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但秦王朝却仅仅只存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那么秦王朝的灭亡,谁是主要责任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有没有责任呢?
秦朝灭亡和公子扶苏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原因还是秦二世和赵高实行苛政才导致秦王朝迅速走向覆灭,而且公子扶苏还是沙丘政变的受害者,因此秦朝灭亡和公子扶苏没有直接联系,也就不存在什么责任。不过公子扶苏未能识破赵高、胡亥等人密谋作乱,间接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也不能说毫无一点责任。
秦朝灭亡,扶苏有没有责任?在秦王朝灭亡之前,公子扶苏早在沙丘政变时遇害,以此来看的话,公子扶苏是没有责任的。
秦始皇去世后,丞相李斯就立即封锁了消息,就连随同巡游的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而公子扶苏远在上郡,更不可能知道父亲病逝的消息,也不知道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三人的密谋。
《史记》记载:“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等胡亥亲信作为传诏使者突然抵达上郡后,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再做谋划已经来不及。原因有两点:一是使者抵达上郡后,就立即解除了蒙恬的兵权;二是传诏使者是胡亥亲信,前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置公子扶苏于死地。
说明赵高等人已经谋划好了一切,失去了兵权的扶苏和蒙恬就如同待宰的羔羊。而且使者身边必然还会有胡亥的其他亲信保护,目的就是协助除掉帝位的第一竞争者长子扶苏,以及扶苏的帮手将军蒙恬,因此扶苏和蒙恬是必死无疑。
除非两人事先有所防范,在大帐周围埋伏亲信护卫,以应对突发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必死之局。但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了抵御匈奴和修筑长城上,对来自朝廷内部的危机并未察觉,也没有做什么防范,结果两人先后遇害。
从事实来看,公子扶苏早已遇害,而且也不是监国太子,是没有责任的。
秦王朝灭亡的主要责任人赵高作为沙丘政变的始作俑者,又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罪魁祸首,应当是第一责任人。胡亥首为人子,又为臣子,竟然同意赵高密谋篡位,是为不忠不孝,称帝之后又纵容赵高结党营私,祸乱朝政,为第二责任人。
李斯为第三责任人,首先他作为大秦丞相,位高权重,但他却和赵高同流合污,没有按照秦始皇遗诏拥立长子扶苏。其次没有李斯的帮助,沙丘政变也不可能成功,将李斯划分为第三责任人,一点都不冤枉他。
第四责任人是秦始皇,他在位三十七年,称帝也有十二年,但却一直没有册立太子,非要到大限之时才颁布遗诏,还只告诉了赵高,这才让赵高有了可乘之机。
其次秦始皇在位时,他的统治已经在崩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进行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完成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比如长城、灵渠、阿房宫等,当时全国有近一半壮年男子不是在服兵役,就是在服劳役,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尽失人心,大大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因此秦始皇也是秦王朝灭亡的主要责任人。
公子扶苏是第五责任人,虽说他是被弟弟胡亥和佞臣赵高密谋逼死,多少有点冤枉,但他作为王族公子,宗室大臣,还能不懂得朝堂政治的凶险吗!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晋献公之子申生都已被立为太子,最后还不是因为储君争斗死于陷害,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公子扶苏之死并不算冤。
其次扶苏为人臣、为人子,不加思索就相信“父亲”的赐死诏书,就算他之前直言劝谏顶撞过其父秦始皇,但也罪不至死,而且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有功,并且守卫边疆十余载,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秦始皇也不昏聩,又怎么会轻易赐死重臣蒙恬呢!
忠孝本没有错,但不想原因,不计后果,不衡量利弊的愚忠却是大错特错,公子扶苏自杀之前,他也不想想他是北方三十万大军的监军,如果监军和主将蒙恬同时离任,北方枕戈待旦的匈奴会不会乘机发难,他却不顾国家安危选择自尽一了百了。
赵将李牧都能为了国家社稷和军民计,不听王命继续与秦军对抗,难道李牧不知道违抗王命的后果吗!而扶苏作为秦始皇长子,秦朝宗室大臣,北方三十万大军监军,可以说是身负重担,但他却置北疆安危、江山社稷于不顾,选择自刎了结生命。虽然秦王朝的灭亡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作为皇子重臣,又怎么能没有一点责任呢!
结语:如果公子扶苏能提前提防,辨别诡计,力挽狂澜,秦王朝也不至于会迅速灭亡。看似秦王朝的灭亡和公子扶苏没有关系,但他作为秦始皇的长子、秦朝宗室大臣,守卫北疆三十万大军的监军,肩负重任,对于秦王朝的灭亡,又怎么能说毫无责任呢!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