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后宫生活,每天发12斤肉,妃子不允许串门,每人备一物解闷

熹然随心过去 2024-11-18 20:33:17

世人总以为,后宫佳丽三千,个个锦衣玉食,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可鲜为人知的是,在那金碧辉煌的宫墙之内,竟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规定:每位妃子每日的肉食定量严格把控,低位妃嫔每日仅得猪肉5斤,还要分给身边数位奴仆;更令人惊讶的是,除了例行给皇后请安,妃子们平日竟被禁止串门走动!在这看似奢华却寂寞难耐的深宫生活中,她们是如何排解寂寞的?为何每位妃子的寝宫中都备着一件相同的物件?

后宫等级制度的残酷现实

清朝后宫等级制度之严苛,从乾隆四年颁布的《清宫则例》便可见一斑。按此则例,后宫妃嫔分为九品: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和官女子。每一品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名分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起居住所为例,皇后居住在位于内廷中心的坤宁宫,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由正殿、配殿及配房组成,院中设有花园。皇贵妃虽也有独立宫殿,但面积仅及坤宁宫三分之二。而到了四品以下的妃嫔,往往只能住在偏殿耳房,面积更是大为缩减,有的甚至仅有一进院落。

日常用度的配给亦是泾渭分明。以炭火为例,冬季皇后每日可领取六十斤木炭,皇贵妃四十斤,贵妃三十斤,而到了常在这一级别,竟只能领取十斤。若遇寒冬,这点炭火连取暖都不够,更遑论烹饪。康熙年间就曾发生过一起事件:一位低位妃嫔因难忍严寒,私自多取炭火,被宫监发现后,不仅受到责罚,还被降了一级。

茶叶分配更显等级之别。宫中茶叶分龙井、碧螺春、武夷岩茶等数十种,皇后可以任意选用,皇贵妃则限于五种之内,贵妃三种,而四品以下的妃嫔,只能饮用最普通的茶叶。乾隆朝时,一位嫔位妃子因偶得皇帝赏赐的龙井茶,竟因此引来祸端。原来,她不知此茶为皇后专用,在自己寝宫烹饮时,恰被巡查的太监发现。此事后来传到了皇帝耳中,虽未受重罚,但从此失去了皇帝的宠幸。

梳妆打扮亦有严格规定。妃嫔们的首饰不仅在款式上有别,连数量都有明确规定。皇后可佩戴金镶翡翠、珍珠等珠宝十二件,皇贵妃十件,贵妃八件,而常在等低位妃嫔,则只能佩戴银饰三件。服饰颜色也有规定,黄色为后妃专用,紫色次之,而青色则为低位妃嫔所用。若有逾制,轻则受责,重则降位。

后宫用人制度同样森严。皇后身边可有大宫女十二人、小宫女二十四人,太监十六人。皇贵妃的人手则减半,而到了常在一级,仅有大宫女一人、小宫女两人,太监两人。这些人手不仅要负责日常起居,还要打理院落、传递消息,人手不足时常让低位妃嫔的生活陷入窘境。

就连走动的范围也有严格界定。除皇后可以自由出入后宫各处,其他妃嫔若要出门,需提前报备,且必须有太监引领。即便是去御花园赏花,也要按品级分时段,以免不同等级的妃嫔相遇。若违反规定,轻则受责,重则被禁足。雍正年间就有一位贵人,因未经允许私自出门,被罚禁足半年之久。

肉食定量与赐宴规制

清宫后妃的日常饮食,看似丰盛实则处处受限。每位妃嫔的伙食标准都有严格规定,其中尤以肉食定量最为讲究。乾隆年间颁布的《内务府清吏司则例》中明确记载,皇后每日可领取猪肉十二斤,牛肉八斤,羊肉六斤。皇贵妃的配给则为猪肉十斤,牛羊肉各五斤。而到了四品以下的嫔妃,每日仅得猪肉五斤,牛羊肉更是寥寥无几。

