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
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地区,上世纪80年代,居民饱受风沙之苦。阿克苏市城区,一年中沙尘天气超过百天。“总有沙尘天,平时都不敢开窗。风沙大时昏天黑地,白天都要开灯,能见度只有几米。”
在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在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可高达300米。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度是生命的禁区。
然而,2022年国家林草局公布的全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新疆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结束了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区的历史!这也标志我国治沙开始进入反攻阶段!
在全世界沙漠还在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为何唯独中国可以取得治沙的阶段性胜利?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综合治理”四个字!
我归纳我国治理西北沙化,有以下几个全局性的措施:
1.化整为零,分块治理这个只有从上帝视角才能看到其全貌!2020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三条沙漠公路沙基全线贯通。这条公路从尉犁至且末,是塔里木盆地中最东边的一条,如果算上阿拉尔-塔中,实际上有四条公路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人建沙漠公路不像美国人只建路就算了,为了保护公路持续可用,在沿路两侧种植了比路宽了数倍的防护林。
1995年,塔里木油田主导打通的第一条公路,全长566公里,油田联合17个科研单位、180多名专家,花四年现场试验攻关,解决了施工工艺和筑路材料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在路通的同时,将36公里长的林带栽种于公路两旁,沿林带布设的109座水井房日夜抽水浇灌,让2000万株抗旱耐碱的沙生植被深深扎下了根。
有这几条公路的切分,这个大沙漠就会像大饼一样慢慢被切成一块块的小沙漠。我们再运用库布齐蚂蚁啃大饼的方法,逐步啃掉几块大饼,塔克拉玛干这条恶龙就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2.引水入疆,润物无声治理沙漠最关键的就是要有持续的水源!
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如果不能解决水源的问题,我们治理得再好,也不能保持战果,到头来成为镜花水月一场空!
与大家想像的不一样,2015年9月14日,中国科学家发现塔里木盆地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水资源,其蓄水量是北美洲五大湖总和的10倍。
这看起似乎很多,但却真的不够我们霍霍。
塔里木河是南疆地区的“生命之河”,是环塔里木盆地9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
这条河曾经恶化到什么程度?
当时老百姓有个顺口溜:“五十年代防洪,六十年代漫灌,七十年代节水,八十年代抗旱,九十年代断流,二十一世纪咋办?”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从1992年开始着手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花8年时间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考察研究、试验调水、制定法规等等。2000年,朱总理提出要用5到10年时间使塔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1年,终于编制成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其后,在规划的指引下,实施了灌区节水改造、平原水库节水改造、地下水开发利用、河道治理、博斯腾湖输水系统、生态建设保护、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前期工作和科学研究等九大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2005年,开始对塔里木河进行生态输水,经过21次输水,塔里木河干涸的河道得到滋润,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植物种类由17种增加到46种,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两岸植被逐渐修复,部分流动沙丘转为半固定沙丘,土壤湿度增加,弱化了风蚀沙化,使两大沙漠合拢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台特玛湖)
而这些水,目前的主力是雪山上的融水,但是,这些水都经过了“精打细算和科学调度”。比如,曾经干涸的台特玛湖,因湖水浅,如果湖泊面积过大,则会导致大量湖水白白蒸发,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经过测算,台特玛湖的湖面维持在30-110平方公里比较合适,既可以保持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又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目前台特玛湖的面积就保持在88平方公里左右。
除了利用现有水源,更大的规划是“藏水入疆”的“红旗河工程”和梦幻般的“天河工程”,这两个工程看似天方夜谭,但我相信“藏水入疆”总有一天会实现。(《神话般的“天河工程”,是不是战忽局项目?》)
3.科技治沙这就不铺开讲了。
在我国治沙的各种黑科技中,最令人意外的就是“光伏治沙”了,相信我们数十年来的治沙经验中,还有很多我们不太熟知的黑科技,它们会帮助我们最终将沙漠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