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呈现弱势回调走势,经济修复不及预期,以及场内无新增资金进场成为制约大盘反弹高度的主要原因。在结构性行情下寻找相对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是当下多数投资者想要做到的事情。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坡度较长,未来成长相对确定的行业:血制品行业。
一、血液制品是刚性需求药品 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血液制品是刚性需求药品,由健康人或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一类产品。血液制品主要是从8%的血浆蛋白中分离提纯制成,包括人血白蛋白制剂、人免疫球蛋白制剂、人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制剂以及其他类型血浆蛋白制品。
在临床治疗中,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品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国内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之新版医保目录中血液制品报销范围逆势大增,可以预计其未来临床需求只增不减。
2016-2022年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2018年为283亿元,预计 2024 年将达596.4 亿元,2018-2024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3.23%。行业未来规模增速依旧保持较快增长,成长性较为确定。
二、国内受制于上游采浆量限制,行业进口依赖度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大
2021年中国的采血浆量仅约为9455吨,较2020年增长约13.4%,较2019年增长约2.7%,而我国目前实际血浆需求量超过14000吨。人血白蛋白是我国唯一允许从国外进口的人源性血液制品,进口占比约60%,随着国内血液制品企业产能的提升,国内血液制品企业有望抢占相应市场,未来国产替代有望打开增长空间。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血浆站与血站,中游指的是血液制品,包括白蛋白、凝血因子类与免疫球蛋白,下游包括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实验室等。血制品处于处方产品,下游客户为医院,药店企业单位,不对个人消费开放。
我国主要使用的血制品品种是白蛋白,占比达58%,这是由于国内普遍认为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因此,除了一些直接适应症外,对于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国内主要使用白蛋白;其次是免疫球蛋白,占比达38%,凝血因子使用量最少,仅占4%。我国目前主要血液制品企业共能生产 15 种产品,血浆利用率与国外巨头还有一 定差距,新产品的市场空白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内生产工艺、研发技术等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浆资源 内含的蛋白资源将会进一步挖掘,国内血液制品行业产品种类有望进一步增加。
三、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自2001年以来,国家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施总量控制,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截至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按企业集团合并计算后户数约17家。近年来,大型血制品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使我国血制品行业集中度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已形成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等大型血制品公司为行业龙头的局面。
2022年中国血液制品企业竞争格局(按采浆量)排名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在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过程中,世界范围内陆续发生血制品安全事件,各国政府逐渐加强了监管,加之企业的兼并重组,全球主要血液制品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的 102 家减少到不足 20 家(不含中国),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且营收排名前五位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为80%—85%,行业整体呈寡头垄断格局。中国血制品市场集中度较高,2022年前三企业采浆量合计占全国总采浆量的45%, 如上图所示,天坛生物凭借2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市场份额分别为14%和 11%。
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在采单采血浆站数量300余家,全年国内总体采浆量突破12000吨,同比2022年有显著增长,但与实际血浆需求量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血液制品实现自给自足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国内血制品行业龙头企业情况对比:血液制品行业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血浆量决定企业的收入水平,产品数量决定企业毛利水平。企业关键竞争能力主要在于供给端的扩大即对浆站资源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浆站数量的拓展,二是单个浆站采浆量的提升。其次还要看产品的的综合利用率,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及数量。 以下是A股上市血制品公司简单对比:
后面有机会再给大家把国内血制品龙头,天坛生物做进一步的分析,看下未来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