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瘟”是神,“疫”就是鬼

牛奶文化 2024-04-08 16:10:55

姜子牙与燃灯佛大战殷郊壁画 明(河北蔚县村真武庙)

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帮助周王室安邦定国之后回到岐山,代替元始天尊完成他的使命,令人仙魂魄各归其位,并挂出“封神榜”以示天下。

受封于《封神榜》上的正神有365位,分为八部。上四部是雷、火、瘟、斗,下四部为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

元始天尊希望这些正神可以护国佑民,掌风调雨顺之权力,保天下苍生之安定。

今天,我们以《封神榜》为引子,来和大家来聊聊道教中的“瘟神”与“疫鬼”。

什么是瘟?疫?

现代人在谈论“瘟疫”时,总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其实,在古代瘟和疫是两个不同的病理。

就拿这两个字的形成来看,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疫”的记载。

卜骨 殷商 (殷墟小屯西地灰坑发现)

1971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殷墟小屯西地发现一块牛肩胛骨上刻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瘟疫的记载。

原文是:乍 (疫),父乙 ,妣壬豚,兄乙豚,化口。御众,于祖丁牛,妣癸卢豕。

那意思就是:由于疫情突发,为了让众人防御疫病,举行了一系列祭祀先人的法事。

由此可见,这里的“疫”是众人都会得的病,而且,这场“疫”还受到了商王朝高层的重视,想通过祭祀祖先的方法,来解除这场“疫”给百姓带来的畏惧与苦难。

《说文解字》许慎 东汉

另外,在《山海经》、《尚书》、《左传》中都有“疫”字的记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疫”的解释为“民皆病也”。

而关于“瘟”字的最早文献则出现于东汉末年蔡邕所著的《独断》一书中。

风俗通义 应劭 辑录 民国南陵徐乃昌影刻元大德本1函2册

虽然瘟字出现的晚,但实际上,它和东汉著名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当中说的“温病”,应该是相通的。

古人认为瘟疫起于“温热之气”,多与发烧、气候关系密切,《周礼·天官·冢宰》也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

从中医角度来讲:“瘟”强调症状表现,“疫”强调外部影响,而“瘟疫”实则就是古人对急性传染病的一种统称。

据记载,从春秋到清末,这两千七百余年间,中国有疫灾的年份就多达669年。其中,两汉时期就有30次左右的瘟疫被史书所记录。

可以说,瘟疫所到之处,几乎都是千里萧然,鸡鸣不作;它血不沾身,却是死尸盈野。

由于,瘟疫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所以人们将对它的恐惧,幻化成可以管理瘟疫的仙灵——瘟神。

诸神图 元 稷山•青龙寺腰殿南西部下隅

‬谁是瘟神?疫鬼?

在民间传说中,对于瘟神是“谁”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五瘟使者。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载,隋朝开皇十一年六月的一天,隋文帝忽然看见天上出现了五位全副武装,拿着不同神器的天神。

这五位天神站在半空之中,分别披着黄青红白黑颜色的长袍,手里分别拿着罐子、宝剑、扇子、锤子和火壶等神具。

隋文帝见到此景,突然预感到定有坏事发生,急忙问陪同他出巡的太史张居仁,来者何人?

《五瘟神水陆画》清 绢本

太史一脸绝望地回答:“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此行病者,乃天之降疾,无法而治之”。

没想到,这年瘟疫还真是流行了,病死了许多百姓。见此场景,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并且下诏,封这五方力士为将军,并规定每年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

所以隋唐时期,都是在五月五日祭拜瘟神。

五瘟神画像

那么,这五方瘟神究竟是谁?他们就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素问·刺法论》中也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所以,民间为瘟神塑像时也多设五座。

每当这五位瘟神将要行瘟时,就会各自调动疫鬼二十五万,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行瘟布疫。

可以这样说,瘟神是发号施令的大官,而疫鬼则是替他们跑腿的小喽啰。

疫鬼插画

在先秦时期,关于记录疫鬼的故事很少,这与当时人口数量少,密度小有关,因为基于这两点,很少能发生大规模的传染。

因此,人们往往把不成群的恶性传染病或者是治不好的疑难杂症,全部归结于恶鬼作祟。

例如,大汉开国皇后吕雉就是死于狂犬病。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咬死吕后的那条黑狗却是来找吕后寻仇的赵王如意的鬼魂所化。

《释名》刘熙 东汉

在《周礼·春官·占梦》中说:“季冬……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驱疫。”

东汉刘熙在《释名》中,对“疫”的解释是,“有鬼行疫”,“鬼神邪物大兴,而昼行人道,疾疫不绝。”

在古人看来,疫是属于一种由鬼神等神秘因素造成的灾异,而非一般的疾病。

由此可见,古人对传染病起因的巫术思维,使他们认为这些病症是由于恶鬼作祟所致。

而有些古籍对疫鬼的身份刨根究底,其中有一种说法来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共工”。

