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太累了,那一定是方法用错了
能及时意识到问题并纠正错误,这才是优秀父母该做的事情
昨天晚饭时,6岁小女儿到冰箱拿养乐多喝,一双小手抱着好几瓶小心翼翼地挪动
当时,嘴里还慌忙地说:“快救救我,马上就要掉了”
爸爸听到后提醒说:“你拿那么多干什么?”
视线放在女儿身上,很快就捕捉到她眼角流露的一丝失望
我告诉爸爸:
“她多拿几瓶,肯定是特意给我们俩拿的,即便是你不想喝也要说一声:谢谢,如果孩子惦记你的时候你拒绝了她的好意,等到形成习惯之后,你想让她事事惦记着你,人家都不愿意了”
爸爸听后赶紧对女儿说:“好,谢谢宝贝”
之后,女儿抱着养乐多满心欢喜地坐在座位上,先给爸爸分了两瓶,再递给我两瓶,然后剩下最后两瓶留给她自己
而如此和谐的一幕,恰恰就告诉我们:想要把孩子教育得好,那当家长的就需要懂得灵活变通,该认错的时候认错,该改变的时候也要改变
特别是把孩子养好的八句“金言”,牢记这些话,孩子就会越养越出色01
做好言行榜样
说到做到、绝不双标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本正经,对孩子也要求得严丝合缝
可私底下说话做事却表现得双标
有一个女孩,晚上陪同学多逛会街回家晚了
刚进门,坐在沙发上的父亲就不由分说地开始批评:
“天天就知道在外边跟同学瞎混,放学也不早点回家,我看你根本就没把我这个爸爸放在眼里”
女孩听后振振有词地反问一句:“我不就是跟同学出去逛了会街吗?怎么了”
爸爸继续批评:“只是逛了会街吗?都几点了,你也不看看,女孩子大晚上在街上瞎晃悠什么,这是底线的问题”
女孩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爸爸继续互相伤害
她甚至开始对爸爸揭短:“整天说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骗人,那你呢,还不是谎报我辅导班的费用,然后把多余的钱装进自己口袋里”
一句话,瞬间让爸爸尴尬当场,也突出了言行双标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可言
想要养出言行一致的优秀孩子,那父母就必须要先做出好榜样,父母言行一致了,孩子才会有模学样
02
珍惜相伴时光
让孩子有归属和价值感
孩子优不优秀,是取决于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如果一个孩子的成长只有读好书、学好习这一件事,那这种孩子一般都有着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小学习一直都不错的表弟,是村里几年不开张一次的难得高材生,也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都说“父母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那身为姑姑的母亲也不例外
可现在的姑姑却满是懊悔,因为她和表弟的关系一直特别紧张,两个人即便是见了面也说不了几句话
了解各种缘由后,才知道姑姑对这个表弟一直管得特别严厉
高考那年,表弟感冒了,打电话想让她送些药到学校
姑姑听到后觉得表弟是不想上学的故意装病,不顾颜面当场戳破了,表弟也赌气不喝后来送去的药
我想,这大概是压垮他们母子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在脆弱的时候得到父母的安慰鼓励,如果你给孩子的感觉是充满怀疑、批评、还有打击的
那没有安全和归属感的孩子,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爱,也自然跟父母亲不起来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要珍惜相伴时光
平时多花些心思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你用心去传递爱,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回馈爱
03
重视孩子品行
爱孩子但不要失去底线
真正的爱,是孩子拥有更多让自己优秀起来的能量
我们爱孩子,但请不要溺爱地失去了底线
有这样一个女孩,自从家里添了妹妹后,她每天都在想尽办法争宠
妹妹喝一口奶粉,她就要喝两口奶粉
随着后来年龄增长,她又成为了一个“小财迷”,每天想尽办法让兜里的钱多一些
妈妈知道这一点自是不能惯着,女孩就整天把奶奶哄着当“摇钱树”,甚至还成功引起奶奶和妈妈之间的婆媳矛盾
妈妈呢,还被气得带妹妹离家一段时间,女孩身上的问题才悉数亮相
比较严重的一次,女孩为了得到奶奶承诺的“考一百分就奖励100块钱”,就胆大包天地对成绩造假
而这件事情被发现后,还在外面四处诋毁奶奶对她有多么不好,奶奶也被气得哭了好几场
本以为经历这件事后,奶奶会趁机把女孩教训一顿、长长记性,可老人舍不得说狠话,只是苦口婆心地说几句后就不了了之
最后,溺爱的结果就是女孩接着撒谎,并且一次比一次隐秘,甚至都很难发现撒谎痕迹
这是爱孩子吗?并不是
孩子在家里撒谎有人包容,那是因为爱,可到了社会上该怎么办呢
没有人会包容,也没有人会一二再给你机会、等你长大
所以,爱孩子就要重视孩子的品行
我们的孩子可以不优秀,但绝对不要耍小聪明,更不要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不择手段地没有底线
04
说话先等3秒
不要急着对孩子敷衍了事
很多糟糕的亲子关系,其实就在于“父母太急”
如果你每次都着急打断孩子,自然就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有一个性子急躁的妈妈,遇上了爱分享的女儿
每次从幼儿园门口刚接到孩子,小嘴巴就不停地叨叨:
“妈妈,你猜我今天吃的什么饭”
“妈妈,今天我又新交了一个好朋友”
“妈妈,你怎么不说话了”
知道女儿每次放学后喜欢分享,妈妈也急性子地对答如流
有一回,妈妈刚接到女孩,娃娃只是喊了声“妈妈”,妈妈就急着说“我知道了”
那一次,可是把小姑娘得罪不浅
她生气地嘟囔着:“我话都还没说完,我看你就是讨厌我了”
妈妈一脸冤枉无辜,面对受气包女儿也是各种道歉,并保证下次不会再犯
