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元帅加小平,都无法真正指挥陈赓,毛主席对陈定位咋这么奇怪

东效聊历史 2023-04-29 09:49:00

陈赓大将在解放战争时期,地位比较特殊。

他曾受二野、四野两大野战军领导,与西野配合作战过,也就是说,他曾直接或间接地受过刘帅、育帅、罗帅、彭总、徐帅五位元帅,以及邓小平领导过。纵观全军高级将领,陈赓大将创了一个纪录。

但奇怪的是,三年多时间里,他又没有真正彻底完全地接受任何一个野战军领导,上述几位元帅级人物,都不能说真正指挥过陈赓。

以陈赓大将的党性觉悟,不会主动这样做,那么背后的原因何在呢?

毛主席有意安排。

如果不是伟人在全局顶端这样设计,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问题又来了,伟人为什么会这样定位陈赓兵团?

一、两大预备队之一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陈赓兵团是个什么单位。

抗战时期,陈赓始任129师386旅旅长,后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由于陈赓练兵得法,又是一位善于做情报工作、根据地建设和政治工作的通才,太岳部队地位日渐重要,那时就是刘邓麾下第一重要的大将。

抗战胜利后,陈赓所部太岳部队主力改编为太岳纵队,续后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所辖人马大致包括原太岳纵队和一些地方部队。

到1947年7月,在刘邓跃进大别山的大战略中,陈赓所领部队再次扩大规模,晋冀鲁豫野战部队的四纵、九纵、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以及太岳军区22旅,合编为一个兵团,共约8万人,由陈赓指挥。

这个三十八军并不是后来我军那支赫赫有名的陆军38集团军,而是由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这支部队历史脉络极为复杂,早年是杨虎城的陕军,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害关押起来,陕军部队被拆解改编,杂入中央军系统。

他们备受中央军的欺压与排挤,很是愤怨。抗战胜利后,经过中共地下党反复动员,找准时机,策动了这支部队起义,由孔从周将军担任军长,加入陈赓兵团。孔从周也称孔从洲,原是三十八军的师长。新中国成立后授衔为中将,其子孔令华与伟人之女李敏结为夫妇。

之所以这么安排,中央大概考虑到陈赓在国共两方都有一定名气,治军也颇有一套巧思妙计,实践证明后来三十八军在陈赓手下打得确实很好。

兵团是解放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个新机构,和纵队、师、团、营这种建制单位不一样,属于半临时机构,主要是利于指挥,服务作战,适应越来越大的战争规模。

伟人不仅对陈赓青眼有加,第一个就挑中陈赓当兵团司令员,还给陈赓特殊的规格待遇。

当时兵团机构作为临时机构,下面的部队肯定会有临时思想,伟人怕陈赓指挥起来不方便,还专门指示,陈赓兵团成立一个前委会,以统筹全面工作。

尤其奇怪的是,司令员陈赓是前委书记,政治委员谢同志是副书记。而我军党的组织通行做法是,以政委为书记,以司令员为副书记。

陈赓固然比谢同志大几岁,资历深几分。但中央如此安排还是超出常理,足见伟人对陈赓寄予期望之深!

陈赓兵团挺进豫西后,伟人与刘邓等几度商量,考虑是否给陈赓兵团成立一个专门的兵团部,使陈赓的职权建制化、正规化,彻底摆脱临时指挥的尴尬。

把陈赓兵团地位一再抬高,陈赓个人的职权地位也刻意抬高,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将其为中央直接掌握的战略力量来使用。

众所周知,华北部队的三个兵团,一直是被中央当作全军总预备队使用的,尤其是大同集宁战役失利、张家口失陷之后,伟人亲自操刀,直接指挥到兵团,华北部队一定程度上成为总预备队,与华北傅阎两大股力量对峙。

但陈赓兵团的地位,历来无人多议,笔者以为,其实也是作为战略预备队使用的。

何者?

我们且看解放战争初期陈赓的经历。

二、一加一大于二

1946年底胡宗南威胁陕北时,陈赓连连在晋南打了胜仗,由于阎锡山部队战斗力极弱,光靠阎系无法限制陈赓,胡宗南不得不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对付陈赓。

1946年11月,胡宗南受蒋介石严令,准备进攻延安。中央军委命令陈赓率部西渡黄河,到陕北保卫延安。

陈赓兴奋地整备部队准备开回延安,谁知还没等到渡河,中央突然下令陈赓部队停止西渡,就地在晋西南作战,牵制胡宗南。

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晋绥部队已经开回陕北,保卫延安的力量加强了。另一方面,是陈赓部队在吕梁山区大宁县的一桩意外收获。

什么收获呢?陈赓西进时顺路解放了大宁县,把阎锡山部队驱走了,清点缴获物资时发现居然有五万担(500万斤)粮食。伟人在陕北多年,对这个“近邻”阎老西多有了解,知道他抠门、会经营,只是不知道他这么能聚敛粮食。

