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有时候三四品官的实权特别大?甚至比一品官还大?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古代有时候三四品官权力特别大,甚至比一品官还大呢?
就拿几年前那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来说吧,里面好多重要机构负责人和宰相,都是三品官。三品官都这么牛了,那一品官得是啥级别啊?其实这些年,好多古装剧在服化道方面都挺讲究的,还参考了正史或者其他文献记载的内容。不过呢,也有一些剧因为功课没做好,服化道弄得有点四不像。

在中国古代,三品官那可真是超级大官了,到了明清时代,正七品都算是不折不扣的大官了。那一品官有多大呢?说出来可能很多朋友都想不到,一定程度上,一品官反而不算“大官”。这是咋回事呢?
不管是唐朝还是其他很多王朝,都是典型的虚荣假权,一品大员往往不是实权人物,而是荣誉勋职。就说唐朝吧,正一品只有八个职位: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天策上将。除了天策上将因为跟李世民有点关系比较特殊外,其他都是些荣誉爵位。

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临终贬英国公李勣的故事。李勣就是隋唐传奇里的徐茂功,本名徐世勣,字懋功,所以应该叫“徐懋功”。他功劳太大,被赐姓李,又因为避讳李世民的名字,就去掉了名字中间的“世”字,这就是李勣名字的由来。在唐初,李勣是勋贵集团的主要领袖,后来唐高宗在立武后这件事上还专门参考他的意见。
李世民快不行的时候,为了让继任者李治能驾驭李勣,故意把他贬为叠洲都督,相当于地方军区一把手,然后让李治委李勣为仆射。仆射在隋唐时期,地位仅次于尚书令,类似于宰相。从隋朝到唐初,高颎、杨素、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重臣都当过仆射。

那为啥会出现这种非最高品级官员权力却大到异乎寻常地位的情况呢?这是因为皇帝想独揽大权,有意识地削弱高级别官员,导致很多品级高的职务实权并不大。时间长了,一些权力大的官职就集中到中品级当中了。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朝。明朝正一品职务全是荣誉勋位,反倒是中层官员权力极大。比如说六部尚书,正二品,但是朱元璋用来削弱六部权力的六科给事中,正七品,权力却很大。还有内阁大学士,在很多人心目中能和宰相划等号,却只是正五品官员。

严嵩、徐阶、张居正这些权倾一时的大佬,都得靠兼职来抬高自己的级别,方便办事。严嵩嘉靖 21 年入阁时,是少傅(从一品)兼太子太师(从一品)。徐阶入阁晚十年,兼礼部尚书(正二品),后来又升到太子太师,死后赠太师(正一品)。
张居正就更厉害了,他入阁时是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官员,后来升礼部尚书,隆庆 6 年干翻高拱后担任首辅,随后升左柱国(正一品),死后赠上柱国。
所以说,在明朝,一品官没什么实权,仅仅是个头衔而已。
大家觉得古代这种官职设置合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天狼星
得看所在衙门!
用户76xxx89
唐朝一品二品是(明朝一品)是荣誉职务,唐朝三品(明朝二品)掌实权,是先进制度。