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背几十项罪名,如果你生在美国,那么恭喜,你还有机会变回“清白之身”。
是的,在美国,就是如此。
有罪变为无罪,只差一个身份!
如果你有罪,只要成为总统,就会无罪。
如果你有罪在身,仍可以去竞选总统。
没错,说的就是刚刚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取得胜利的特朗普。
11月25日,美国特别检察官史密斯宣布,撤销对特朗普“颠覆选举案”和“机密文件处理不当案”的刑事指控。
“总统不得受到刑事起诉”,这一宪法原则,成了特朗普的“护身符”。
要知道,特朗普可以背着34项罪名,其中大多与“封口费案”有关。
这起案件不仅让他成为美国首位被起诉的前总统,更让他背上“重刑犯”的标签。但戏剧性在于,面对陪审团的定罪,纽约法官却无限期推迟宣判。
一切的转折,就是特朗普再次成为总统候选人,并最终赢得了选举。
法治公平和政治选举,出现了耐人寻味的矛盾。
起诉书明确表示,特朗普的行为威胁了国家的宪法基础,这可是一项重罪,但随着当选总统,这个罪名,也随之消失了。
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在任总统享有一定的刑事豁免权,以确保国家权力运作的连贯性。
可以说,身背数项重罪的特朗普参选的动力,某种程度上源于“保命”。
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之前的竞选中,特朗普会那么拼命!
他清楚,失去权力的那一天,或许就是法律追责的开始。
正如他在社交媒体上得意宣布:“一切指控都是政治追杀!”而事实证明,只要总统头衔在身,他可以高枕无忧。
当然,也有人质疑美国宪法设计的初衷,总统豁免权本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但如今却似乎成了保护犯罪的工具。
联邦检察官、陪审团、纽约州法官明明认定特朗普有罪,却无力将其绳之以法。
撤案之后,特朗普方面高调宣称这是“法治的重大胜利”,但真的是法治的胜利嘛?
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法治之国”,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特朗普案却让这一原则大打折扣,普通民众因同类罪行被惩罚,而特朗普却因总统身份免罪,这种双重标准,无疑削弱了法律的公信力。
尽管特朗普本人免罪,他的两名助手却依然被追诉。这种“针对副手、放过主犯”的操作,也让人质疑法律执行的公正性。
而特朗普也早已放话,只要当选,他会用总统特权赦免助手,同时罢免特别检察官史密斯。
美国社会政治化加剧,让法律变成了党派斗争的工具。从民主党视角看,特朗普的一系列行为破坏了国家秩序;但从特朗普支持者的角度,他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如此强烈的两极分化,折射出美国法治深陷党派博弈的泥潭。
特朗普案表面上是权力与法律的较量,背后却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美国法治是否真的公正?法律是否能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保护?
特别检察官史密斯在撤案声明中,坦言这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总统责任的特殊性与法治原则的对立,让美国的法律体系陷入悖论。
特朗普通过法律漏洞逃避了制裁,这不仅是司法效率的失败,更是公平性的倒退。当罪与罚的天平被权力倾斜,法律的威信也就无从谈起。
特朗普,无意之间书写了美国历史极为荒诞的一章,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重刑犯总统。
从有罪到无罪,从毁灭到新生,这或许是特朗普的胜利,但绝不会是美国法治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