的。

但是武惠妃自从害死三位皇子后,就开始整日心神不宁起来。
她经常产生幻觉,看到三位皇子要向她寻仇。
她尝试了各种办法,无论是请来巫师,或者是给几位皇子改葬,都没有用。
时间一长,武惠妃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最后被活活吓死。

此时距离三位皇子死去还不到半年时间。
武惠妃在世的时候,心心念念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可惜前太子刚去世,唐玄宗不便立刻册立新太子。结果还没等到唐玄宗册立太子,武惠妃反倒是先走一步。
她这一走,太子之位便出现了变数。
武惠妃原本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李琩能成为太子。她去世后,唐玄宗悲痛欲绝,茶不思饭不想的。为了排解思念之情,他经常去李琩府上坐坐。

结果时间长了,唐玄宗看上了李琩的王妃杨玉环。
“孝顺”的李琩见状,干脆休妻,然后将杨玉环献给了唐玄宗。这杨玉环便是后来的杨贵妃。
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宠爱甚至超过了武惠妃,很快他就从对武惠妃的思念中走了出来,专宠杨贵妃一人。
李琩不知道的是,此举直接断送了自己成为太子的机会。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杨贵妃曾经是李琩的王妃。虽然李琩主动将杨贵妃献给自己,但是唐玄宗可不敢保证李琩心中没有怨言。
如果让李琩做了太子,他会不会因为此事而效仿李瑛“兵谏”?唐玄宗可一点把握也没有。
为了自己的安全,这太子之位自然不能给李琩。前太子李瑛是二皇子,他死之后,唐玄宗便按照顺序立三皇子李亨为太子。倒不是这李亨有何特殊之处,纯粹是按照顺序来罢了。
武惠妃母子处心积虑多年,没想到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杨贵妃取代了武惠妃的位置,独宠于后宫,而李亨则白捡了一个太子之位。

武惠妃母子付出那么多,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纯属是费力不讨好。
这正应验了那句老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时莫强求”,如果武惠妃母子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也许他们的结局反倒会好很多。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