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到底是几点?古代行刑为啥一定要在午时三刻?啥意义?

川鹤史 2024-06-04 17:11:27

在古代为了惩治犯人,国家制定了很多处罚措施,比如杖刑、墨刑、流放等。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人,朝廷会处以斩首,类似于如今的死刑。在影视剧中,我们不乏看到一个犯人跪在刑具前,等待官员一声令下,刽子手便挥起刀将其斩首的场景。

如果细心的话,我们会发现斩首一般是午时三刻实行。午时三刻是几点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古代刑罚

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便会有争端。如此一来,便有必要制定处罚措施。

在远古时代,人们以氏族聚落的形式生活。那时人们讲究同态复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不过,这种方式有些许弊端,比如只适合于同等地位之人,若是双方地位不平等,便会引起人们的不满。

到了夏朝,国家开始出现,建立了许多刑罚,比如墨刑、劓刑、宫刑等。商朝和西周增加了“死刑”的种类,形成了奴隶制社会的五大刑罚:墨、劓、剕、宫、大辟。赎刑、流刑等制度作为五刑的补充。

墨刑是在犯人的脸上刻字后染上墨汁。这种痕迹会伴随他们的一生,是一个耻辱,别他人唾弃。不过,这是五大刑罚之中最轻的一种。

劓刑顾名思义,是割去犯人的鼻子。剕刑是砍去手或者足。宫刑是破坏犯人的生殖器官。

大辟是死刑的统称,主要包括炮烙和脯刑等,手段极其残忍。

春秋战国沿用这五大酷刑,同时也增加了车裂。相传商鞅便是被车裂处死。

从汉代开始,朝廷逐渐废除了较为残忍的处罚,刑罚逐渐变轻。

《唐律疏议》是唐朝法律的合编,是保存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法典,被认为是古代法典的楷模。

其中,很多刑罚均比以往朝代轻,比如徒刑年限减少;笞杖数目也大打折扣。

宋朝出现了刺配、凌迟等处罚。明清增加了斩立决、枭首示众等,形成了笞、杖、徒、流、死五刑,并规定死刑只包括绞刑和斩刑。

其中,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一般会选择午时三刻处刑,这其中有何原因?

午时三刻

在古代,我们并没有现在的钟表,也不会像现在一般把时间精确到秒,主要的计时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十六时辰制由中国历法演化而来,《淮南子·天文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次是十时辰制,分别为朝、禺、中、晡、夕、甲、乙、丙、丁、戊。百刻制是十时辰的戏份细分,汉代日晷以及铜壶滴漏都是百刻制的产物。

最后便是咱们耳熟能详的十二时辰制了。以现代的小时作为参考,每两个小时是古代的一个时辰。北京时间0点,便是子时,依次往后顺延是丑时、寅时、辰时等。

但是,这样划分的时刻时间跨度过大,不便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基于此,古人又将时辰细化开来,又规定了几种计时方式。

“初”和“正”对应一个时辰中的前一小时和后一小时。比如午时初指11-12时这段时间,午时正指12-13时这段时间。

“几更天”中的“更”是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以此类推寅正四刻为五更。

“几刻钟”中的“刻”是以古代用漏壶滴水时间为标准,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4分钟24秒。

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处刑官会选择午时三刻,也就是如今的11时45分左右,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古人的“信念”

古人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阴阳之说。古人信奉鬼神,讲究万事万物阴阳相随、相生相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认为太阳光芒万丈,为阳;而月亮光芒微弱,为阴。

在一天十二个时辰中,从子时开始,阳气逐渐增加,直到午时达到顶峰。从午时开始,阴气逐渐增加,直到子时达到顶峰。

如此一来,午时三刻则被认为是阴阳交接之时,是阴阳转换的交界点。

而那些处以斩首的犯人,心中对于审判者、刽子手、乃至皇权会心生怨怼,怨气极重。

在午时三刻斩首,那时阳气马上就会达到顶峰,驱邪效果最佳。而且执行完刑罚后,刚好到达午时。此时犯人魂魄中的怨气会被最强烈的阳气消散,自然也就不会危及到活着的人了。

若是选择午时斩首,那时阳气开始衰弱,阴气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不利于消磨犯人的怨气。

另一个原因是对于犯人的“关怀”。人们认为午时三刻正是人们困顿之时,选择此时斩首,犯人可以在浑浑噩噩中死亡,减少他们的痛苦,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除了午时三刻斩首外,还有秋后问斩,这与古人“天然合一”的观念有关。他们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应顺天而为,尊重自然规律。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长繁殖的季节,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与之相反的,秋天和冬天则是凄凉孤寂,象征着肃杀与死亡。

人们的行为要尊天命,所以在处罚犯人时要选择秋冬之际。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是农耕文明,只有在秋冬之际,官员才可以处罚犯人,百姓在农忙后才可以去看法场,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结语

古代中国的刑罚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和调整。

在早期,死刑表现为一些较为残酷的刑罚,例如车裂、凌迟等。后期则逐渐简化和规范化,趋向于轻罪轻罚,只有重罪才会处以死刑。

明清时期,死刑被限定为斩首和绞刑两种。

虽然死刑的手段不再残忍,但是国家对于处斩的时间选择极其慎重。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11时43分左右,选择此时处斩不仅是一种时间规定,更是古人阴阳相合的理念的体现,是古代人对自然规律和神灵信仰的一种表达,蕴含着独特的智慧。



1 阅读:213
川鹤史

川鹤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每天了解一些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