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抽动症,有两碗汤:一碗治标,一碗固本,抽动不再来

乖乖评养好的 2025-02-03 22:02:35
古法妙用,两碗“止抽汤” 千金也不换。

今天结合一个案例,讲讲这两个方剂的妙用。

患儿,8岁,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然而近2年,抽动症反反复复,一家人备受折磨。

家长回顾,起初只是偶尔频繁眨眼,当时并未在意。但随后,耸肩、歪头、清嗓子等动作越来越频繁,甚至在吃饭、写作业时也无法控制。

患儿学习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成绩下降,自尊心又强,孩子开始变得自卑。

尝试过很多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初诊,我发现患儿面色偏红,舌尖红,舌苔薄黄,搭脉,脉象弦数。

询问得知,患儿平时脾气较大,容易着急生气,且食欲不佳。

综合判断,症属于肝风内动、肝郁化火。

经过斟酌,我给他采用两步来调理

一、先用 “清肝熄风止抽汤”,消除症状

由于患儿症状明显,为解决其困扰,先以治标为主,消症状。

组成:钩藤、天麻、蝉蜕、白芍、生地黄、黄芩、夏枯草、牡丹皮、生甘草。

方中钩藤、天麻、蝉蜕平肝熄风,迅速缓解抽动症状;

白芍、生地黄滋阴养血,柔肝缓急,从根源上缓解肝风内动;

黄芩、夏枯草、牡丹皮清肝泻火,清除体内的火热之邪;生甘草调和诸药。

嘱家长,要让孩子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饮食上尽量清淡。

复诊,抽动症状稍有减轻,眨眼、耸肩次数减少。舌苔仍黄,睡眠不佳,守上方加酸枣仁以改善睡眠;加浙贝母增强清热化痰之力,缓解清嗓子的症状。

一段时间后抽动症状好转明显,症状以及比较轻了。

二、接下来采用第二步,改用 “健脾平肝巩固汤”,重在固本。

患儿只剩下轻微的清嗓子,偶有眨眼。此时,体内肝火已得到控制,但脾胃功能仍需加强。

组方: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半夏、天麻、钩藤、白芍、炙甘草。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气血;

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进一步清除体内残留的痰湿;

天麻、钩藤、白芍平肝熄风,巩固前期的治疗效果,防止抽动症状反复。

一个月后,患儿抽动症症状基本消失,情绪稳定,食欲恢复正常。

药量减半制成膏滋,继续巩固一段时间方才停药,随访一年未见反复。

0 阅读:2
乖乖评养好的

乖乖评养好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