这些肉食定量看似丰厚,实则并不仅供主子一人食用。以五斤猪肉的定量为例,低位妃嫔还需从中分给身边的宫女太监。按规定,一位大宫女可得四两,小宫女二两,太监三两。若以一位常在身边配备的一名大宫女、两名小宫女和两名太监计算,光是供给下人就要用去一斤半有余。

康熙年间就发生过一起因肉食定量引发的争执。一位贵人因不满每日的肉食定量,私自让太监去御膳房多领取了两斤猪肉。此事被御膳房的账房发现,立即上报太后。太后震怒,不仅将这位贵人降为常在,还将知情不报的太监发配到宫外当差。这一事件后来被记入《养正堂纪事》,成为后宫妃嫔引以为戒的教训。

除日常定量外,逢年过节的赐宴也有严格规制。每逢皇帝寿辰、元旦、冬至等重大节日,后宫妃嫔都会获赐御膳。但赐宴的规格却因品级而异。以乾隆四十年的冬至赐宴为例,皇后的赐宴共有三十六道菜,包括燕窝、鱼翅、海参等珍馐。皇贵妃二十四道,贵妃十八道,而到了常在一级,仅有十二道普通菜肴。

即便是寻常用膳,也有诸多讲究。《清宫饮膳录》记载,妃嫔们的餐具也要按品级区分。皇后用纯金餐具,皇贵妃用镶金银器,贵妃用纯银器,而低位妃嫔则只能用银胎瓷器。用膳时间也有规定,皇后独用正时,其他妃嫔则要错开用膳,以示尊卑。

雍正朝时就有一位四品妃因违反用膳规矩受罚的记载。这位妃子因贪恋睡眠,常常错过规定的用膳时辰。某日,她让宫女将早膳留着,待醒来时再食用。不料此举被巡查的太监发现,认为此举有违宫规。此事报到皇帝处,雍正认为此举显示其生活散漫,当即降了她的位分。

膳食用具的保管也极为严格。每位妃嫔的餐具都由专人看管,使用后必须清点归库。乾隆年间就发生过一起因餐具丢失而引发大案的事件。一位妃子的一只银碗不慎被打碎,她害怕受罚,便让太监秘密处理了。然而月底清点时还是被发现,最终不仅她受到处罚,连带着主管内务的总管太监也被革职查办。

此外,妃嫔们也不得随意存放食物。每顿膳食后,剩余的饭菜必须由专人收走。若要留些点心果品,也要报备库房登记。嘉庆年间就有一位嫔位妃子,因私自在寝宫中囤积点心被发现,不仅受到责罚,还被降为常在。

后宫妃嫔的行动限制

清宫后妃的行动自由受到诸多限制,这些规定详细记载于《清宫内务府则例》中。除皇后外,其他妃嫔若要出入各宫,需提前一日向内务府递交申请,说明出行事由、时间及随行人员。即便获准,也必须有太监引领,不得擅自更改路线。

乾隆年间就发生过一起因违反出行规定而引发的事件。一位贵人要去御花园赏花,按规定向内务府递交了申请。然而在返回途中,她见到一处新建的凉亭,便让太监带她绕路前去观赏。不料此举被巡查太监发现,立即上报。因擅自更改路线,这位贵人被罚禁足三月,带路的太监也被调离宫中。

后宫妃嫔之间的走动更是严格管控。除了每日向皇后请安外,妃嫔之间不得随意串门。若要探望,需经过多重审批。首先要向内务府提出申请,说明探访缘由。获准后,还要选择吉时,由专门的太监通报,得到对方同意才能前往。整个过程繁琐复杂,往往一次探访要提前三五天安排。

康熙时期就有一位妃子因私自串门而获罪的记载。这位妃子与邻宫的一位嫔关系要好,常常想要见面说话。一日,她趁着更换值班太监的空档,偷偷溜到对方宫中。不料恰被巡查的官员撞见,此事最终惊动了皇帝。康熙认为此举有违宫规,当即将两人分别降为常在,并令其分居两处偏殿。