其实,孩子喜欢分享也好,还是和我们正常沟通也罢,作为家长,我们都要做到最基础的3秒原则
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再停顿3秒去思考孩子的话
经过思考之后,我们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主题,再也不会让孩子感受到敷衍、和不被重视了
05
不做情绪奴隶
话说不清了暂时离开下
特别喜欢这样一段话:
“不管你和谁发生了冲突,你只需要记住,如果你说一句我顶一句,我顶一句你再说一句,两个人说着说着就急了眼,那这样的冲突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这种场合下的情绪不稳定,也根本就说不清,继续口角之争只会让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
其实,仔细想想事实还真是如此
记得心理学上有个“自证陷阱”
说的是当你被冤枉了,不要试图通过自证清白来化解矛盾
因为一个人一旦开始怀疑你了,说再多的解释、找出再多的证据,在别人眼里都是掩饰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千万不要成为情绪上的奴隶
想想过去教育孩子,每次看到孩子磨蹭了,就觉得她是偷懒、不好好学习
于是就各种强调,我批评她不把学习当回事,她反过来嫌我管得太多
最后,两个人越说激动,关系也谈越糟糕
这就是属于情绪上的奴隶,我们总是容易被情绪控制,就无法形成有价值的影响
所以,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实在是和孩子说不到一个话题上,那就暂时什么也不要说了,等到双方情绪都冷静之后再去沟通,就不会像之前那么跋扈不合了
创造有爱气氛
让孩子在仪式感中成长
什么样的环境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又优秀的孩子,那仪式感就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朋友圈里,表姐晒出为外甥女婷婷准备的新春礼物
并配上发文:
今天是做妈妈的第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今年这个春节,爸爸妈妈给婷婷准备的礼物都是亲手制作的
爸爸做了一个小兔子配件,可以挂在书包上装饰
妈妈亲手织了一条围巾,围在脖子上可以取暖
婷婷收到礼物后很开心,不停地赞美,还说这是她收到最好的礼物
摸着柔软的围巾,小家伙还甜甜地告诉我:“以后会天天把围巾系在脖子上,因为围巾上有妈妈的味道”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充分地展现了表姐一家的温馨和乐
表姐还告诉我:“生活就是要有仪式感,仪式感能够让人感到幸福、与重视”
这就是爱的气氛,你给孩子创造了怎样的环境,孩子就会受到怎样的环境影响
07
运用共作效应
孩子学习、父母也跟着学
父母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影响人,我们想要把孩子教育好,那首先就需要把自己影响好
连续当了六年班主任的一位老教师告诉我:
一个孩子有没有学习态度,你看他的课桌有没有收拾整齐,一个孩子是不是乐观开朗,你看他的家庭环境就知道,父母也是孩子不需要四处寻找的现成老师”
这一点,我个人是认可的
放寒假的第一个星期,从来不睡懒觉的女儿每天睡到日上三竿
我提醒她“已经中午了”
人家却懒洋洋地回一句:“又不上学,干嘛要起那么早”
一句话反而顶嘴得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再后来,我依旧每天不厌其烦地催女儿早起
直到有一次,女儿反问我:“每天就知道催我,你还不是没起床”,让我瞬间明白了问题所在
从那以后,我一改以往的催促,每天带头起床,然后带着女儿制作一系列早起规划
随着第一次睡懒觉被克服之后,后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睡到日上三竿还不起床的情况
这就是家长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也是心理学上的“共作效应”
陪着孩子一起去共同完成某件事,比起单方面催促孩子也要更有带动效果
08
别沉迷低级快乐
有时间带孩子出去见世面
有人说,太享福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说让孩子吃多少苦,而是在成长中不断获取更多强大自己的力量
有句话就说得很形象:“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孩子若沉迷低级快乐,每日抱着手机玩个不停,甚至能玩到不吃饭、不睡觉的地步,那用不了多久孩子的成绩就进入下坡路段
舅舅的大儿子,是他跟前妻生的孩子,年轻气盛的时候说闹掰就闹掰,孩子也是说不管就不管了
听说,他们当时把5个多月的儿子丢给外婆就走了
无奈之下,外婆这个奶奶就担起了抚养之责,取名安安,寓意:平安,健康
安安这孩子呢,从小也比较懂事优秀,特别是学习方面懂得下苦功,成绩也一直保持得不错
可后来上初中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安安经常偷玩外婆的手机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偶尔偷着玩儿,后来直接抢着玩
也就是不到一个星期,在游戏瘾的带动下,安安玩游戏直接能痴迷到不吃饭、不睡觉
即便是到了学校,脑袋里想的也是怎么玩好游戏,成绩不出意外跌到谷底,老师更是三番五次打电话提醒
这就是沉迷低级快乐的眼界狭隘,如果孩子眼里只看到游戏带来的快乐,那他们眼里就只有游戏了
这个时候,想要防止孩子在低级快乐里自甘堕落,那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出去走走,多见见世面眼界自然就不会只停留在低级快乐里了
那么,关于把孩子养好的一些“金言”,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