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变雪球?史前极端气候真相

铭恩说时尚穿搭 2024-12-20 02:19:21

“地球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漫长的寒冷时期,全球都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这是地球上唯一一份冰冻的名片,连赤道附近也不例外。”

这是美国科学家约瑟夫·科什文克在1992年提出的雪球地球假说,其中写到了六到八亿年前的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有什么特别呢?

这意味着当时的地球已经寒冷到了赤道附近都存在冰川。

后来对雪球地球的研究更加深入,其惊人的表达是:“当雪球地球事件发生的时候,全球的气温降低了50摄氏度。”

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温降到如此之低?

这到底是怎样的景象?

雪球地球事件。

当时主持对雪球地球事件进行研究的美国科学家约瑟夫·科什文克说:“大致上来说,当雪球地球事件发生之后,全球的平均气温降到了负50度左右。”

更让人惊讶的是冰河甚至延伸至赤道地区,也就是说赤道区域的温度很有可能降至负20度。

大众对雪球地球事件并不是很了解,这种原始情况下要是发生众多极端气候时,地点和理想生活区域都是谁来承受呢。

这并不是小事,可能影响到很多生物,包括我们的人类。

根据现今科学家的考古研究表明,科学界公认地球历史上至少经历过两次主要的雪球地区事件。

第一次斯图特冰期为距今8.5亿到8.6亿年间分布在古斯图特上下界限内的不同地区的一些岩芯中的地质沉积物揭示了这一时期冷却的结果,我们通过这项研究确定了这个时间段。

第二次马里诺冰期距今800到1000万年之间,包含了大片分布于南美洲以及北美洲东南部海洋里面的一些层状地质沉积物。

这两次经历雪巴地域的事件之间几乎相隔1000万年,这说明这种气候极端天气的现象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全球气候极端变化呢?

火山岩浆爆发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中,而这些二氧化碳逐渐被转化为碳酸盐并被海洋吸收,这样可以防止更多的二氧化碳继续进入到大气中,对其进行调节与维护。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海洋表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从而影响海洋深层水体与表层水体之间的对流。

这就造成了深层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不能上升到表层并参与到反应过程,使得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进而会导致全球变暖和气温升高。

导致全球变暖的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超大陆裂解现象。

如果这块大陆板块处于固定状态下,周围也处于固定状态下,海洋中会有许多点状的热流不断释放热量,同时由于深层热流将能量带到地表,不一致地方和点状热流会使得大陆周边发生不均匀升温。

只有在大陆板块相对活动较大的情况下,即板块的漂移动或者碰撞,才能使得大厨分布更加均匀,同时也能让热量更分快速散发。

岛屿向大陆板块移动会形成大陆,这种情况称为大陆汇聚,如果大陆板块彼此分开,也就是说大陆板块所处环境变得寒冷潮湿,从而形成海洋,反过来会导致海域温度降低,更不利于二氧化碳去除。

因此,超大陆裂解对于海洋和全球气候也有着重要影响。

除了一些常规性的因素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使真核藻类这种藻类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极大的演变,真核藻类演化并产生许多生物,是重要的光合作用植物。

这种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而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最终可以导致全球变暖。

然而近期关于雪球地球的具体形态有不同见解,因为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当时并不存在一整块覆盖住整个地球的冰层,而只是在北极地区有大片冰盖而已,还有大片开放海域。

以这种方式,在冰冷潮湿的环境下可能会使降水直接堆积成冰,或许只有极少数区域会形成深度很深且大片冰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证据已经证明,北极地区有广泛而深厚的冰盖,而赤道南部则有大片浮冰,赤道北部是存在一些较小规模和深度的冰盖。

在1992年的一项研究中,提出了另一种名为“软雪球地球”的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当时可能并不是整个地球表面均被冰层所覆盖,仍然有大片开放海域,同时被冰层覆盖区域内部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开阔水域。

那些开阔水域中的水温甚至可能有10摄氏度左右,依旧适合生物繁衍生存。

但由于距离欧洲和北美洲太远,没有留下任何沉积物证据。

如今“软雪球地球”假说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推崇和支持。

关于雪球地区事件是否再现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根据《气候变化2014:影响》第第三部分指出,由于人类活动使得地球变暖,如果不管人类活动可能降低未来再出现雪球地球事件几率。

极端天气影响。

如果将人类活动排除在外的话,则下一次再现雪球地区事件可能是在几十万到三百万年之间出现。

如果要是人类将下一次出现雪球地区事件前进到10400万年之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不可逆转后果我们难以想象。

这种预知未来可能出现极端天气风险理论在学术界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由于各种复杂性导致很难确切判断,因此有很多国家对此并不重视,认为中国要是这样做的话可能风险更大,要做到这样的事情难度巨大,可行性又不好。

但是偏偏没有对我国加以重视,因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重要的发电国和资源生产国,同时排放全球30%以上二氧化碳,中国要是采取措施去减排也非常难实现。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觉得中国应该遵守协议减排,并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支撑或者推动着全球减排大局。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甚至上百年内人类不会因为科技进步而拥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来引发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因此不会预测这样重大的风险。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补偿生态系统修复能力以应对随之而来的一切影响和改变,这才是未来是否极端气候存在可行性的重要证明依据。

益处分析与科技因素。

现实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无缺的,没有极端天气就没有青藏高原,不会发生极端天气,就不会有此区域遇到再次发生雪巴地区事件所形成的新生态环境和新生态条件,也不会有后来动物从简单生物演变过来的生态条件。

更不会我们现在所见到复杂动物,不会再往后形成更高层次更高形态的人类文明形态条件环境,所以没有什么是完全没有风险可言的。

不同洲际板块之间相对运动速度过快,会让需要漫长岁月才能演化出的新生态物种等失去条件环境无法生存下来,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未来依旧严峻,不同洲际板块之间的运动也可能还存在某种碰撞几何,让他们不存在过快相对运动条件,不至于使气候发生极端变化再现雪巴地区事件,新型科技手段进步给他们提供了更佳稳定条件环境。

持久稳定以粗糙材料构建建筑物等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演化很久缓慢进化的大好条件环境,从而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运行,这也是当代成果,我们必须以规制制度来保护好它们。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自身存在着无数隐藏危机,也有一些未来潜在风险存在,有希望但也未知,不可盲目相信也不可绝对否定。

0 阅读:12

铭恩说时尚穿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