《荆楚岁时记》梁宗懔 南北朝

据《荆楚岁时记》介绍:“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

疫鬼拥有使人得传染病的能力,能使一个小村庄的所有人,甚至是动物在短时间内感染瘟疫,不治而亡。

看来,世间的瘟疫是由正神掌控,而奉天命施瘟则由疫鬼们负责执行。

瘟神壁画

瘟神为何会成为神

瘟神之所以会成为神,还得说这是道教的创意。早期的道教在经书中描写,“各路大神各率天兵,讨伐疫鬼”,由此可见,道教也持疫鬼说。

可是到了魏晋时期,道士们面对日益增多的疫情,不免就会联想:是不是还有什么大人物在操纵着这些疫鬼,否则单凭这些疫鬼,怎能让世间尸横遍野?

七瘟使者

于是,东晋史学家干宝著录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就写到: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李公仲、史文业、钟仕季、少都符这七人,带领着五伤二十五万鬼精,行瘟布疫。

书中提到的这七位天将全部来自道教,道士们不仅给了他们“神明”的编制,而且还给了他们“瘟神”的职位。

五瘟使者

再后来,瘟神开始精简,就成了我们上段内容所介绍的五位。由此,瘟部也就成了天庭中管理疾病的重要机构。

说到这儿,有读者会问,既然都成神仙了,为啥还要散布瘟疫,这难道该是神仙办的事?

唐代道教经典是这样解释的:“凡人道遇瘟疫,皆因其作恶自召。”原来,瘟神的神性体现在惩恶扬善上,他们是用这样的办法来惩罚恶人。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只是,道教的这套瘟神生死理论,解释的有些含糊,从当时的全国范围来看,信众不是很多。

到了宋元明时代疫情频发,瘟神疫鬼的传说又如雨后春笋,不断丰富与壮大,可惜的是没有国家的支持与宣传,瘟神体系也只能与民间信仰相互渗透。

于是,民间就引申出拜瘟神(或送瘟神)驱疫鬼的习俗。

五瘟使者宝幡 清 重泰寺水陆殿壁画 (河北蔚县)

瘟神也分善与恶

瘟神是正神,只是因为掌管着瘟疫和病痛,所以,最早的史书就把他刻画成凶猛狰狞的模样,导致很多人把瘟神当做邪恶的力量来避讳。

因为瘟神掌握着一方百姓的生杀大权,因此,很多人又把成为“瘟神”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理想目标。

瘟神壁画

那么,通往这个“理想”的道路该怎样走?

大概分两步走,但是这两步是各行其道,路线有点像佛教的“苦行”和“顿悟”。

所谓苦行,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死后,先从疫鬼做起,按照瘟神的旨意行瘟布疫,等待时机慢慢升职。

所谓顿悟,就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了大我放弃小我,直接以牺牲自我的生命为代价来阻止一场瘟疫的发生。

池王爷塑像

比如,在福建、台湾等地区备受推崇的瘟神池王爷,就是舍身取义的典范。

池王爷名曰池梦彪,唐高祖时的太守,一生秉公执法,勤勉爱民,后又随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被加封为宣威将军。

传说,池梦彪某夜梦见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灾、散布瘟疫,他知道此事后,便请这位瘟神到家中饮酒畅谈。

瘟神畅饮之后,有了几分醉意,就倾吐下凡之意,池梦彪心肠慈悲,担心百姓受灾,托言借看药粉,趁瘟神不注意时将那包瘟疫粉全部吞掉。

药粉进入池梦彪腹中,药性发作,随后满脸发黑,双眼突出而亡。

瘟神为了回旨,只能带着池梦彪的灵魂参见玉帝,玉帝感念他爱民救民的精神,敕封他为代天巡狩池府千岁。

你看,池王爷就是为了广大百姓而牺牲了小我,于是他的义举成就了他可以成神的大我。

瘟神庙壁画(河北丰宁潮河关城堡)

作为瘟神看来也分派系,一派行瘟布疫,一派阻瘟消瘟,同列仙班,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由此看来,神仙并不能以传统意义上的好坏善恶来定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力量的体现,一种超自然的存在。

这种存在应该是天地间的无善无恶,无悲无喜,无偏无倚,它代表着来自于大自然的天地法则。

瘟神 水陆画

在中国神话体系中,虽说瘟神不仅能散布瘟疫,但是他还能实时的管理瘟疫,调和瘟疫,使得人间可以休养生息,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所以,有些地方也会祭拜瘟神,祈求他们为人间扫除瘟疫,以求家畜平安。‬这么看来,祭拜瘟神,也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

0 阅读:0
牛奶文化

牛奶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