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选择了离开这一起义中的阵营,这一决定被后人无限感叹。那么如果当时他留了下来,太平天国是否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这成了一个被众多后人讨论的话题。
1856年11月,石达开奉命回到京城,受到军民的拥护,被推举为“义王”,负责领导政务。李秀成等人在日后的回忆中提到,石达开参与治理,民众皆欢欣鼓舞,太平天国看似重现昔日生机。然而,因石达开赢得民心,这引起了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和排挤。最后,在怕祸害及遭到排挤的情况下,石达开不得不在1857年选择了出走。
那么,如果石达开当时留了下来,太平天国是否有望振兴,甚至成功呢?
石达开采取了怀柔政策,以暂时停息内部纷争。他果断铲除了秦日纲和陈承瑢,平息了因天王猜忌造成的动荡。至此,石达开成功牵制了杀害杨秀清等大将的主要责任人,令一度纷乱的人心渐归平静。他也采取了不扩大清洗范围的方法,安稳了其他将领的心,确保全军统一。这样的政策确实在短期内获得了成效,太平天国政局趋于稳定,军营慢慢恢复了秩序。
在军事战略调整方面,石达开表现出卓越的策略。他针对清军在复建江南、江北大营,以及陷入严峻局势的安徽、皖南皖北地区,果断采取了有效措施,这极大地缓解了局面的紧张。他在皖北采取突破,首先选择了实力相对薄弱的清军据点,意图通过局部胜利来带动整体局面的复苏。年底时,石达开的战略反攻使得太平军逐渐重掌主动权。
然而,石达开在努力恢复军事优势的同时,却无法完全扭转太平天国整体局势的逐步恶化。敌军掌握制水权,长江防线岌岌可危,及其影响逐渐显现。清军逐步削弱太平军的后方供应,导致太平天国的粮草不足,后续战斗的资源被削弱。尽管石达开设法在皖北取得捷报,但其他战线仍面临重大挑战,难以真正恢复到稳定的局面。
石达开的离去,对于太平天国的后续发展表面上造成了严重影响,但仔细剖析,他也未必能够改变太平天国注定的结局。在所有将领逐渐展现出分裂倾向时,石达开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统一军心。特别是在教义未能重新确立新信仰的情况下,太平天国早已失去了群众的广泛支持,神权统治难以再度稳定。
可以肯定的是,石达开虽有能力缓解一时的危局,但要承担起领导整个反封建运动和抗击侵略的重任,并使太平天国迈向成功,那还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长路。即便他没有离开,从长远来看,他仍未必能够扭转太平天国最终衰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