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税战升级,中方精准反制
美方以芬太尼等问题为借口,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这种单边行动违反世贸规则,冲击全球经济,加剧供应链紧张,推高通胀,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相关阅读:《美方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商务部回应!》
中国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削弱美国能源出口竞争力;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冲击美国能源和制造业,影响其产品在华销售;维持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但此次加征关税不予减免,彰显中国态度强硬又保留一定灵活性。中方反制措施精准针对美国核心产业,给美国出口商带来压力,也影响特朗普政府国内经济政策。
二、关键资源出口管制,影响全球供应链
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宣布对钨、碲、铋、钼、铟等关键金属资源实施出口管制。这些金属在高科技、军工、电子和新能源领域广泛应用,是全球供应链重要部分。
比如钨用于航天、军工和电子产业的高强度合金制造;碲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和电子工业;铋用于医药、电子焊料和新能源材料;钼是高性能合金重要成分,用于航天、军工和钢铁行业;铟在液晶显示屏、触摸屏和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出口管制影响全球相关产业链,加强中国在全球高科技和新能源市场的战略影响力。
三、谷歌公司遭反垄断调查,科技领域竞争加剧
中美贸易战升级时,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谷歌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展开调查,体现中国对外资科技企业监管力度加强。谷歌作为全球互联网科技巨头,在搜索、广告、操作系统等领域占据主导,其商业模式长期受各国监管机构审查。
此次调查可能涉及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存在数据垄断行为以及涉及不公平交易。若调查结果属实,谷歌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和业务整改,促使其他外资科技企业调整在华商业策略。
四、全球市场反应:不确定性增加,风险资产震荡
中美贸易战升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美元指数短期走强,但长期因全球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可能承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是能源和金属相关商品,源于市场对供应链受限的担忧;股市震荡,能源、汽车和科技板块受影响较大。此外,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或成投资者避险选择,价格可能大幅波动。
五、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将何去何从?
此次贸易战升级,凸显中美在经贸、科技和地缘政治方面的持续竞争。短期内双方或继续谈判,但达成根本性妥协难度大;全球供应链将调整,企业寻求新供应来源,减少对特定国家依赖;科技竞争加剧,中国加快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自主研发,降低对美技术依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投资者更关注黄金、日元和比特币等避险资产。
总之,贸易战加剧不仅影响中美双方,还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各国政府、企业和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形势,灵活应对,减少潜在经济冲击。中美能否找到新平衡点决定全球贸易格局走向,当下双方博弈仍在持续,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