即便是在自己的宫殿范围内,妃嫔的活动也受到限制。《清宫档案》记载,妃嫔的寝宫都有固定的活动区域,超出范围需要报备。庭院中的游廊、亭台都标有界限,夜间更不得随意走动。宫女们会在固定位置放置屏风,标示活动范围。

雍正年间曾发生过一起因夜间走动引发的风波。一位贵妃因夜热难眠,独自走到庭院纳凉。巡夜太监发现后立即上报,认为此举有违宫规。雍正得知后十分震怒,认为夜间独处有违礼制,当即降其位分。此事后来被记入《清宫纪实》,成为后宫妃嫔引以为戒的典故。

节日期间的活动同样有严格规定。每逢重大节日,后宫妃嫔虽可外出游玩,但需按品级分批进行。《养正堂记事》记载,元宵节赏灯时,皇后带领高位妃嫔先行,其他妃嫔需等待指定时辰才能出行。且不同品级的妃嫔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失了尊卑之分。

乾隆朝时就发生过一起因节日活动而起的争执。中秋赏月时,一位妃子因贪看灯景,误入了皇贵妃观赏的区域。此事被总管太监发现,认为此举僭越。虽然这位妃子解释是无意之举,但还是受到了降位处分。

即便是生病求医,妃嫔们的行动也要受到限制。生病时需先由宫女报知太医院,经过值守太医诊断,确认病情后才能获准前往养病处所。若病情严重需要调养,也只能在指定的地方进行,不得随意走动。

生活用品的规格限制

清宫后妃的生活用品规格受到严格限制,从床帏、家具到服饰、首饰,皆有详细规定。《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妃嫔的床帏尺寸依品级而定。皇后的床帏长一丈二尺,宽八尺;皇贵妃床帏长一丈,宽七尺五寸;而四品以下妃嫔的床帏仅长八尺,宽六尺。

康熙年间就发生过一起因床帏尺寸引发的争议。一位新晋贵人搬入宫中时,擅自让工匠加长了床帏尺寸。此事被管理内务的太监发现,立即上报内务府。经查验确实超出规定尺寸后,不仅要求立即更换,还降了这位贵人的位分。这一事件被记入《清宫典故》,成为后宫妃嫔遵守规制的警示。

家具陈设同样讲究品级区分。《内务府清吏司则例》详细记载了各级妃嫔可用的家具规格。以桌案为例,皇后可用纯金镶嵌宝石的案几,皇贵妃用镶金银的案几,贵妃用纯银的案几,而低位妃嫔则只能使用普通木质家具。即便是木质家具,也要按品级区分木材等级。

雍正朝时就有一位妃子因违反家具规制受罚的记载。这位妃子私自让工匠用楠木制作了一套桌椅,被巡查太监发现后上报。因楠木属贵重木材,为贵妃品级以上才可使用,此举被认为僭越。雍正得知后,不仅没收了这套家具,还降了她的位分。

首饰配饰的规制更为细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妃嫔的首饰不仅材质有别,连款式数量都有严格规定。皇后可用纯金嵌珍珠的凤钗,皇贵妃用金镶宝石的凤钗,贵妃用银镶宝石的花钗,而低位妃嫔只能用银制简单发钗。

乾隆年间就发生过一起因首饰引发的争执。一位嫔位妃子在领取节庆赏赐时,发现自己的金钗款式与品级不符。经查验发现是造办处的工匠误将贵妃等级的首饰混入其中。此事最终不仅让负责的工匠受罚,连带着主管太监也被降职处理。

日常用具中,茶具的等级之分尤为讲究。皇后用纯金茶具,配以和田玉托盘;皇贵妃用镶金银茶具,配以青玉托盘;贵妃用纯银茶具,配以白玉托盘;而低位妃嫔则用瓷器茶具,配以普通托盘。每日用茶时,太监还要按规定检查茶具是否相符。

