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曾轰动整个中国游戏圈的网易游戏贪腐案,今日又公布了后续调查结果,超15人因严重违规而遭到辞退,且永不录用,其中部分人员已被逮捕,其他人员的违法责任也会继续追究,可见网易这场反腐斗争还远未结束。
而就在前一天,腾讯也公布了其在2024年的反腐成果,共查处案件百余起,并公报了其中21位已被移动公安机关的受贿者,以及众多因涉及贪腐,以后永不合作的主体清单,展现了践行“阳光腾讯”的决心。
网易腾讯等游戏公司面对腐败,重拳出击,所取得的辉煌战果固然值得称赞,但如此多的贪腐案件,也不免让人感到几分诧异——从什么时候起,游戏产业竟然也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了?
游戏产业,为何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呢?
游戏行业的大量腐败,首先还是因为发展的太快了。中国游戏产业因为网游实现第一次质变,也就不到30年时间,而更多公司靠着手游完成崛起,大都只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和其它动辄百年历史的产业相比,依然属于应网络时代而生的新兴产业。
整个游戏产业虽然年轻,挣钱的能力却异常凶残,短时间内创造了一系列财富神话,让许多最初只有几人的小工作室,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拥有成百上千人的中大型企业,而在这个疾速膨胀的过程中,内部监管制度的建设往往优先级不高,难以同组织规模相匹配,结果自然是漏洞百出。
中国游戏产业产值在2023年已经突破3000亿大关
且游戏公司的大量财富本就是虚拟资产,没有足够强的制度创新和技术支持,只靠老办法也根本没法做到高效监管。
最后,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当然包括游戏公司,大都热衷于扁平化管理,让基层员工也能拥有了相当大的权限,这一方面确实可以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因为监管制度的不足,使得基层员工也有了巨大的腐败机会,造成了游戏行业贪腐的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不只是上面的大佬能贪,下面的小兵同样有机会大贪特贪。
比如早些年的网络游戏客服,作为游戏行业中最基层的岗位了,也曾爆出通过谎报“充值未到账”“礼包发送失败”等方式,用多次补发的方式帮用户获得更多游戏资产,并从中牟利的情况。
这一手法并不高明,但因为当年游戏运营中这类充值bug、礼包bug太多了,根本没有人愿意去挨个检查客服的反馈是否准确,才让客服岗位少见的在游戏行业实现了大额贪腐,知道后来游戏运营水平稳定性的提高,这条路子才逐渐被堵上了。
各种各样的游戏礼包,曾经很容易出现领取失败、发放错误等问题
但靠兜售游戏中的虚拟资产来获利这件事,依然是游戏贪腐的重灾区,主要参与者便是大量一线运营人员,相关的案例非常多。
曾经的顶流《热血传奇》
比如盛大的《热血传奇》,从2000年起,就曾频繁发生运营人员收钱后,偷偷给一些用户发装备、发经验、改数据等现象,最后彻底曝光也是因为运营人员玩的太过了,导致一些新服开服仅一周,就出现了许多满级神装大佬,正常情况下无论如何都要一个多月才能做到,如此明目张胆的腐败现象,引起了许多玩家抗议,才促使盛大开始重视起问题来。
《热血传奇》中有大量天价神兵
只是后来盛大很的反应也很快,既然运营能私自卖出去这么多装备、经验,那我官方为啥不能卖?阴阳差错之下,《热血传奇》官方也开始卖起了经验装备,早早便尝到了氪金模式的美好。
2016年,《秦时明月2》也爆出一个典型案例,方法如出一辙,朱某作为游戏运营人员,通过低价出售游戏内的元宝、道具等,敛财超3.8亿元,个人身家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头上的一众高管……想想一个身家上亿的小运营,给身家可能也就百万的上司认真汇报工作,也真够黑色幽默了。
省钱了,但只能省一点
游戏产业还有一类腐败漏洞,则主要因为游戏公司想要节约成本而造成的。
比如游戏的各种CDK,一旦生成后就很难被严格管理,到底怎么发的,发到了哪里,被谁激活的,都难以准确追踪,因为漏洞过于巨大,因此运营人员兜售CDK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成了某种固定成本,只要别玩的太过,官方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淘宝上你几乎能找到任何想要的CDK
这就造成了许多的游戏、礼包、皮肤CDK,都可以某宝、某鱼上大量买到,通常会比官方优惠许多,让老玩家们拍手称快;当然遇到那种限量、紧俏的CDK,在看到网店里充足的备货与高昂的价格,玩家们自然又会怒火中烧,要求严查。
尽管CDK已经造成了很多的混乱和腐败,但因为其确实是运营活动中最便利也最便宜的选择,所以至今仍有不少游戏公司在捏着鼻子坚持使用。
而游戏外包,尤其是游戏美术外包,之所以能成为游戏产业腐败的重灾区,根源也在于成本。
游戏的开发,通常只在前期需要大量美术人员,中后期需求量就会锐减,因此很多游戏团队并不想养一个完整的美术团队,只会保留一个美术总监为首的袖珍团队,负责同外包团队进行对接,以节约大量成本,但其中的套路可就太多了。
一方面美术外包团队那么多,很多水平都不错,那么究竟该和哪一家合作呢?另一方面游戏美术也属于艺术创作,一副原画到底值10万元,还是1万元,还是1000元,甚至100元,都是可以说道的。
这张原画究竟值多少钱?谁能说得清呢?
