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盛夏,在一个汗水淋漓的旁晚,我们坐在团里大操场的草坪上,看着夕阳一点点从山头滑下去,汗水把体能训练服打得浇湿。我们这群十多二十岁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得就像打不完的井水一样,每天周而复始地训练,汗水哗啦啦地淌,只要吃饱睡好,第二天仍旧生龙活虎喊着口号出现在训练场上。坐在旁边的湖北籍战友平时很少说话,不是他不爱说话,是他没时间和我们摆龙门阵。他白天除了训练,提升体能和军事能力,还要抓紧各种时间进行复习。按照指导员的话说,他脑壳都扎进书里了。现在想想,他这股不要命不服输超级专注的学习劲头,确实配得上他今日的成就和地位。四十出头,前途无量,在事业上,他不仅仅超过我们同一年绝大多数战友,甚至比当年部队的干部也要发展得更好。他用看得到的努力和刻苦照亮了自己人生的道路。
那天下午,我俩坐在夕阳下面,他说了自己当兵的故事。家庭不好,又在湖北大山里面,父母吃了没读书的亏,所以打定主意一定要供他和弟弟妹妹上学,可家里只有那个条件,父亲就算起早贪黑,把腰压弯了,也无法同时让三个孩子上学。当时他读高中,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做农活,喂猪放牛打稻草。弟弟妹妹还小,但一样帮家里干活。农村的孩子懂事早,不是因为天然就懂事,而是现实生活的教育,从小耳濡目染,不得不打着赤脚去奔跑。农村的孩子,如果自己不早一点自立自强,那么就会被讨厌,甚至被放弃。惟有自己争气,自己努力,还能挤开一点缝隙,迎来一点亮光。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连那么一点学费后来都无法承担,加上那一年因为发挥不好,没有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他决定不去读大学,转而当兵。父母也只有同意,但是那一年他们镇上当兵的指标比较少,而参军的人特别多。父母焦头烂额,万般无奈之下,只有把家里所有的土鸡蛋都拿出来,装在一个竹篓里,由父亲背着去镇上,找一个没出五服的叔叔,他在镇上上班,希望他能帮忙打个招呼。
好在他是高中毕业生,在当时还有文化上的优势,在经历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他终于收到了入伍通知书,如愿来到部队。他说,到部队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好好当兵,考上军校。所以,从当兵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表现出和周围战友完全不一样的态度,训练上是最认真的,别的新兵怕苦,他是主动加练。平时从来不抽烟,不玩耍,有空就看书,把高中的课本,复习题翻来覆去的做,目的就是为了考军校。他5公里很一般,为了提高成绩,当时中午连队战友都在睡觉,他却跑到曹操去加练。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把军事成绩提高了上来,也是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之下,他终于考上了军校。后来我们也失去了联系,只听说他当了处长,后来又调到军区,发展得非常好。他现在的每一分成功,每一分努力的背后,其实还有对目标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坚持。有些人总是要成功的,也必然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