乾隆四十年就有记载,一位常在因私自使用银质茶盏而受罚。她以为换用银质茶具无伤大雅,却被巡查太监发现。此事经过调查,发现这套银质茶具是她央求内务府的一位太监私下置办的。最终不仅她受到降位处分,那位太监也被发配到宫外。

妃嫔们的香料使用也有严格规定。《清宫香料档》记载,各级妃嫔可用的香料品类和数量都有详细规定。以沉香为例,皇后每月可用一斤,皇贵妃八两,贵妃六两,而低位妃嫔则每月仅得二两。用香时还需专人记录,月底核查。

嘉庆年间就有一位妃子因违反香料使用规定受罚的记载。她在领取月例香料时,让太监设法多领了几两沉香。此事被香料库房的账房发现,经查证属实后,这位妃子不仅受到降位处分,还被削减了半年的香料配额。

后宫妃嫔的惩戒制度

清宫后妃的惩戒制度极为严密,《清宫则例》中详细记载了各类过失对应的处罚方式。惩戒分为口头训诫、禁足、降位、贬为常在、幽禁等不同等级。即便是轻微过失,也会受到相应惩处。

康熙朝就发生过一起因违反早朝规矩而受罚的案例。一位妃子在参加晨间请安时迟到,按规定应受到禁足三日的处罚。但她在被告知处罚后仍未表现出应有的态度,反而辩解天气寒冷耽搁了时间。此番举动被视为不敬,康熙随即加重处罚,将其禁足延长至一月,并降低位分。

雍正年间对后宫惩戒更为严厉。《清宫纪实》记载,一位贵人因在祭祀时说笑被降为常在。此事起因于她在参加祭天仪式时与身边宫女窃窃私语,被司礼太监发现。雍正认为此举有损皇室威仪,当即下令降位,并令其搬至偏殿居住。这一事件令后宫众人对祭祀礼仪更加谨慎。

乾隆时期的惩戒制度更加系统化。《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了一位嫔位妃子因浪费物资而受罚的案例。这位妃子在一个月内多次更换新制的衣物,超出了规定配额。经内务府查实后,不仅削减了她半年的用度,还令其写下检讨,在皇后面前诵读。

服饰不当也是常见的处罚原因。嘉庆年间就有记载,一位贵人在非节庆日穿着过于华丽的衣裳,被巡查太监发现。按规定,平日妃嫔衣着需保持简朴,只有逢年过节才可盛装。这位贵人因此被罚面壁思过七日,期间只准食用素斋。

后宫妃嫔之间的争执也会招致严惩。道光朝时就发生过一起因争执而双双受罚的事件。两位品级相近的妃子因宫女递送物品时的先后次序起了争执,互不相让。此事被总管太监上报后,道光皇帝认为她们不懂宫中和睦之道,将二人一同降为常在,分别安置到偏远宫殿。

咸丰年间对违规收受礼物的惩处尤为严格。有位妃子私下收受了宫外亲族所送的首饰,被守门太监发现。按规定,妃嫔一切用度须经由内务府统一调配,不得私自接受外物。这位妃子因此被降位处分,所收礼物全数充公,连带着传递礼物的宫女也被发派到织造局。

同治时期记载了一起因干预政事而受到严惩的案例。一位位分较高的妃子试图通过宫女向皇帝传递政事建议,被司礼太监发现。此举被视为僭越本分,这位妃子不仅被贬为常在,还被幽禁在偏僻宫殿,直至去世都未获准外出。

光绪年间的惩戒档案中,记载了违反抄书规定的处罚。一位妃子在抄写经书时用了未经允许的墨色,被管理文书的太监发现。因后宫抄写经书有严格的用墨规定,此举被视为不敬。这位妃子因此被罚抄写《女戒》百遍,期间不得参加任何宫中活动。

后宫妃嫔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严密监督,稍有不当便会受到惩处。这些惩戒记录被详细记载在《清宫档案》中,成为研究清代后宫管理制度的重要史料。每一次惩戒都会在档案中注明具体原因、处罚方式和执行过程,以儆效尤。

0 阅读:0

熹然随心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