大宁县是吕梁山区的典型穷县,老百姓都没粮食吃,阎老西搜刮这么多粮食,其刮毒,其残忍,其荒唐,实在出乎正常人类之预料。

偏生阎老西只会聚敛而不善自守,晋军战斗力拉垮至极,陈赓所到之处,晋军几乎望风奔败。

所以,伟人在11月26日兴奋地直接给陈赓发电,重点说了这件事。在当时惜字如金的正式军事电文里,花费笔墨说打破县城缴获五万担粮食的事,是非常罕见,也是有特殊意义的。

伟人命令陈赓不要再西进,就地巩固吕梁山区已夺取的县,在晋西南就地牵制胡宗南。

陈赓领会意图非常准确,顺着伟人的思路,不仅在晋西南吕梁山区就地扎下根来,还屡屡出动打击阎军,打得阎老西惶惶不可终日。

晋西南是晋陕豫三省咽喉,扼黄河渡口,直接胁制西安,是兵家必争之地,如失此地,进攻陕北就是一句空话。

胡宗南被迫抽出专门的兵力进攻晋西南,而进攻延安的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

陈赓当时的绝对兵力并不多,与胡宗南、阎老西任何一家比都少得多,但因其地位关键,与陕北在大范围上成犄角之势,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947年3月,胡宗南调集重兵攻占延安。在极其危险,极其需要援兵到陕北保卫党中央的时刻,伟人仍然没有定下最后决心调陈赓入陕北,只是命令陈赓做好渡河的准备。

党中央撤离延安后,由于彭总指挥西北野战兵团维持住了局面,伟人再次做出大胆的决策,陈赓部队一兵一卒不过黄河,就留在晋南打。

陈赓非常准确地理解了伟人意图,不惜暴露实力、暴露部队位置,在晋南发起狂攻,连连攻克17座县城,整个晋南只剩运城这一座中心城市还留在国民党军手中。

阎锡山在太原坐观成败,不敢发兵救援,胡宗南只能再次从进攻陕北的兵力中抽调一部分回来守运城。

陕北的压力得以进一步缓解,伟人终于看到实际效果,下定最后决心,陈赓部队不需要再回援陕北,老老实实在晋南打。

说一桩八卦。

当时陕北各大中央机关、报刊、团体,由于距离遥远,对晋西南、晋南情况并不熟悉,只知道南泥湾著名的王震359旅在吕梁山区,都以为这些胜仗是王震打的。

新华总社派出穆欣、冯牧、艾柏三名记者去采访王震,王震是个实诚人,当场说错了错了,汾孝战役是陈赓纵队打出来的。

总社记者赶忙去采访陈赓,见陈赓正蹲在一尊山炮前看着什么。记者们走过去细问,原来当时陈赓命令部队做了一个试验,用山炮抵近平射打敌人的城墙,看看几炮能打透城墙。

当时连发三炮,就轰塌了国军一个据点。陈赓赶忙跑到山炮阵位,亲自蹲下来查看山炮上中了几颗子弹,有几名炮手受了伤。

记者们被陈赓的细致作风感动,写了好几篇有影响力的报道,陈赓四纵的威名,借助这几篇报道在陕北各大单位传扬开来。

三、大区合作

大概也就在这件事之后,伟人对陈赓部队的重要性认识的越来越深刻,察看1947年初的电报,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伟人直接发给陈赓的电报,或者在电文中把陈赓部队单独提出来作为主送单位之一,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有时甚至在电文抬头中,把陈谢与刘邓并称。

这意味着什么呢?

伟人开始逐步把陈赓作为独立的战略力量使用了。

我们不免要问,伟人为什么这么重视陈赓,而不是其他人。

比如王震部队。王震在抗战胜利之初,也曾被中央寄予厚望,带着一个旅从陕西南下,准备一气杀到广东建立远距离、大纵深的根据地,发动在华南的红色力量。

纵观当时八路军新四军所有旅级部队,王震受领任务之独特无人可敌。

王震返回北方后,与陈赓同驻于晋西南一带,但伟人并没有把王震抬高到什么特定的位置,西野成立后,王震成为彭总麾下的纵队司令。

是因为陈赓出众的个人能力吗?

