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渐浓,4个方法教你治未病!让你大病化小,小病化无

岐黄日志 2024-02-21 03:47:38

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办 闫彩虹

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未病”,从字面上看,“未病”指尚未发生的疾病,从现代语言来说,可以理解为亚健康状态或者是疾病的早期阶段,病人本身或者是患者本身并没有感觉出来明显的不适。这个叫未病的阶段,为什么要治未病呢?因为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或者是尚未发生疾病的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觉察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早早的入手开始调理我们的身体,那么就可以花更少的钱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说疾病已成。需要到医院去做专业的治疗的时候,那么可能所花费的经济成本要比较高,达到的效果要比较差,所以现在来说,治未病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倡“预防为主”,一个主要理念的来源。

未病是指中医中一种特殊的疾病状态

它指的是身体没有明显的症状

但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结合

可以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信息

“治未病”理念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是指通过情志、饮食、起居、中草药等多种措施或疗法

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

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使人少生病、不生病

强调未病先防。

《黄帝内经》中提到: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意思是说

疾病已经生成,然后才去用药治疗

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进行调理

就像是口渴了,然后才去掘井

战斗已经开始了,才去铸造武器

即使全力以赴,也会因抓不住时机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为啥冬天养生是“治未病”的关键?

冬季阴盛阳衰,是寒邪最易伤人之时,冬季养生是“治未病”的关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 此谓闭藏。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精辟地总结了冬季的“养藏之道”。据此,应从起居、饮食、运动、养神四方面注重冬季养生之道。

1.去寒就温

冬季属阴,应秉持固护阴精、去寒就温的原则,也要忌向火醉酒,暴暖过汗。冬季穿衣应依气温而定,总体要暖、软、轻,足部保暖尤为重要,应保持鞋内干燥与透气,并搭配透气性较好的棉袜,同时,每晚睡觉前泡脚可达舒筋活络的目的。此外,冬季人们习惯紧闭门窗来防寒,如此,会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人们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疲劳、头晕、恶心等现象。因此,应经常开窗,以每天上午9-11时,下午2-4时效果最佳,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提高身体免疫力。

2.顺时补食

中医云,冬三月属肾,宜滋补。冬季可以说是人体进补的最佳时机,人们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较好,营养物质可以迅速吸收,且不会散失太快,进食的补物能够被贮藏体内,发挥出最大效能。适合冬令的补品很多,主要包括温性参类、山药、核桃仁、龙眼肉、黑豆等植物性滋补品以及羊肉、牛肉、甲鱼、鹿茸、黄鳝、虾等动物性滋补品,人们可依据自身情况对证施补。此外,冬天万物蛰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肾恰逢其时,可多食辛味之物和苦味之物,如:黄黍、葱、麦、杏等,滋养肾水。

3.适度运动

医曰,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结,则百病生。动则气消,血脉通畅,百病不生。冬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加快新陈代谢、预防感冒、防止心肺过早衰竭。然而冬季运动要坚持适度原则,强度不宜过大。具体而言,日出之后为较适宜的锻炼时间。同时, 不同的人群亦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如:年轻人应选择健身操、跑步、有氧舞蹈等运动项目;中老年人应选择太极拳、慢跑、快走等运动项目。此外,在冬天做户外活动如:做操、呼吸15-20次,可增强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4.养神调心

“养生之道,重在养神。”养神,就是调适精神,平衡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维持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养神“治未病”。冬季是闭藏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于内,阴精固守充盛,在精神情志方面应顺应冬季“藏”的特性,保持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避免过度兴奋、激动或忧伤、焦虑,做到安神定志、清心寡欲,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应与平衡,养精蓄锐,以厚敛藏。调心即利用各种方法保持心情愉悦,以“怡情悦心”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情绪及其可能带来的身体不适。常见调心方式有品茶、阅读、欣赏音乐等,以此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宁静和升华。

总之,要重视冬季养生在四季养生的重要性,提高对自身健康监测的主动性。只有顺应冬藏特性蕴足精力,才能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延缓衰老,为来年的生机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0

岐黄日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