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好消息,3月31日起取消公立医院门诊预交金,6月30日起住院预交金也有好消息。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与所有人相关。
虽然大家平时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医院,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去医院,如果生病了,该去医院还得去医院,那是救死扶伤的地方。
去医院看病是要花钱的,很多情况下花费还比较高,为了减轻大家看病医疗负担,就有了医疗保险,交小钱,就有了终生的医疗保障。不过,再好的医疗保障,自己也需要支付一部分费用。如果看病过程中,尽量少交一些费用,就能为很多人减轻看病负担。
为了减轻病人医疗费支付压力,近日,国家卫健委、财政厅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等6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25年3月31日起,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具体看看是怎么回事。

先说取消门诊预交金问题。
说起门诊预交金,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我来说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家立即就明白了。因身体原因,我去某地级市三甲公立医院检查身体,去挂号的时候,医院要求用自己的身份证作为就医卡,或者自己在医院办理一个门诊就医卡,办卡的时候里面充50元钱,然后拿着身份证或者就医卡就可以去看病了。实际上,无论是身份证还是另外办理就医卡,都是就医卡,有了就医卡,看病就比较方便了。
比如去挂号,直接从就医卡扣钱,门诊医生开检查单或者药单,拿着就医卡就可以缴费了。如果卡里余额不足,可以充一部分钱。这种门诊就医预交金的形式,为很多人就医带来了方便,不用来回跑腿缴费。特别是经常看病的人,就医卡提前充一部分钱,可以方便每次看病。对于老年人,子女为老人的就医卡提前充值,就能减少子女陪同老人的次数,不仅给老人带来方便,也为子女减轻照看压力。
当然,每次看病之后,如果就医卡里面有余额,可以办理退卡退费手续,但实际过程中,很多人为下次就医方便,不会每次就医办卡退卡。
其实,医院人流量很大,如果一部分人不退卡退费,沉淀的资金数量是很可观的。如果国家不允许门诊预交款了,这些沉淀的资金必须退还给本人,医院就少了一大笔流动资金。通知要求,202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门诊预交金的清算退款。如果确实无法清退,要做好台账管理,并报告当地卫健部门。
当然,对于门诊预交金,并非一刀切,对于确实有需要门诊预交金的病人,比如经常去医院的慢性病患者,在患者自愿前提下,医院可以保留门诊预交金,但是要报当地卫健部门备案。
再说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问题。
公立医院参考同病种最近3个年度实际发生的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如果是医保病人,住院预交金额度为个人自付水平。举个例子。某公立医院,最近三年某病人均住院费用1万元,那么预交金最高就是1万元,如果病人有医保,报销7000元,自付3000元,那么病人只需要预交3000元住院费即可。通知要求,从2025年6月30日起,公立医院要按照通知要求收取住院预交金。
综上所述无论是取消门诊预交金,还是降低住院预交金,都能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个人不需要提前垫资大量费用,是不折不扣的好消息。3月31日开始执行取消门诊预交金制度,6月30日开始执行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制度。
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