这自然是有。但不全是。笔者认为根子要从陈赓所处的区位说起。

陈赓所率386旅及太岳军区部队,自抗战时代一直在太岳军区活动,也就是晋南一带。

如上文所说,晋南是三省交界的咽喉之地,联结中原、关中、河东、河北四大区域,地位非常重要。

伟人的战略视野极为宏阔,自解放战争之初就鲜明意识到各大战略区配合作战的问题。

各战略区不能孤立地作战,必须有配合,而配合的关键,就是在战略区之间的结合部,配备可靠的强大的作战力量,或者坚实的根据地。

比如华北和陕北之间的晋绥根据地。抗战时期,伟人不惜把贺龙120师全师拉回去,一方面固守陕甘宁,一方面就是全力经营这块根据地,使之成为前撑晋察冀、后挡陕甘宁的枢纽之地。

日军屡屡要过黄河进攻陕甘宁,就是因为无法解决晋绥根据地而作罢。

那么到了解放战争之初,战略区结合部,就不能满足于晋绥区这种偏于自守而弱于进攻的功能了。

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进攻。

久在晋南、熟悉情况,又极善于领会中央意图的陈赓部队,自然而然成为伟人重点使用的战略力量。

陈赓部队名义上是刘邓领导下,但并没有完全受刘邓领导,而是受中央直接指挥,伟人命令陈赓要定期向中央军委上报作战情况。

陈赓有段时间还与彭总形成战略上的配合,但也不受彭总指挥,而是在伟人直接指挥下,与西野协同作战。

后来南下作战,陈赓一度又受四野指挥,与邓华协同作战,但说到底,还是在中央指导下作战。

搞这么乱,有用吗?

我们且从反面看看国军的教训。

国军各大战略区的配合略近于无。

国军几大战略区,华东方向由国防部和陆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

中原由陆总兼管。

华中由白崇禧坐镇。

华北以傅作义为主,阎锡山为畏。

西北胡宗南与二马,还有新疆的陶峙岳。

东北则是自成体系。

西南川军、滇军各据一方。

大区之间几乎没有配合。

1947年刘邓南下挺进大别山时,中原和华东有过一定配合,主要靠胡琏部队来往奔波,但由于缺乏战略层面的有效指挥,配合到一半就不了了之,胡琏整编十一师差点被白崇禧吞并。饶是如此,有限的配合,依然给刘邓带来极大困扰。

淮海战役开打时,蒋介石想让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大“剿总”,白崇禧断然拒绝,为什么?华东华中国军各自是一个系统,之前没有什么互动配合,白崇禧也指挥不动。

平时没准备,临时想动用,哪那么容易?

至于东北与华北,作为北方最为吃重的两大集团,傅作义和杜聿明、陈诚、卫立煌这三位东北指挥官都几乎没有什么互动,彼此基本没有配合。辽沈战役中锦州围城,卫立煌屡屡要华北派队支援,如果不是蒋介石亲自到华东督战,怕是华北不会派一兵一卒出战。

解放战争后期,唯有白崇禧做出过未雨筹缪之举,让宋希濂深入鄂西,试图与川军取得联系,共同协防大西南,不过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从这个角度回看伟人对陈赓兵团的深远考量,不得不配合伟人境界之大、算度之远。

38 阅读:17323
评论列表
  • 为变 11
    2023-05-01 04:01

    你说别人我信,彭总是能直接指挥的,副总指挥

  • 2023-04-30 22:38

    初中历史书上就有一二三四野战军+陈谢兵团

  • 2023-05-01 14:25

    李云龙的顶头上司

    用户10xxx14 回复:
    亮剑的作者都梁(也是电视剧篇剧)说了,李云龙是虚构人物,不要代号入座!不过现实的55年授衔,有一个叫李云龙的校官,但不是战斗人员,是军队的政工人员!
  • 2023-05-01 11:27

    育帅是那个,小编能解释一下吗。

    王大拿 回复:
    林彪元帅,林育荣
  • 2023-05-01 15:43

    从泰岳兵团到陈谢兵团,基本上是独立的,大多时间直接受中央军委和主席直接指挥,有独立用兵权

  • 2023-05-01 11:41

    元帅级别

  • 2023-05-01 14:44

    陈谢大军

  • 2023-05-01 16:14

    陈赓大将的部队从红军时期开始就一直属于中央直接指挥的绝对主力预备队啊。一支出刀就要见血的队伍🙄

  • 2023-05-01 06:28

    你是学军事指挥的?

  • 2023-05-01 09:34

    育帅是哪位

    让我们荡起双桨 回复:
    林总
  • 2023-04-30 22:53

    原来还有个育帅?

    让我们荡起双桨 回复:
    原名
    用户10xxx17 回复:
    林彪原名就叫林育蓉,林彪是在黄埔军校时改的名。
  • 2023-05-01 10:40

    机动兵团,哪里需要去哪里。

  • 2023-05-01 14:58

    徐帅的老部下

  • 2023-05-01 06:55

    陈庚大将排第几

    用户17xxx40 回复:
    差不多。彭林粟刘不好排名,各有千秋。
    酒桶 回复:
    第四
  • 2023-05-01 11:15

    应该是贺帅吧

    让我们荡起双桨 回复:

东效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