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本质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好,教育才有效

书研聊育儿 2024-01-18 13:18:45

孩子行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亲子关系

有位读者在后台给我留言说,她家上初中的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也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天天就是在家玩游戏。

有一次,她因为带着焦虑情绪多说了孩子几句,孩子竟还动手了。

连续几个月,为了孩子的事情,她吃不下、睡不着,日日夜夜感到焦虑、苦恼和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特别能理解这位家长的痛苦心情和对孩子变好的殷切渴望,但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境地,想要纠正、改变孩子定然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这不仅需要很长时间,更需要父母的自我改变,需要父母主动地去修复关系,并重新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我特别认同家庭教育专家刘凤华对孩子行为问题的解读:

“孩子行为问题的根本是亲子关系的问题”。

当亲子关系不好时,父母的话,孩子是听不进去的。

哪怕愿意听,那也是被强迫的,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孩子根本不会按照父母说的那样去做。

当亲子关系不好时,父母如若想要改变孩子,基本都会是徒劳无功,并且还会使关系愈发的糟糕。

英国心理治疗师菲里帕·佩里在《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中有言:

“亲子关系决定心理健康。亲子之间的关系紧密与否,是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息息相关。

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好的沟通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成青少年,在这十几年的岁月里,孩子的所有一切几乎都是由父母来完成的。

孩子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基本都是父母来引导和教育。

懂教育,重亲子关系的父母,在孩子还小时就已经做好了划算,凡事与孩子有商有量,给予孩子选择权,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早就构建起了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然而,还有一部分父母,他们重教育,但并不懂得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也从未想过要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他们只是凭着本能去教养孩子,孩子听话时欢欢喜喜,各种奖励;孩子不听话,或者顽皮捣蛋,不爱学习时,父母不是指责、埋怨,就是打骂。

他们没有一个恰当的坚定的育儿原则,没有一套正确的适用于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他们碰到什么,直接就怎么教育孩子了。

如此这般长期的养育方式,必然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和谐。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就会拼命地反抗父母和父母的养育方式。

心理学博士萨巴瑞·沙法丽在《父母的觉醒2》一书中说道:

“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怪物,真正的怪兽是堆积如山的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选择谴责和惩罚,就会不可避免地削弱沟通,甚至彻底关闭沟通之门” 。

由此可见,孩子的叛逆多是长久以来需求未曾被满足的累积,也正是亲子关系的不畅所导致的。

亲子关系是沟通的基础,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好的沟通。

如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务必要尊重和包容孩子的感受

沙法丽博士说:“尊重孩子的感受,是有效育儿的基本原则,因为他是亲子沟通的基础”。

感受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自我感觉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

如果父母经常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是有极大危害的。

孩子不想去上学,不想跟父母说话,只想玩游戏,在这些想与不想中,孩子的感受里更多的都是消极能量。

但正如教练界的那句“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有一个积极的意图”,只要家长能够找到孩子感受背后的积极意图,我们就能够去尊重孩子的感受。

那么,在这些负面感受背后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是需要,是孩子需要父母无私帮助的意图。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曾着重强调了父母在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思维方式。虽然青春期孩子多叛逆,难管教,但其实这时的他们正是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

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能重新看待孩子的不当行为,从而懂得尊重和包容孩子的感受。

尊重一旦有了,就意味着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而是和孩子处在同一个位置,是平等友好的关系。

关系平等友好,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父母务必要觉察自己的感受

情绪向来都是亲子沟通的大敌,尤其是负面情绪。

父母看到孩子不上学,天天在家玩游戏,然后内心煎熬,说教、责骂和催促着孩子,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伤自己的同时还伤孩子。

孩子是特别敏感的,他能准确地捕捉到父母语气和表情中的点滴情绪,从而本能地展开逃避或斗争。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在对孩子生气、发怒的那一刻,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转而做出正确的应对方式,那么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

觉察是一种意识,有意识的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可以及时地发现自己育儿过程中的不足,能够更清晰地认知自我。

我为什么会如此难受?到底是什么触怒了我?除了发怒、吼叫,我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都是对自己的觉察。

父母觉察得越多,思考得越深,也就越能接近事情的本质。

本质找到了,事情解决起来也就容易了,并且还是彻底地解决。

父母要有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一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人的两种思维方式。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固执地认为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比如,我太笨了,我学不会。

而与之相反的是成长型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相信,一切皆可改变,只要相信自己行,自己就一定行。比如,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我一定能行。

过去的方法,解决不了今天的问题。固化的思维也解决不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新时代的今天,父母只有多学习,不断自我革新,具有成长型思维,拥有终身成长的心态,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方才能够很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养育的本质是亲子关系,只有亲子关系好了,教育才会有效。

0 阅读:51

书研聊育儿

简介:聊聊读书育儿,聊聊爱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