总之就是这种高度内卷加价格高度不透明的影响下,游戏美术外包成了近些年贪腐的高发区。去年网易贪腐案爆发的几天后,游戏巨头IGG也爆出了贪腐案,涉案的就是一位收受外包团队贿赂的主美。此外还有一些更骚的套路,比如通过层层外包,把成本10万的单子压成了1万元搞定,又或者某公司的美术总监偷偷在外面注册了几家美术外包公司,然后把公司的游戏都外包给自己的公司,一条龙式的吸老板的血。
类似频繁暴雷的,还有游戏宣发推广方面,毕竟他们同样手握大笔资金,同样支出难以被准确量化,隐蔽性很高。
那么多媒体,为什么这家要多投点?那家就少投点?一个宣传文案、宣传视频,到底值多少钱呢?搞了一个线下活动,又是租场地,又是请明星,花多少钱算合适,谁能说的清楚?
其中最为玩家反感的买量,也是个操作空间很大的环节,公司可能定的成本是,10万块买5万的量,但经常会出现,宣发人员通过假数据,用抄底成本轻松达标,将大把费用放进了自己口袋。
几年前,多益游戏爆出的贪腐案,就主要围绕宣发推广展开的,主要的贪腐方式就是吃广告回扣,买量数据造假等。
曾陷入腐败风波的多益前CEO唐忆鲁,但此案最终没有公开定论
结语: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总是巴不得一些游戏公司早点死,但从整体上看,我们还是应该坚决支持游戏反腐,这不只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事关每一个从业者和玩家利益的事。
对于公司而言,腐败是会传染的,不加控制很可能演变为全员恶人,而就算有的人没能被传染,也势必会很受挫,从而影响到最后的产出效果。
此外,腐败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导致花了很多钱,但就是不出好活,让市面上多出很多动不动研发经费几亿元,实际效果极度小丑的辣鸡游戏。
而宣发运营因为腐败,实施的低质量投放,胡乱买量,以及随之而来的数据造假等问题,还可能对游戏公司的决策造成严重误判,很可能把一款本来前景不错的游戏引向完全错误的方向。
育碧近年的一系列失败,据说跟内部严重的腐败浪费存在巨大关系
总之,游戏腐败损害的绝不只是大老板的钱,经过层层传导,最终也会体现为对游戏质量的损害上,让玩家们更难玩到优秀的游戏,尤其是本来很优秀的团队,若因为内部的几只蛀虫而功亏一篑,就非常令人心痛了。
好在,随着游戏行业发展速度放缓,曾经沉迷于高速发展,不顾一切向前莽的游戏公司们,面对钱越来越难赚的现实,也开始加大了反腐力度,腾讯、网易、米哈游等游戏巨头,都招募了不少有刑侦经验的内部审查人员,建立起了更严密的监管制度,在技术方面也有了一些创新之处。
尽管想要彻底消灭行业腐败还不现实,但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将有利于整个游戏产业向着更加成熟、稳定的生态继续前进。
内容合作及转载开白Vx:tsunamikm
商务合作Vx:zhizuen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